建平縣
建平縣,隸屬於遼寧省朝陽市,位於遼寧省西部,燕山山脈向遼瀋平原的過渡地帶,屬北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向大陸性氣候過渡區;轄7個街道、17個鎮、7個鄉,總面積4865平方千米;2019年戶籍人口58萬人。
建平縣早在五千年前就孕育了可與古埃及金字塔相媲美的紅山文明;在建平與凌源交界處紅山文化遺址(牛河梁)出土的彩塑女神頭像,將中華民族的雕塑史推前了3000多年;此外還有出土文物玉豬龍,為中華民族的圖騰標誌找到了實物依據;建平境內山川秀美,草茂林豐,地下礦產種類繁多,其中膨潤土、珍珠岩等非金屬礦藏儲量大;建平縣是連接東北、華北八大城市的鐵路樞紐,縣城葉柏壽距朝陽機場75千米,距錦州港240千米。
目錄
歷史沿革
建平縣名始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因舊屬建昌(今凌源)和平泉(今河北省平泉縣)兩縣轄境,設該縣時遂取建昌、平泉兩縣首字而得「建平」一名。雖然縣城住址已於1954年7月由原建平遷移到葉柏壽,但仍襲用建平縣名。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1957年,在建平區南地村出土的古人類上臂骨化石,經人類學家鑑定是猿人化石,距今五六萬年,屬舊石器時代晚期。約5500年前,境內開始了具有國定雛形的原始文明社會。1981—1985年在建平縣與凌源縣交界處的牛河梁發掘出的女神廟、積石冢群、方形石砌圍牆遣址,經碳十四測定和樹輪較正,距今約5500多年。 1955年7月,熱河省撤消,建平縣劃為遼寧省錦州地區專員公署。1959年2月,劃為遼寧省朝陽市人民政府。1964年3月,屬遼寧省朝陽地區專員公署(1968年5月改稱朝陽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8月又改稱為朝陽地區行政公署)。1984年9月,復建為遼寧省朝陽市人民政府,建平縣隸屬之。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建平縣轄7個街道、17個鎮、7個鄉,即:葉柏壽街道、紅山街道、鐵南街道、萬壽街道、富山街道、新城街道、東城街道;朱碌科鎮、建平鎮、黑水鎮、喀喇沁鎮、北二十家子鎮、沙海鎮、哈拉道口鎮、榆樹林子鎮、老官地鎮、深井鎮、奎德素鎮、小塘鎮、馬場鎮、昌隆鎮、張家營子鎮、青峰山鎮、太平莊鎮;青松嶺鄉、楊樹嶺鄉、羅福溝鄉、燒鍋營子鄉、白山鄉、三家蒙古族鄉、義成功鄉。縣政府駐葉柏壽街道。
地理環境
建平縣位於中國遼寧省西部,燕山山脈向遼瀋平原的過渡地帶。橫跨東經119°1'至120°2',縱躍北緯40°17'至42°21'。東鄰朝陽市,西鄰內蒙古的赤峰、寧城兩市縣,南接凌源、喀左兩市縣,北接內蒙古的敖漢旗,總面積4838平方千米。
建平縣屬遼西山地丘陵區,山區面積占30.4%,丘陵面積占43.3%,平川面積占26.3%,可謂「六山一水三分田」。境內群山起伏,溝壑縱橫。努魯爾虎山脈橫貫中部,自東北延伸西南,將建平縣分成南北兩個不同的自然區,中部地勢較高,是老哈河與大凌河的分水嶺。
自然資源
建平縣有林面積32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6%,擁有世界最大的100萬畝人工沙棘林,同時是被譽為世界生態工程之最的「三北防護林」的重要縣份之一。
建平縣境內地下礦產資源現已探明和發現55種,其中金屬礦產27種,非金屬礦產28種,金屬礦主要有鐵、金、錳、鈮等,非金屬礦主要有玄武岩、珍珠岩、白雲石、膨潤土、集塊岩、石灰石、煤炭等。鐵礦探明儲量為6021萬噸,年生產鐵精粉80萬噸,在全國縣級鐵粉產量中名列第6位。
風景名勝
藥王廟
瀋陽的藥王廟,真所謂 :藥王路上無藥王,千古藥王空悠悠。
藥王是中國民間對古代名醫的尊稱,或稱醫王。隨時代、地區不同,藥王所指人物亦不同。其中著名的有春秋時期的扁鵲,東漢邳彤,唐代的孫思邈、韋慈藏、韋善俊、韋古道(韋老師)等。後世這些名醫不斷被神化,被不同地區的民間奉之為藥王,並設廟祭祀,統稱為藥王廟。
藥王廟位於大南關也有一處實際上這兩個地點就如同現在的南二藥材批發市場一樣。傳說藥王生日為農曆四月二十八,故舉行藥王廟會。瀋陽的藥王廟會,從農曆四月二十五日開始,到五月初一結束。
牛河梁遺址
