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士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士遜(964—1049年),字順之,襄州陰城(今湖北老河口)人。 [1]北宋政治人物、詩人。

  • 宋太宗淳化三年(992)舉進士第,為均州鄖鄉縣(今湖北鄖縣)主簿,遷射洪(今屬四川)令,歷江南、廣東、河北轉運使、禮部尚書、刑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 康定元年(1040)致仕,仁宗優詔拜太傅,進封鄧國公(今河南鄧縣一帶)。皇祐元年(1049)卒,年八十六,贈太師,兼中書令,諡文懿。
  • 張士遜曾經活躍於北宋政壇,仁宗朝曾三次拜相。 [2]張士遜是我國北宋政治舞台上有一定影響的歷史人物,與陳堯佐范仲淹蘇轍等著名文人、政壇人物都有很深的交往。[3]

基本信息

姓名    張士遜  
字號    字順之      
民族    漢族     
官職    集賢殿大學士、太傅  
爵位    鄧國公  
追贈    太師,兼中書令     
諡號    文懿     
出生地   襄州陰城(今湖北老河口)
出生時間  964年   
去世時間   1049年 
所處時代   北宋   
主要成就   北宋政治人物、詩人    

人物生平

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年)九月二十一日,張士遜生於陰城(今湖北老河口) [4]。史料載其士遜出生百天始啼哭,生後便喪母,襁褓和少年時期主要靠姑母適全氏撫養,視同已出。[5] 青少年時期極其貧困,讀書於武當山下。 [6]

淳化三年(992)舉進士,任鄖鄉主簿(文書)。後調射洪(今四川省轄縣)縣令。轉運使調遜治郪(今四川省三台縣),百姓聞知,挽留,不得去,又還射洪。安撫使到梓州(府署在三台),問下屬:「官吏誰有才能?」知州張雍即答:「射洪令,第一也。」後改任襄陽縣令,為秘書省著作佐郎、知邵武縣,以寬厚得民。改秘書丞、監折中倉,歷御史台推直官。

景德四年(1007),翰林學士楊億舉薦士遜為監察御史,因改革貢舉(考試)辦法,受到真宗(趙恆)賞識。大中祥符元年(1008),拔為江南轉運使。後任侍御史,督廣東、河北一帶糧政。以糧貸放貧民,公私均獲利,受到人們稱讚。

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十一月,太子賓客張士遜改為太子詹事,會靈觀判官。五年,自樞密直學士遷樞密副使。

宋仁宗天聖三年(1025),遷尚書左丞。六年,加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七年(1029),以刑部尚書知江寧府(今南京市)。八年,知許州(今許昌市)。六年(1028)三月,自樞密副使、尚書左丞、祥源觀使、加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七年,張士遜坐救曹利用,遷刑部尚書、出知江寧府。

明道元年(1032),以張士遜自知許州、定國軍節度使加刑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監修國史,同年十一月,兼兵部尚書。二年(1033)四月,自刑部尚書、平章事,加門下侍郎、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是歲旱蝗,士遜請如漢故事冊免,不許。及帝自損尊號,士遜又請降官一等,以答天變,帝慰勉之。五月,命宰臣士遜撰《謝太廟》及《籍田記》。十月,張士遜與同列過楊崇勛園飲,日中不至。御史中丞范諷劾張士遜,以尚書左僕射判河南府。

寶元元年(1038),三月,王隨、陳堯佐等罷。張士自山南東道節度使,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十二月癸亥朔,封郢國公,加恩百官。寶元初,仁宗體憫百姓,釋放宮人,士遜說:「此盛德事也。」仁宗問士遜:「君子、小人各有黨乎?」當即答道:「有之。只是公私不同罷了。」仁宗說:「法令必行,邪正有別,定能國泰民安。」

康定元年(1040)二月,士遜與朝廷議論邊境之事,並建議派人慰問家在京城的戍邊將士,仁宗以緡錢(一串錢)十萬賜禁兵。五月壬戌,致仕,拜太傅,封鄧國公。仁宗書寫飛白「千歲」二字以贈,士遜因建「千歲堂」。宋

皇祐元年(1049)正月乙酉,士遜逝世,年八十六。仁宗親臨哀悼,贈太師、中書令,諡文懿,並篆其墓碑曰「舊德之碑」。

人物作品

官舍書事二首

官舍如僧舍,翛然萬慮清。

等閒無客到,容易有苔生。

寄陳文惠

赭案當年並命時,蒹薜衰颯倚瓊枝。

皇恩乞與桑榆老,鴻自高冥鳳在池。

寄唐山人

梓潼江口涪江上,深僻還如樗杜村。

獨坐翠光噴釣艇,萬家寒影落吟軒。

人物軼事

  • 治射洪,以旱禱雨白崖山陸使君祠,尋大雨,士遜立廷中,須雨足乃去。至是,邵武旱,禱歐陽太守廟,廟去城過一舍,士遜徹蓋,雨沾足始歸。
  • 士遜生七日,喪母,其姑育養之。既長,事姑孝謹,姑亡,為行服,徒跣扶柩以葬,追封南陽縣太君。初,陳堯佐罷參知政事,人有挾怨告堯佐謀反,復有誣諫官陰附宗室者。士遜曰:「憸人構陷善良,以搖朝廷,奸偽一開,亦不能自保矣。」帝悟,抵告者以罪,誣諫官事亦不下。然曹利用在樞府,藉寵肆威,士遜居其間,無所可否,時人以「和鼓」目之。士遜嘗納女口宮中,為御史楊偕所劾。

人物評價

  • 脫脫呂夷簡、張士遜皆以儒學起家,列位輔弼。仁宗之世,天下承平,因時制宜,濟以寬厚,相臣預有力焉。士遜練習民事,風跡可紀,而依違曹利用以取譏。 [1]

參考資料

  1. 1.0 1.1 (元)脫脫 等 撰.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77
  2. 王瑩. 張士遜研究[D].西北大學,2019.
  3. 羅耀松.北宋張士遜交往考[J].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報,2016,36(01):7-10.
  4. (宋)胡宿.太傅致仕鄧國公張公行狀(文恭集):廣雅書局,1899
  5. 紀昀 等 編.四庫全書·集部二七·別集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6. 青箱雜記·卷八.青箱雜記-卷八_國學導航.2019-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