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心俞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心俞穴,經穴名。出自《針灸甲乙經》。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層為最長肌,有第5、第5肋間動、靜脈後支,布有第5、第6胸神經後支的皮支,深層為第5、第6胸神經後支外側支。主治心痛、驚悸、失眠、健忘、癲癇、咳嗽、吐血。斜刺0.5-0.8寸。[1]


名稱釋義

心俞:心,心室也。俞,輸也。心俞穴名意指心室中的高溫濕熱之氣由此外輸膀胱經。[2]


功能作用

散發心室之熱。養心安神,寧心定驚。防治心慌、心悸、心律不齊、神經衰弱的重要穴位。心俞穴屬於足太陽膀胱經,有寬胸理氣、通絡安神等作用。[3]


定位

心俞穴,位於背部肩胛骨內側。第五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1.5寸二指寬處。取穴時一般可以採用正坐或俯臥姿勢。[4]


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層為最長肌。有第5、第5肋間動、靜脈後支。布有第5、第6胸神經後支的皮支,深層為第5、第6胸神經後支外側支。[5]


主治

1、緩解治療冠心病心絞痛風濕性心臟病心房纖顫心動過速、心悸、心煩等;[6]

2、緩解治療失眠、健忘、神經衰弱肋間神經痛精神分裂症癲癇癔病等;[7]

3、緩解治療咳嗽吐血、噁心嘔吐、頭痛、暈車、胸痛、胃出血、食道狹窄、背部軟組織損傷等;


針灸操作

刺法:向內斜刺0.5~0.8寸,局部酸脹,針感可沿季脅到達前胸。 不可深刺,以防造成氣胸。


艾灸方法

施灸時,被施灸者取俯臥姿勢,施灸者站於一旁,將艾條的火頭垂直對準穴位,距離皮膚1.5~3厘米,在左右兩個穴位間平行往復地迴旋施灸。[8]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艾炷灸5~7壯,艾條溫灸10~15分鐘。


按摩手法

以一手掌置於心俞穴(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向兩側旁開1.5寸)進行揉法,以順時針為主,反覆3-5分鐘後,再揉另一側,力度要輕柔。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冠心病、心絞痛、風濕性心臟病、肋間神經痛、精神分裂症、癔病等。


配伍

1、配巨闕穴內關穴治心痛、驚悸。
2、配脾俞穴神門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治失眠健忘。
3、配大椎穴治癲癇。


相關論述

1、《針灸甲乙經》:「寒熱心痛,循循然,與背相引而痛。」
2、《針灸大成》:「主嘔吐不下食,健忘。」
3、《類經圖翼》:「主瀉五臟之熱。


熱點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