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拱手 |
中文名称;拱手 外文名称;make an obeisan 拼音;gǒng shǒu 注音;ㄍㄨㄥˇ ㄕㄡˇ 一般拱手方法;左手在上 丧事拱手方法;右手在上 |
拱手,又称作揖,是古时汉民族的相见礼。行礼时,双手互握合于胸前。当代一般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若为丧事行拱手礼,则正好相反。一说古人以左为敬,又有人在攻击别人时,通常用右手,所以拱手时,左手在外,以左示人,表示真诚与尊敬。[1]
gǒng shǒu
引证解释
两手相合以示敬意。①《礼记·曲礼上》:“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②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三》:“此神尝与鲁班语…… 班于是拱手与言。”③宋 徐铉《稽神录·姚氏》:“举身长毛,拱手而立。”④明 冯梦龙 《喻世明言》第一卷:“陈大郎方才起身,拱手道:‘有何妙策,作速见教。’”⑤《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众人拱手听命。”⑥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鲁昭公拱手称谢。”⑦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某与吕布同乡,知其勇而无谋,见利忘义。某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吕布拱手来降,可乎?⑧李栋王端《彩云归》:“魏芝圃听了圆觉的话……拱手致谢。”
谓无为而治。①《战国策·秦策一》:“大王拱手以须,天下遍随而伏,伯王之名可成也。”②宋 苏轼 《御试制科策》:“拱手垂裳而天下向风,动容变色而海内震恐。”亦谓帝王权力旁落。③《新唐书·上官仪传》:“由是天下之政归于后,而帝拱手矣。”④《三国志平话》卷下:“天下之权尽归司马,少帝拱手而已。”
极言轻易。①《战国策·秦策四》:“齐之右壤,可拱手而取也。”②汉 贾谊《过秦论上》:“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③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六》:“令延岑出汉中,定三辅,天水、陇西拱手自得。”
④鲁迅《二心集·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譬如在帝国主义的主宰之下,必不容训练大众个个有了‘人类之爱’,然后笑嘻嘻地拱手变为‘大同世界’一样。”
犹束手。谓无能为力。①《魏书·天象志三》:“及齐王殂而西昌侯篡之,高武子孙所在棋布,皆拱手就戮。”②后蜀 何光远《鉴戒录·诛利口》:“遂使贼将寒心,谋夫拱手。”③宋 苏洵《上韩枢密书》:“若决河……及其崩溃四出,放乎四百里之间,拱手而莫能救也。”
基本解释
周代礼乐文化的主要内容都保存在到《周礼》、《仪礼》和《礼记》这三本书中, 即通常所说的“ 三礼“, 。其中《仪礼》一书对当时人所要遵守的日常礼仪细则记载的十分详细, 有兴趣的人可以参阅这本书, 以窥见那个时代贵族生活的精神风貌。在《仪礼》中,规定士与士之间的交际礼仪的这一部分叫做相见礼。
基本概念
《尔雅·释诂》郭璞注曰:“两手合持为拱。即双手相交而握。 具体如何握;十指是否互有交叉;哪只手在外;男子和女子行拱手礼手型是否相同;中国古礼有吉凶之别,拱手礼又以何为吉凶之别。 这些细节在中国传统社会都有较为严格的规范。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手部》曰:“谓沓其手,右手在内,左手在外。男之吉拜尚左,女之吉拜尚右。 凶拜反是。 九拜必皆拱手”。
手型
拱手样式在历史上有一个演变,唐宋时期一般为叉手样式,洪武正韵云:叉手相错也。今俗呼拱手曰叉手。事林广记载,王日休速成法云叉手法:小儿六岁入学先教叉手,以左手紧握右手,其左手小指则向右手腕,右手皆直其四指,以左手大指向上,如以右手掩其胸,不得着胸须令稍离,方为叉手法也。”
明代以后,拱手一般为两手相叠置于胸前,类似道教拱手样式。
韩国及越南拱手样式
明代童子礼中多次提到拱手,无论坐立等都用到拱手。
“凡立。须拱手正身。 双足相并。必顺所立方位。 不得歪斜。若身与墙壁相近。虽困倦。 不得倚靠。凡坐。须定身端坐。 敛足拱手。不得偃仰倾斜。 倚靠几席。如与人同坐。尤当敛身庄肃。 毋得横臂。 致有妨碍。”
主要区别
传统拱手与清代拱手的区别
传统汉族的拱手一般作为一种仪态,坐立时将手拱合在身前,表示礼貌,清代以后逐渐将拱手作为一种礼仪动作,用到生活当中,另外传统拱手样式并非抱拳样式,清代以后拱手样式逐渐变为抱拳样式,这个从清代《节韵幼仪》中可以看到清代的拱手方式。《节韵幼仪》(清)“叉手,八指排成对,左四指,紧贴右手背。右大指,连压二掌侧。左大指,紧压右前节。”
参考来源
参考资料
- ↑ 拱手的意思|拱手是什么意思,查字典 , 2021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