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情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情報

情報,是指被傳遞知識事實,是知識的再激活,是運用一定的媒體(載體),越過空間和時間傳遞給特定用戶,解決科研,生產中的具體問題所需要的特定知識和信息[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情報

外文名稱 information


拼音 qíng bào [2] 詞義 信息、資訊、消息

情報1.jpg

詞語概念

基本解釋

(1) [information]∶關於某種情況的消息和報告,多帶機密性質

科技情報

(2) [intelligence]∶已獲得的敵方軍事、政治、經濟、科學技術、地理等方面的情況

搜集情報

(3)情報,在一定領域內,有價值的信息。

引證解釋

情報2.jpg

指關於某種情況的消息和報告。

郭沫若 《洪波曲》第五章六:"哼!豈有此理!不僅造假情報,而且造假警報!怒火在心裡我遏勒不住。"梁斌 《播火記》三九:"一點不錯,這是一個緊急的情報,紅軍要是早接到它,該是多麼得利!"

基本含義

關於情報的概念,有多種下定義的方法。有學者用拆字的方法,將"情報"兩字拆開,解釋為"有情有報告就是情報";也有學者從情報搜集的手段來給其下定義,說情報是通過秘密手段搜集來的、關於敵對方外交軍事政治經濟科技等信息;還有學者從情報處理的流程來給其下定義,認為情報是被傳遞、整理、分析後的信息。

情報的定義是情報學中一個最基本的概念,它是構建情報學理論體系的基石,是情報學科建設的基礎,對情報工作產生直接的影響。 情報究竟是什麼,時至今日,國內外對情報定義仍然是眾說紛紜。據學者統計,如今國內外對情報的定義數以百計,不同的情報觀對情報有不同的定義,主要的三種情報觀對情報的解釋是:

--軍事情報觀對情報的解釋。如"軍中集種種報告,並預見之機兆,定敵情如何,而報於上官者"(1915年版《辭源》),"戰時關於敵情之報告,曰情報"(1939年版《辭海》),"獲得的他方有關情況以及對其分析研究的成果"(1989年版《辭海》),情報是"以偵察的手段或其它方式獲取有關對方的機秘情況"(光明日報出版社現代漢語《辭海》)。

--信息情報觀對情報的解釋。如情報是"被人們所利用的信息"、"被人們感受並可交流的信息"、"情報是指含有最新知識的信息"、"某一特定對象所需要的信息,叫做這一特定對象的情報"等。

情報3.jpg

--知識情報觀對情報的解釋。如《牛津英語詞典》把情報定義為"有教益的知識的傳達","被傳遞的有關情報特殊事實、問題或事情的知識",英國的情報學家B·C·布魯克斯認為:"情報是使人原有的知識結構發生變化的那一小部分知識",蘇聯情報學家A·H·米哈依洛夫所採用的情報定義:"情報--作為存貯、傳遞和轉換的對象的知識",日本《情報組織概論》一書的定義為:"情報是人與人之間傳播着的一切符號系列化的知識",我國情報學界也提出了類似的定義,有代表性是:"情報是運動着的知識。這種知識是使用者在得到知識之前是不知道的","情報是傳播中的知識","情報就是作為人們傳遞交流對象的知識"。

除了軍事、信息、知識三種主要情報觀的情報定義外,還有許多從其它不同的社會功能、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對情報作出定義的,但在普遍意義上能被多數學者認同接受的情報定義是:

情報是為實現主體某種特定目的,有意識地對有關的事實、數據、信息、知識等要素進行勞動加工的產物。目的性、意識性、附屬性和勞動加工性是情報最基本的屬性,它們相互聯繫、缺一不可,情報的其它特性則都是這些基本屬性的衍生物。

注:[1]任冰 試論包裝情報及其對策《株洲工學院學報》1990年第(2、3)期,第32~45頁

[2]王卓/謝呈華信息情報知識定義辨析《情報雜誌》1999年18卷3期

[3]深藍雨社會性是情報的基本屬性

[4]梁戰平情報學若干問題辨析

基本屬性

情報4.jpg

簡明扼要是情報的第一要素。

此外,情報具有三個基本屬性。

知識性

知識是人的主觀世界對於客觀世界的概括和反映。隨着人類社會的發展,每日每時都有新的知識產生,人們通過讀書、看報、聽廣播、看電視、參加會議、參觀訪問等活動,都可以吸收到有用知識。這些經過傳遞的有用知識,按廣義的說法, 就是人們所需要的情報。因此,情報的本質是知識。沒有一定的知識內容,就不能成為情報。知識性是情報最主要的屬性。

