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心肌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心肌炎
原图链接

心肌炎是指心肌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根据已确定的Dallas标准,心肌内浸润的组织学证据为心肌炎性细胞浸润,并伴有邻近的心肌细胞变性和坏死。1991年Lieberman根据心肌活检的组织学改变与临床表现,将心肌炎分为暴发性心肌炎、急性心肌炎、慢性活动性心肌炎和慢性迁延性心肌炎。心肌炎临床表现多样,可从无症状至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甚至死亡。心内膜心肌组织活检是心肌炎确诊的“金标准”,心肌炎的治疗主要是对症辅助支持处理,主要为积极治疗休克、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等综合治疗,尤其是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的治疗。 [1]

英文名称 就诊科室 多发群体 常见发病部位
myocarditis
心血管内科
青壮年
心脏
常见病因 常见症状 传染性
感染性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物理因素,化学因素 胸痛、心悸、心梗、心源性休克

病因

病毒性心肌炎
原图链接

心肌炎常由普通病毒感染或病毒感染后的免疫反应导致,病因包括感染性非感染性两大类。感染性因素包括细菌真菌原虫寄生虫螺旋体立克次体病毒

非感染性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中最常见的病因为病毒感染,其他因素少见。 [2]

临床表现

病毒性心肌炎症状
原图链接
  • 1)急性胸痛;
  • 2)数天至3个月新发生的心衰或心衰症状;
  • 3)心悸,无明显诱因的心律失常、晕厥或心源性猝死;
  • 4)不能解释的心源性休克;

[3]

辅助检查

病毒性心肌炎
原图链接
  • 1)心电图改变:ST-T改变、房室传导阻滞、异常Q波、室上性心动过速等;
  • 2)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I或T升高;
  • 3)影像学检查(超声心动图或心脏磁共振)示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
  • 4)心脏磁共振证实心肌组织学的特征:T2WI示心肌水肿和(或)心肌延迟强化扫描呈强化信号。
  • 5)疑似心肌炎的诊断标准:有≥1个临床表现并有辅助检查≥1项辅助检查异常者;若无临床症状,则需符合≥2项辅助检查异常者;同时均应排除其他疾病。临床疑似心肌炎患者建议入院进一步观察及检查,心内膜心肌组织活检确定诊断。

[4]

急性心肌炎的诊断

小心心肌炎找上门
原图链接

排除性诊断,在排除病因、诱因后,具备下列情况之一:

  • 1)不能解释的肌钙蛋白升高;
  • 2)心电图示急性心肌损伤;
  • 3)超声心动图或磁共振(MRI)示心脏功能正常。
  • 4)无症状患者归为亚急性心肌炎。
  • 5)符合亚急性心肌炎的标准并伴急性心力衰竭、胸痛、晕厥先兆或晕厥、心包炎,则诊断急性心肌炎。
  • 6)组织学检查显示为心肌炎,无论是否有症状,均可确诊。

[5]

诊断

心肌炎在国际上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多采用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和其他相关辅助检查来确诊。2013年欧洲心脏病年会(ESC)首次提出临床拟诊心肌炎的标准. [6]

治疗

心肌炎治疗
原图链接

心肌炎的治疗通常为辅助支持疗法,尤其是病毒性心肌炎(自限性疾病),主要是针对本病的临床表现进行相关处理。

体力活动

急性心肌炎患者应避免乏氧运动。

心力衰竭的治疗

可分为药物及(或)机械辅助治疗两方面。

心律失常的治疗

心肌炎治疗
原图链接

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三方面。

免疫调节剂的应用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可直接清除病毒,中和抗体,减轻心肌的炎性反应,抑制病毒感染后免疫损伤等作用。

免疫吸附疗法

免疫吸附疗法的目的是吸附血液中的炎症因子及清除抗多种心肌细胞蛋白的抗心肌抗体。

抗病毒治疗

心肌炎病因中常见的是病毒感染,但大多数心肌炎患者诊断时据前期感染数周,因而在实施阶段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研究。抗病毒治疗(病毒唑或干扰素)可防止心肌炎转为心肌病,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降低病死率。

其他护心治疗

心肌炎患儿应给予低脂低盐饮食、限制体力活动以降低心脏负担,尤其是急性心肌炎及暴发性心肌炎急性期时应卧床休息或限制体力活动至少6个月直至左室收缩功能恢复正常、心腔大小正常及无心律失常。 [7]

参考来源

  •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等.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修订草案). 《 中华儿科杂志 》 , 2000 *张乾忠,马沛然,王琍,田杰等.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 《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 , 2003 *陈灏珠,杨英珍,虞敏. 我国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成就.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 1999 王晓华,刘维婵. 小儿手足口病并暴发性心肌炎4例报告. 《 临床儿科杂志 》 , 2003
  • 谭忠友,肖祥彬,易岂建.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机制研究和临床治疗进展. 《 重庆医学 》 , 2009

文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