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铸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徐铸成(1907-1991),江苏宜兴人,中国著名报人,1927年进入新闻界。
1936年参与筹备《大公报》上海版的创刊工作,任要闻编辑,后曾任总编辑。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大公报》停刊。1938年,《文汇报》在上海福州路436号创刊;徐铸成主持编务,在日伪残酷迫害的情况下,坚持宣传抗战,1939年《文汇报》被迫停刊。抗战胜利后,《文汇报》复刊,1946年回到《文汇报》任总主笔。1949年后历任上海市出版局编审,复旦大学、厦门大学教授,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1991年病逝。[1]
徐铸成 | |
---|---|
出生 |
1907年1月1日 江苏宜兴 |
逝世 | 1991年1月1日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新闻记者 |
简介
作者生于前清末年,开始工作时,赶上北洋军阀的末期——张作霖大元帅统治时期,曾目击国民党的兴起到它在大陆的覆灭。又曾在新中国度过几十年不平常的岁月,经历长期的风风雨雨,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拨云雾重见青天,过了近十年的充满希望、最令他愉快的时光。在这漫长而曲折的六十年时日中,作者曾五次亲自创建过报馆,又曾五次亲手埋葬(被封或被迫停刊)它们。其中经过,也许只有作者一人明其前因后果,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至于所接触过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更难屈指数。为了对这段历史负责,作者戏言趁记忆力尚未完全衰退之际,抓紧时间,尽可能加以回忆,如实地写出来,公之于世,与便有了这本回忆录。
人物生平
徐铸成成名作在1929年,张季鸾让其采访处于中原大战前,被阎锡山软禁在太原的冯玉祥,当时冯处于尘封状态,外界鲜知他的行踪。张季鸾派徐铸成进人太原,运用独特的智慧,居然采访到了冯玉祥,还在山西严格的新闻封锁下发出了这篇新闻。一篇《晋祠访冯记》一炮成功。徐铸成自己说:“我跑政治新闻,第一炮打响了。” 从此,徐铸成奠定了他在《大公报》的地位。胡政之、张季鸾,放手让徐铸成独当一面。1932年派他到汉口任特派记者兼《大公报》驻汉办事处主任。抗战时期,他全面主持《大公报》桂林版,把报纸办得有声有色。言论坚持自由民主,彭子冈在《大公报》渝版登不出的内幕新闻在桂林版照发。彭子冈的通讯和社评成为桂林版两大特色,报纸畅销于桂、湘、粤,发行数等于桂林各报的总和。
民国25年参与筹备《大公报》上海版的创刊工作,任要闻编辑,后曾任总编辑。上海沦陷后,《大公报》停刊。民国27年初,《文汇报》在上海福州路436号创刊;他主持编务,在日伪残酷迫害的情况下,坚持宣传抗战,连续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的英勇斗争。次年《文汇报》被迫停刊。 抗战胜利后,《文汇报》复刊,徐铸成于民国35年回到《文汇报》任总主笔,持论反对内战,要求和平民主。
民国36年5月,《文汇报》被国民党当局勒令停刊。他赴香港创办香港《文汇报》,任总主笔兼总经理,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政策。
1949年6月,《文汇报》在上海圆明园路复刊,徐铸成任社长兼总编辑。徐铸成长期致力于新闻教育事业,传授新闻工作经验,培养新闻人才。
1957年徐铸成被打为右派,文革结束后徐铸成自称“旧闻记者”,写了大量的“白头宫女话天宝”的文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虽年逾古稀,仍勤奋笔耕不辍。10年间,写作并出版《新闻艺术》、《报海旧闻》、《旧闻杂忆》、《新闻艺术》、《杜月笙正传》等17本著作。
1985年,徐铸成开始撰写回忆论。将自己一生的经历、见闻、掌故、轶事,以及一些第一手的史料,写出来。书名定为《八十自述》。虽然这年(1985)他是七十八岁,说八十自述是虚,但人生过了七十,就可称行年八十了,就这么定了下来。
1987年5月,他整整八十岁时终于完成。但是《八十自述》印成后未能问世。三联书店于1998年以《徐铸成回忆录》为题,首次出版。但是《八十自述》印成后未能问世。
1991年12月,徐铸成准备去医院检查身体,上厕所时突然不支倒地,一口痰梗在咽喉,抢救不及,在上海寓中逝世,终年85岁。这样的遗憾终于使这部书成为徐先生的遗作。[2]
个人作品
书名:徐铸成回忆录 ISBN:710801165 作者:徐铸成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定价:16 页数:422 出版日期:1900-1-1 版次: 开本:32开 包装:平
徐铸成(1907-1991),不到二十岁就开始做记者,到去世时从事新闻工作有六十多年,这六十多年中,他从一个负芨求学的学子历经坎坷而成为“民主报人”,他的一生,只有办报这一个理想,并为这一理想付出了毕生的努力,“报人”的称谓是他一生追求的最高境界。[3]
本书为著名报人徐铸成的“搁笔”之作,自1985年3月开始动笔,历经两年杀青。以平实流畅的笔触,加忆了作者八十年丰富而坎坷的人生历程,着重于作者的记者生涯及所参加的政治活动,涉及了中国现代史上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作者自称:“司马温公有一句名言:事无不可对人言,我凑上一句,脸有是非堪自信,作为一副对联,用以自况。所以,自己在写回忆录的时候,用不着推敲,更毫无外惭清议,内疚神明之处,可以信笔直书,无所隐讳。当然,因年已日近钟鸣漏尽,有些琐碎的细节,是记忆不周全了。”徐铸成曾任第一、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代表,民盟中央委员,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957年被错划右派沉寂二十余年。晚年复出,游历著述,留下了四百多万字的专著及文集。
目录:
我为何写回忆录(代序) 楔子
第一章 负箧求知(1907-1926年)
第二章 步入报界(1927-1937年)
第三章 主持笔政(1938-1948年)
第四章 民主报人(1949-1957年)
第五章 坎坷生涯(1958-1976年)
第六章 游历著述(1977-1987年)
附录
附录一 “阳谋’亲历记
附录二 悼念徐铸成先生 后记
参考文献
1. 徐铸成与天津四面钟 .今晚报
2. 徐铸成亲历的日租界 .今晚报
3. 知名报人徐铸成 .华文库[引用日期2013-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