惲子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惲子強 |
惲子強(1899年4月28日-1963年2月22日),男,生於湖北省武昌縣(今武漢市),1924年畢業於東南大學化學系。曾用名惲代賢,祖籍江蘇省武進縣(今常州市)。中科院院士、化學家。[1]
人物生平
惲子強出身於書香門第(中國共產黨早期政治活動家惲代英之四弟)。1920年6月畢業於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數學理化部,專攻化學。畢業後留校任教並修大學學分。早年在惲代英的教育和影響下,1924年參加共產主義青年團。1925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1942年到蘇北參加新四軍。是中國著名製藥化學家。
大革命時期,1924年6月畢業於國立東南大學文理科化學系。早年在其兄 、著名青年領袖惲代英影響下參加革命。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在開封、遼寧、廣州、武漢、上海等地參加革命工作和從事教育工作。先後在南京高師、長春吉林師範、上海中法大學等校任教。
抗日戰爭時期,1942年到解放區為新四軍創辦醫學院和籌建製藥廠。1943年從蘇北徒步8個月奔赴延安,先在延安軍工局工作,後任延安自然科學院副院長。在延安軍工局和自然科學院工作期間,為解放區的教學、科研和生產做出貢獻,1944年被評為「甲等模範工作者」。
解放戰爭時期,在晉察冀從事科學、教育的組織和領導工作。歷任晉察冀工業專門學校校長,晉察冀化工研究所所長,華北工學院副院長等職。為其後的建設工作培養了一批科學技術幹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國科學院辦公廳副主任、編譯局副局長,中國科學院東北分院副院長等職。參加了自然科學專門學會聯合會的籌建和中國科學院及其學部的組建工作。
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並當選為常委,被任命為數理化學部副主任。
人物成就
在制訂中國第一個發展科學技術的遠景規劃即12年規劃(1956-1967年)工作中做出了貢獻。在中國科學院長期擔任領導職務,為發展中國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奠定基礎。還十分熱心學術團體和學術刊物工作,注意充分發揮學術團體和學術刊物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歷任中國化學會副理事長、《科學通報》編委會主任和《化學通報》主編等職。在長期擔任科學組織工作和領導管理工作中,為發展中國科技事業和培養科研人才,組織科技隊伍為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服務等方面均做出了貢獻。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早年在其兄——著名青年領袖惲代英影響下參加革命工作,曾在寧、豫、遼、粵、鄂、滬等地從事過教育工作。1949年起任中國科學院辦公廳副主任、編譯局副局長、中國科學院東北分院副院長、數理化學部副主任等職。在長期擔任科研組織工作和領導管理工作中,為發展中國科技事業和培養科研人才,組織科技隊伍為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服務等方面均作出了貢獻。在籌建全國自然科學專門學會聯合會、組建中國科學院學部和制定中國第一個發展科技的十二年遠景規劃中多有建樹。
1963年2月22日因病逝世,終年6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