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德峨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德峨鎮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縣下轄鎮,地處隆林各族自治縣西南部,東與克長鄉蛇場鄉接壤,南與西林縣接壤,西與豬場鄉革步鄉接壤;北與新州鎮者浪鄉接壤,行政區域總面積316.58平方千米。清天聰四年(1630年),始建村落。1984年成立德峨鄉。2012年,德峨撤鄉建鎮。截至2018年末,德峨鎮總戶數9554戶,總人口4.30萬人,居住着苗、彝、仡佬、壯、漢5個民族,主體民族是苗族,共3.80萬人;下轄15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地那地村。2018年,德峨鎮有工業企業4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0個。[1]

中文名: 德峨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縣

地理位置:隆林各族自治縣西南部

面 積: 316.58 km²

下轄地區: 15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那地村

電話區號: 0776

人口數量: 4.3 萬(截至2018年末)

車牌代碼: 桂L

建置沿革

清天聰四年(1630年),始建村落。

民國六年(1917年),置德峨區;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設立德峨鄉。

1950年,恢復德峨辦事處。

1951年,稱德峨區公所。

1958年,成立德峨公社。

1962年,恢復德峨區。

1968年,恢復公社建置。

1984年,成立德峨鄉。

2012年,德峨撤鄉建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末,德峨鎮下轄德峨、常麼、那地、新街、保上、三沖、八科、弄雜、麼基、龍英、金平、夏家灣、水井、田壩、岩頭15個行政村,共291個村小組,鎮政府駐地那地村,距縣城36千米。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德峨鎮位於北緯24°31′00″—24°46′31″,東經105°05′57″—105°19′50″之間,地處隆林各族自治縣西南部,東與克長鄉和蛇場鄉接壤,南與西林縣接壤,西與豬場鄉和革步鄉接壤;北與新州鎮和者浪鄉接壤,行政區域總面積316.5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德峨鎮境內屬高寒石山區,鎮政府所在地的海拔1600米;屬雲貴高原余峰,是典型的岩溶峰叢窪地地貌;地勢略為東低西高,最高螞蟻高坡海拔1957米(斗峰坡),次高峰朋山,海拔1886.80米。

氣候

德峨鎮年平均氣溫14.40℃。

水文

德峨鎮境內河流屬南盤江水系。

自然資源

德峨鎮鎮政府駐地附近有少量水晶礦,新街村有相當數量的優質銻礦,還有鋅、硫、金等礦藏及花崗岩、輝綠岩、青石等石材;有耕地面積2303.40公頃,人均占有耕地0.97畝。

人口

截至2018年末,德峨鎮總戶數9554戶,總人口4.30萬人,居住着苗、彝、仡佬、壯、漢5個民族,主體民族是苗族,共3.80萬人。

經濟

綜述

2018年,德峨鎮有工業企業4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0個。

農業

2018年,德峨鎮糧食播種面積1653公頃,糧食總產量0.78噸;其中玉米種植,1400公頃,收成0.63萬噸;水稻253公頃,收成0.16萬噸;套種雜糧33公頃、蔬菜433公頃,雜豆20公頃,紅薯53公頃;全鎮新種桑園面積62.20公頃,可投入養蠶桑園面積累計達821.84公頃,新建蠶房共18座,覆蓋新街、八科、德峨等村;全年共銷售蠶繭12批次,累計共5676張20.68萬千克,產值909.70萬元;烤煙種植126.67公頃,產量5200擔,產值510萬元;全年投入烤房維修和煙棚維修12萬元。全鎮產茶葉核心區80公頃,擴展區266.67公頃,茶採摘新茶199噸,其中野生古樹茶加工干茶產量6萬千克,產值600萬元保上村新增哈密瓜種植試驗基地0.10公頃,新建5個種植大棚,產量1900千克,產值2.28萬元;新街村投入160萬元從雲南引進姬松茸(巴西菇)栽培項目,種植基地占地面積2公頃,共搭建菌種大棚21個,加工烘乾廠房1個,生姬松茸(巴西菇)產出量70餘噸,全部銷往福建、廣東、山東、貴州、雲南等多地,創收約68萬餘元,新街村巴西菇種植項目帶動附近村屯貧困戶就業80人;全年生豬出欄量1.27萬頭、黑山羊出欄量1.26萬頭、黃牛出欄量0.2萬頭,存欄量對應分別有2.12萬頭、1.47萬頭、0.32萬頭;全年新增金平村、三沖村2戶千羽雞養殖點,全鎮養殖雞出欄量8.9萬羽,存欄量23.7萬羽。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德峨鎮,相傳建村時有一老人在附近山挖得一對金鵝,故而取名「得鵝」,後逐漸演變成今名。

民俗文化

德峨鎮少數民族民風、民俗、服飾保存完整;節慶文化有苗族「跳坡節」(每年農曆正月初九)、彝族「火把節」(農曆六月二十四日)、仡佬族「嘗新節」(農曆八月十五日);民族圩日有六天循環的德峨圩日,平均每個圩日有1.50萬人趕集;民族工藝有苗族的刺繡、蠟染等;文體活動主要有苗族的蘆笙舞、吹口弦、嗩吶和仡佬族的八音等;民間體育活動有苗族跳坡節的爬杆、摔跤、盪鞦韆;彝族的打磨秋、抹黑臉、老鷹抓小雞等。

