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流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往流鎮,隸屬於河南省信陽市固始縣,地處固始縣北部,東與三河尖鎮、豐港鄉相接,南與李店鄉為鄰,西南與觀堂鄉毗連,西隔白露河與淮濱縣谷堆鄉相望,北隔淮河與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王家壩鎮相望,東北隔淮河與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老觀鄉相望。[1]
區域面積97.4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62533人。
明代,大部屬朱皋里,東北部屬梁安里。清代,屬東隅里往流集、朱皋集等保。民國初,屬三河尖區。1949年,屬橋溝區。1962年6月,改往流公社。1983年5月,撤公社建鄉。1986年7月,撤鄉建鎮。
截至2020年6月,往流鎮下轄2個社區和19個行政村。
2018年,往流鎮有工業企業25個,其中規模以上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3個。
中文名:往流鎮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河南省信陽市固始縣
地理位置:豫皖兩省交界、固始縣北部、華東與中原地帶交融處
面 積:97.4 km²
下轄地區:2個社區和19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往流集社區大同路
電話區號:0376
郵政區碼:465214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著名景點:寧淮亭 九松亭 淮河明珠牌坊 淮河風情園
車牌代碼:豫S
人 口:62533人(2018年戶籍人口)
目錄
歷史沿革
明代,大部屬朱皋里,東北部屬梁安里。
清代,屬東隅里往流集、朱皋集等保。
民國初,屬三河尖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設往流鄉。
1949年,屬橋溝區。
1951年8月,隨橋溝區劃歸淮濱縣,同年析建往流區。
1956年,建往流鄉。
1958年9月,建往流公社,屬淮濱縣。
1960年7月,歸屬固始縣。
1961年9月,改為往流區。
1962年6月,改往流公社。
1983年5月,撤公社建鄉。
1986年7月,撤鄉建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往流鎮地處固始縣北部,東與三河尖鎮、豐港鄉相接,南與李店鄉為鄰,西南與觀堂鄉毗連,西隔白露河與淮濱縣谷堆鄉相望,北隔淮河與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王家壩鎮相望,東北隔淮河與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老觀鄉相望。區域面積97.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往流鎮地處淮河南岸,地勢南高北低。地形分為丘陵和淮河沖積平原。最高點位於六里村,海拔45米;最低點位於淮河邊白湖村,海拔25米。
水文
往流鎮境內河道屬淮河流域。淮河流域面積97.4平方千米,主要河道有一級河淮河、白露河兩條,總長20.8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淮河,總長19千米,流域面積97.4平方千米。
自然災害
往流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乾旱等。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1968年7月,淮河流域發生洪澇災害,洪水衝垮陳族灣淮河防洪大堤和洪家灣堤壩,倒房82間,16105畝莊稼被淹。
人口
2011年末,往流鎮轄區總人口61505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710人,城鎮化率10.91%,另有流動人口13568人。總人口中,男性32155人,占52.28%;女性29350人,占47.72%;14歲以下14946人,占24.30%; 15~64歲37210人,占60.50%;65歲以上9349人,占15.20%。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61443人,占99.9%;有回、朝鮮2個少數民族,共62人,占0.1%。
2017年,往流鎮常住人口39879人。
截至2018年末,往流鎮戶籍人口62533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往流鎮地方財政收入509.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906元。
2018年,往流鎮有工業企業25個,其中規模以上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3個。
農業
往流鎮有農業耕地面積8萬畝,人均1.3畝;林地面積3.29萬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2.4億元,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35.6%;糧食作物以小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41824噸,人均680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油料作物、蔬菜等。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6130畝,產量3040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生產肉類446.5噸,禽蛋6013.6噸。畜牧業總產值8645.5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3.3%。
截至2011年末,往流鎮累計造林32908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47.2萬株。漁業以淡水養殖為主,可用於水產養殖的水域面積137公頃,漁總產值578.5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4%;2011年,有大型農業機械268台(輛)。
工業
2011年,往流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職工185人,工業總產值達到1.4億元,比上年增長13.5%。
商業
2011年末,往流鎮有商業網點814個,職工1532人。2011年,進出口總額3.8億元,比上年增長12.8%。
金融
2011年,往流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3.4億元,比上年增長15%;各項貸款餘額9500萬元,比上年增長8%。
視頻
往流鎮街道沿路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