傳遞性

知識之成為情報,還必須經過傳遞,知識若不進行傳遞交流、供人們利用,就不能構成情報。情報的傳遞性是情報的第二基本屬性。

效用性

第三是情報的效用性,人們創造情報、交流傳遞情報的目的在於充分利用,不斷提高效用性。情報的效用性表現為啟迪思想、開闊眼界、增進知識、改變人們的知識結構、提高人們的認識能力、幫助人們去認識和改造世界。情報為用戶服務,用戶需要情報,效用性是衡量情報服務工作好壞的重要標誌。

此外,情報還具有社會性、積累性、與載體的不可分割性以及老化等特性。情報屬性是情報理論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其研究成果正豐富着情報學的內容。

基本分類

依據《孫子兵法》,情報等於諜報,可分為"鄉間、內間、反間、死間、生間"五種,五種間諜同時都使用起來,使敵人莫敵我用間的規律,這乃是使用間諜神妙莫測的方法,是國君勝敵的法寶。所謂"鄉間",是利用敵國鄉人做間諜。所謂"內間",是利用敵方官吏做間諜。所謂"反間",是利用敵方間諜為我所用。所謂"死間",就是製造假情報,並通過潛入敵營的我方間諜傳給敵間(使敵軍受騙,一旦真情敗露,我方間諜不免被處死)。所謂"生間",是探知敵人情報後能夠生還的人。

按應用範圍分類

可分為科學情報、經濟情報、技術經濟情報、軍事情報、政治情報等。

情報5.jpg

按內容及作用分類

又可分為戰略性情報和戰術性情報兩大類。戰略性情報一般是指對解決全局或某一特定領域中(如制定能源政策、 城市發展規劃等)一些帶有方向性、政策性問題所需要的活化了的知識,其中包括科學依據、論證和方案等內容。戰略情報的形成需要經過高度的邏輯思維過程並具有較明顯的預測性質。戰術性情報則是指對解決局部或某一學科領域中的一些具體問題所提供的情報。戰略性情報與戰術性情報是相互作用、密切關聯的,戰術性情報是構成戰略性情報的基礎,戰略性情報則可以為戰術性情報指明方向。

研究方法

社會調查法

社會調查法。通過現場調查針對社會現象搜集數據,進行分析。這種方法又可分作直接方法與間接方法兩大類,前者主要是用現場觀察法,後者又分作訪問調查與調查表調查。

文獻計量統計方法

文獻計量統計方法。對以記錄形式進行交流的各個方面進行計量統計,如對於某國、某學科的論文數量、年度增長率、利用狀況、對文獻中所附參考文獻種類、數量等進行計量統計。從中找出變化規律,建立相應數學模型,從定性與定量分析中達到掌握變化脈絡,進而預測未來可能的變化。

數學分析法

數學分析法。現代數學的許多分支在情報學的研究中都在應用,如在情報檢索理論、情報傳遞的機制、情報採集方案的確定中,概率論、集合論、模糊數學、微分方程、運籌學等均在應用,甚至數論、圖論、泛函分析、變分法等,也可以應用。

系統分析與評價方法

系統分析與評價方法。對於情報系統各個側面與總體,可通過引進系統論等方法,進行分析與評價、規劃與設計。如情報機構的工作量與處理時間,報道與檢索類刊物的時滯,對收藏的文獻進行評價,對情報產品進行測試,對情報服務工作進行評價,對索引方式與檢索系統進行分析、試驗與評價。由於系統論的研究方法眾多,對某一具體研究對象來說,就需要比較不同的方法,從中選擇最佳方法,以期獲得最優的結果。

歷史的研究方法

歷史的研究方法。進行歷史的研究一般先鑑別一個歷史問題,搜集有關史料,形成假說。然後進一步嚴格搜集與組織史料,認真加以核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進行這種研究要力求從經驗走向科學,儘管在這一分析中要做到精確是不容易的。歷史研究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情報學是如何形成的,促使我們了解過去的事件發生的原因、時間、地點與方式。通過情報學發展過程的剖析,可以加深對於情報學的意義與價值的認識。

情報學的研究方法還很多,諸如德爾斐法、內容分析法、比較分析法、哲學研究法,多綜合加以運用,出現空白點分析法、聚類映像法等。

具有特定目標任務的信息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