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摔泥泡(李景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摔泥泡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摔泥泡》中國當代作家李景寬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如今,每當看見男孩擁有花樣繁多的現代化玩具,什麼電動仿真槍啦、遙控小汽車啦、變形金剛啦,我就不由得想起我小時候玩的玩具,什麼彈弓啦、泥彈啦、用秸稈扎的蟈蟈籠啦,而最讓我們樂而不疲的莫過於摔泥泡啦。

下過雨之後,外面地上到處是泥濘,取泥太方便了,只要來到戶外俯拾皆是。小朋友們往往在人家的房山後玩摔泥泡。因為家家戶戶都是土平房,房蓋和牆壁都是用鹼土和泥摻上剁碎的乾草抹泥。下雨時,從房檐流下的雨水帶着鹼的成分,再加上房山後地勢高,不存雨水,這樣,房山後的地有了鹼的成分滲下去,變得堅硬而細發,不沾泥。

大家各取同等大小的泥巴,把泥巴拿到房山後反覆摔幾下,直到摔成方形,再揉成圓狀,用小拳頭向圓圓的泥巴中間杵下去,千萬別杵漏底,然後用雙手捏圓幫,做成碗狀,底部儘量薄一點。做好之後,用兩手托起來,底部衝着同伴,問:「透不透,漏不漏?」同伴查看一下,說句「不透不漏」。你便儘量垂直使勁往地上一摔,泥泡立刻發出「嘭」的一聲響,崩出很大的一個洞來,同伴便按遊戲規則拿自己的泥巴把洞堵嚴,你就算贏了對方的一塊泥巴。對方以同樣的方法,來贏你的泥巴。玩到最後看誰的泥巴多,誰就是勝利者。

摔泥泡是我們小時候的最愛,因為它不用花錢,再加上這種遊戲有比賽性質,小夥伴們好勝心強,所以,男孩子普遍樂意玩此遊戲。玩完互相一看,各個成了泥猴。大家跑到壕溝邊,洗手、洗臉、洗鞋子,還有的洗小褂,以免回家挨家長罵,甚至遭遇拳腳。

那時候的家長對孩子玩摔泥泡,基本採取默許的態度。因為家長都拿不出更文明、更讓孩子玩得暢快的像樣的玩具來。但是,看不得孩子像泥猴一樣回到家來。我們這些小夥伴心知肚明,因此,玩完了,就要整理「軍容」,完後再回家。

每當下雨了,我們這些孩子就站在窗前喊:「下雨啦,冒泡啦,王八戴草帽了!」好在東北人下雨天很少有戴草帽的,不是打雨傘,就是穿雨衣。不像南方農人戴着草帽、穿着蓑衣。因此,喊着這個童謠,基本上不會惹來禍端。

等到雨停了,我們就像小燕一樣,從家門跑出來,約定俗成的到靠道邊常摔泥泡的人家房山後聚齊。有時候,女孩也參加摔泥泡,往往女孩獲勝。因為一般來說女孩比男孩心細,製作的泥泡圓幫呈拱形,肚大,口小,這樣的泥泡爆發力大,崩開的洞就特別大。有女孩上陣,我們男孩情緒更高漲,玩的更加熱火朝天。結果女孩是大贏家,我們男孩很沒面子,就會悻悻而歸。

這種遊戲用現在的眼光衡量,不夠衛生,不夠文明,但它野性十足,對於培養男孩的陽剛之氣,還是很有好處的。

啊哋,摔泥泡,我童年時的最愛![1]

作者簡介

李景寬,黑龍江省藝術研究院國家一級編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