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州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撫州話 |
撫州話 即撫州贛語。漢語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個分支。亦是現代漢語中較強勢的方言,在贛東一帶有一定的影響力,撫州話主要分布在江西撫河流域和福建省西北部。包括臨川、豐城東部、進賢、崇仁、宜黃、樂安、東鄉、金溪、南城、黎川、資溪、南豐、廣昌以及福建的建寧等市縣區,浙西南亦有大量南豐話使用者,江山有少量宜黃話使用者。同江西其它方言相比,撫州贛語在語音、詞彙、語法上的一致性最強。 [1]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撫州話,贛東語 [2]
外文名 Timtonese
語系 漢藏語系-漢語族-贛東語
使用地區 江西撫河流域及福建建寧等地
使用人數 500萬
管理機構 無
語言代碼 ISO 639-1
標準音 臨川話
分布範圍
撫州話是現代漢語中較強勢的方言,在贛東一帶有一定的影響力,贛東語主要分布在江西撫河流域和福建省西北部。包括臨川、崇仁、宜黃、樂安、東鄉、進賢、金溪、南城、黎川、資溪、南豐、廣昌以及福建的建寧等市縣區。
贛東語可分為臨川、南城兩個小片,臨川、南城兩個小片範圍大致同撫州府、建昌府舊域相當。
臨川小片
臨川小片包括撫州市、臨川、崇仁、宜黃、樂安、東鄉、進賢、金溪。共同點是泥來洪音相混(東鄉泥來洪細一般都不混),來母細音讀[t](東鄉、進賢例外),莊組和精母洪音今讀[ts tsh s](樂安、宜黃例外)。
南城小片
南城小片包括南城、黎川、資溪、南豐、廣昌以及福建的建寧、泰寧。本小片江西境內各縣的共同特點是泥來不混,[n l]為兩個獨立的音位,來母細音不讀[t](南城、黎川例外),莊組和精組洪音除資溪以外,今讀同臨川小片有明顯不同。有三種類型:南城、黎川讀[ts tsh s],南豐、樂安讀[t th s],廣昌精組洪音讀[t th s],莊組讀[ts th s]。
口音特點
本片聲母的突出特點是透定二母今開口呼讀為[h](金溪例外);知三章組字廣昌、進賢讀z c s j q x(拼音)以
外,江西境內的市縣都讀[t th s ];來母細音讀[t](南豐、廣昌、東鄉、進賢例外)。韻母系統普遍保留了鼻韻尾[-m -n -ŋ]和入聲韻尾[-p -t -k]之間的對立或部分對立。[-t]尾也有人標作[-it]或[-i?],[-k]尾實際發音多為。 本片一般有六至七個調類,以七個為常見。七個調類的平、去、入各分陰陽,上聲一個調類。古全濁上聲字一部分或大部分字今讀陰平是本片的顯著特點。陰入陽入的調型同南昌等地正好相反,陰入低、陽入高。
臨川音系
《臨川音系》為羅常培先生所作,是贛東語的開山之作,主要發音人有兩個,其中黃森梁的讀音可以代表北鄉湖西村羅針區,游國恩的讀音可以代表東鄉瑤湖鄉。字彙材料以黃森梁的讀音為主,並拿游國恩的讀音作參證,凡黃游讀音歧異的地方各於表下分別註明。這兩位發音人的音系可以代表當時臨川北鄉、東鄉的一部分帶文一點的讀音。據了解這兩處不少字的實際讀音比上述兩位先生還要土一點,分尖團的情況規律性也要強一些。
撫州市音與《臨川音系》稍有區別,6個韻母中系統分尖團;[k kh ŋ]不與齊齒拼合,市內[kieu khieu ŋieu kie]等聲韻組合,上頓渡都無介音。這主要是因為描寫的音系分布地域不同。 * 《臨川音系》所記音系與陳昌宜《贛方言概要》所記撫州市音系聲母都是19個(含零聲母),韻母都是73個,其中70個韻母一樣(所記音值有所不同)。
《音系》有而《概要》無的有三個:[əi](只與聲母[f]相拼,《概要》併入),[ən](只與[p ph m f]相拼,《概要》併入[un]) ,[uen](《音系》只收了"肱觥"兩個字)。《概要》有而《音系》無的也是三個:[ue][ei][m],都用在口語裡。 下面是《臨川音系》對音值的幾條說明: 1. [u]有時候後面好像隨着一個[v]音。 2. [yεn][yεt]里的主要元音聽起來有點像[ø],那是受了撮口介音[y]的影響所致。
3. [ə]只見於[əi][ən]兩韻,在[ui][un][ut]三韻的主要元音和韻尾之間,實際也有這樣一個'音渡'(glide),為便利起見我們不把它寫出來。 4. 古宵蕭兩韻的字,游君讀作[iau]韻,黃君讀作[iæu]韻,微有侈弇的不同。例如"標"游讀為[piau],黃讀為[piæu]。 下面是《臨川音系》和《贛方言概要》幾個韻母音值的對比,紅色字是韻母代表字,塗成綠色的韻母為《臨川音系》所記,塗成藍色的韻母為《贛方言概要》所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