1983年在距建平縣城13.4千米處的富山鎮牛河梁(建平縣與凌源市交界處),發現了牛河梁遺址。遺址南北約10千米,東西約5千米,總面積50平方千米左右。挖掘出」女神廟」祀址和石冢群,出土了彩繪泥塑」女神」造像和」玉豬龍」等多種工藝精湛的玉飾。1986年1月被列為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燕長城遺址 長城——燕長城遺址位於遼寧省建平縣燒鍋營子鄉,是遼寧境內保存最完好、時代最早的長城遺址。分土築、石築、「天然屏障」三種。長城沿線保存有台址、障址和城址等設施,沿線出土了灰陶豆、盆、罐、瓮及各種席(繩)紋板瓦、獸紋瓦當、紅陶釜、燕刀幣等文物。
燕長城是戰國時燕國築造。長城東西走向,由內蒙古赤峰市由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北梁跨越老哈河,進入遼寧省建平縣境,經由熱水鄉、燒鍋營子鄉、二十家子諸鄉鎮後入內蒙古敖漢旗境內,再轉而向東北延伸。 燕長城在燒鍋營子鄉境內長達10公里之多,燕長城建築在高山險峻的山岡上,表面用大石壓縫砌築,城牆寬2.5米左右,石牆蜿蜒在起伏連綿的上崗和深谷之中,宛如一條巨龍盤繞在崇山峻岭之中,成為抵禦外敵的一道天然屏障。現遺址由於歷史長河的沖刷,城牆殘高再0.3~1.4米不等,但仍然可清晰地看出牆體城堡以及烽火台等遺址。建平縣燒鍋營子境內戰國燕長城遺址,是現存燕長城最好的一段,它修築在高嶺與低谷中,砌石夯土,就地取材,蜿蜒起伏。據史料記載,修築燕長城是在燕昭王后期,距今已經有2300餘年。
2001年6月,該段燕長城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
人口
交通
赤喀高鐵、錦承線、葉赤線鐵路從建平縣境內通過,位於縣城的葉柏壽火車站點3個,專用線5條,貨位140個,月裝卸貨物15萬噸。公路交通更是四通八達,101國道穿城而過,錦赤線、建三線、葉哈線公路縱貫建平縣南北,縣城葉柏壽是連接東北、華北八大城市的鐵路交通樞紐;國、縣、鄉三級公路通車裡程1000多千米。縣城距朝陽機場僅75千米。距離錦州港240千米。
歷史文化
黃河會:黃河會亦稱黃河陣、跑黃河,類似於現代的闖迷宮,是民間正月十五元宵節期間傳統祈福活動的壓軸大戲。據說起源於古代春祭,歷史悠久,堪稱民俗文化活化石。建平黃河會僅在朱碌科、榆樹林、喀喇沁、馬場、羅福溝等鄉鎮個別村屯還有留存。其中,朱碌科鎮的黃河會活動規模較大,也較為典型,2011年被列入第四批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皮影:驢皮影簡稱皮影,是建平鄉村民間流傳下來的一門古老戲曲藝術,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獨特的藝術魅力,距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傳承,現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皮影演出大多集中在農閒期間的夜晚,是農村群眾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習俗:建平地處遼、冀、內蒙古三省交界處,自古以來是北方少數民族和漢民族長期雜居融合地區。境內有漢族、蒙古族、回族、滿族、朝鮮族等多民族人口時代繁衍生息,生活習俗及飲食文化以東北農家特色為主,兼容並蓄魯、冀、內蒙古等地精粹。
地方特產
沙棘:沙棘屬小喬木植物,我國20多個省均有分布,總面積約為2000萬畝,年產沙棘果160萬噸,建平縣是沙棘林的主要分布區之一。
建平西瓜:建平西瓜是西瓜中的新秀,皮薄、瓤紅、無籽、清甜凜冽。建平西瓜具有便於食用的獨特性狀及糖度高、品質優、豐產穩產性好、抗病、耐濕、耐儲運等優點,發展十分迅速,在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農村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中起着積極推動作用。
南果梨:榆樹林子鎮是建平縣果業主要生產基地鎮之一。這裡由於降雨量適中,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等地理環境特點,生產的南果梨色、香、口感俱佳,品質上乘,產品遠銷瀋陽、大連等地,聲名遠播,是建平縣南果梨基地鎮。2002年以來,榆樹林子鎮把南果梨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保護品種,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大力扶持。
榮譽稱號
2019年5月18日,建平縣入選「2019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