地方特產

德峨鎮土特產有糖梨、蜂糖、花紅果、楊梅、六白豬、菜花雞、葵花籽等。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德峨鎮轄區內有2所中學,其中德峨鎮初級中學校址在鎮政府所在地,德峨鎮常麼初級中學校址在常麼村當地,兩所中學在校生中少數民族學生均占95%以上,是典型的少數民族初中;鎮初級中學在校生1501人,教職工64人,其中,專任教師51人;常麼初級中學在校生1229人,教職工50人,專任教師38人;全鎮共有小學13所,其中中心校1所,村完小8所,非完小(教學點)4個;德峨鎮中心校校址在德峨鎮政府所在地,開設有28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377人,教職工81人,其中專任教師71人,教師學歷全部達標;8所村完小和4個教學點的學生人數都在100人以上,教師職工都是根據國家有關要求標準化配備。有2個公立幼兒園,其中德峨鎮中學幼兒園校址在德峨鎮政府所在地,在院幼兒345人,教職工19人,在編教師3人,其餘為校聘人員;常麼幼兒園校址在常麼村當地,2018年在校幼兒155民,教職工7人,在編教師1人,其餘為校聘人員。推進控輟保學勸返復學專項攻堅大行動,有294名適齡學生輟學,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輟學學生100人,成功勸返27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學生輟學勸返率100%。

文體事業

截至2018年末,德峨鎮有15個村級農家書屋;通過舉辦苗族「跳坡節」、彝族「火把節」、仡佬族「償新節」等大型民族節慶活動,帶動全鎮15個村在春節等傳統節日期間組織開展一次以上的文體活動;組織村級開展文體活動共21場,協助鎮政府、縣文化館開展民族節慶活動、「送戲下鄉」活動等共21次,舉辦各類文體培訓班12期。

醫療衛生

截至2018年末,德峨鎮中心衛生院服務總人口6萬餘人;有醫務人員60人,開設病床47張,分1個住院部和1個門診部和公共衛生部,設預防保健科、防疫門診、婦幼保健辦公室、新農合辦公室、居民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孕產婦學校、內兒科、外科、婦產科、超聲影像科、檢驗科、X光室、心電圖科、藥劑科、財務科、消毒供應等科室;分別建成衛生院住院樓和萬寧醫技綜合樓,衛生院占地面積6614平方米,業務房建築面積1800平方米,職工住宅面積1006平方米;設有村級衛生室13個,配備醫務人員19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98%以上,共接診參保農民病例7529例次,其中門診病人獲得報銷計4670例次,報銷金額18.89萬元,住院病人報銷2859例次,報銷金額254.78萬元;門診流量2.26萬人次,其中住院病人2910人次,出院2910人次。

社會保障

2018年,德峨鎮為918戶3598人發放低保補助4218.64萬元;為6名城市特困人員(住在鎮敬老院人員)發放補助6975元,為50名農村特困人員發放補助27.82萬元;為349名困難學子發放「雨露計劃」補助資金60.55萬元;為3250名符合政策的群體人員申報財政代繳養老保險補助資金34.83萬元;為3772名60歲以上老齡人發放養老金516.74萬元。

精準扶貧

2018年,德峨鎮弄雜村、新街村、金平村3個村實現整村脫貧;通過動態調整工作,全鎮新識別貧困戶13戶54人,返貧2戶8人,剔除老人戶6戶8人;至年末,全鎮易地扶貧搬遷248戶1193人,其中搬遷到百色深圳小鎮安置點44戶222人,搬遷到縣城安置點155戶732人,搬遷到德峨安置點49戶239人,德峨易地扶貧安置點50棟安置房全部入住。

基礎設施

2018年,德峨鎮除金平、三沖兩個貧困村道路硬化正在實施之外,其他6個貧困村20戶以上通屯道路硬化全部完成;其他非貧困村的通屯路完成設計測量工作;改廚改廁各為500座;全鎮20戶以上屯級道路硬化共實施7條,有3條完成竣工,田壩廠上、達毛、上八哈屯及八科團石屯4條屯級道路硬化分別已完成路面平整工作;家庭水櫃指標數176座,覆蓋水井、三沖2個貧困村的貧困戶,年末家庭水櫃開工數為133座,竣工84座,竣工率63.2%。

集貿市場

2017年,德峨鎮有德峨、常麼、新街3個集貿市場,6天為一街日;其中,德峨圩日最為熱鬧,集市占地面積約1.6公頃,每街趕集人數約1萬人;常麼集市占地面積約0.8公頃,每街趕集人數約5000人;新街集市占地面積約為0.67公頃,每街趕集人數約3000人;德峨、常麼、新街3個圩日均有牛馬羊豬等牲畜交易,其中德峨牛馬交易市場規模最大。

交通運輸

德峨鎮有隆林至西林二級公路貫穿腹地,途經常麼、德峨、那地、保上4個村;全鎮村村通公路,除夏家灣村村部外,其餘14個村村部所在地均通水泥路。

視頻

德峨鎮人民政府工作紀實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