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无人侦察机

无人侦察机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 无人侦察机

起源时间: 一战

时期: 20世纪50年

国 家: 美国与德国

无人侦察机是指无人驾驶的专门用于从空中获取情报的军用飞机。世界最先进的无人机是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研制的全球鹰无人侦察机。这是为"高空持久性先进概念技术验证"(actd)计划的一部分,包括"全球鹰"和"暗星"两个部分在内的"全球鹰"于1995年启动。

21世纪的无人侦察机将成为侦察卫星和有人侦察机的重要补充和增强手段。它与侦察卫星相比,具有成本低、侦察地域控制灵活、地面目标分辨率高等特点;与有人侦察机相比,具有可昼夜持续侦察的能力,不必考虑飞行员的疲劳和伤亡等问题,特别在对敌方严密设防的重要地域实施侦察时,或在有人驾驶侦察机难以接近的情况下,使用无人侦察机就更能体现出其优越性。无人侦察机已成为重要的空中侦察装备。[1]

目录

战机起源

无人机最早的开发是在一战后,二战中曾以无人靶机用于训练防空炮手之外,美国与德国都尝试以飞机携带大量炸药,经由飞行员直接或者是透过另外一架飞机控制,对特殊目标进行精确度较高的攻击。德国是以战斗机加上无人轰炸机的榭寄生型态使用于东线战场。美国试验性的使用B-17轰炸机作为炸药的载具,飞行员在最后阶段启动自动飞行装置之后跳伞,飞机则在默认的飞行之后撞击目标。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有数种发展路线。一种是以退役的飞机改装成为特殊研究或者是靶机。一种是以专门设计的小型无人飞机担任特殊的侦查或者是试验任务,第三种是以小型无人飞机取代大型飞机的任务。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无人机在担任侦查任务的角色上开始展露他的灵活性与重要性。在越战期间,美国就曾经使用大量的无人机对高价值或者是防御严密的目标进行侦查工作,如此一来可以减少人员的伤亡或是被俘虏的风险。在越战时期美国军方开发的RPV(Remotely Piloted Vehicle),也就是泰勒雷恩(Teledyne-Ryan)飞机公司的AGM-34火蜂(Firebee)遥控载具为早期无人飞机的代表产品之一。此外,以A-12侦察机携带的D-12三倍音速无人侦察机是非常特殊但是不太成功的另外一项尝试。

20世纪50年代美国国防部曾经改装少数DASH计划的QH-50直升机于越南担任侦查任务。除此之外,日本自1965年到1967年,一共向美国采购20架QH-50,部署在海上自卫队的舰艇上。

1982年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IAI)首创以无人机担任其他角色的军事任务。在加利利和平行动(黎巴嫩战争)时期,侦察者无人机无人机系统曾经在以色列陆军和以色列空军的服役中担任重要战斗角色。以色列国防军主要用无人机进行侦察、情报收集、跟踪和通讯。在1991年的沙漠风暴行动中,美军曾经发射专门设计的小型无人机作为诱饵来欺骗敌方雷达系统。

最初的一代主要以侦察机为主,21世纪一些无人机已经装备了武器(例如RQ-1捕食者装备了AGM-114地狱火空对地导弹)。

以色列在发展和应用无人侦察机方面走在当今世界的前列。从20世界70年代开始,以色列已独立或与美国瑞士等国合作发展了三代无人侦察机,即第一代"侦察兵",第二代"先锋"、"徘徊者",第三代"搜索者"、"猎犬"、"苍鹭"和"眼视"等。这些无人侦察机的活动范围近的约100km,远的可达1000km,续航时间从4h到40h不等,装载不同的侦察设备,可执行照相侦察、电视侦察、红外成像侦察或电子侦察,所获情报可直接或通过无线电中继实时传回地面指挥中心。

美国重视发展长航时、三军通用的无人侦察机,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根据美军的无人侦察机发展计划,重点研制长航时无人侦察机,已研制成功"纳蚊750"和"捕食者"中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纳蚊750"和"捕食者"属于中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续航时间达40h,可在目标上空巡逻20h以上。机上装有先进的光电侦察设备、电子侦察设备和数据传输设备。"纳蚊75"曾在波黑冲突中进行IO多次侦察监视飞行,为随时掌握战区形势变化、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清报。在波黑战争后期和科索沃战争中,"捕食者"被派往战场执行侦察任务。"全球鹰"是一种高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

除美国、以色列外,还有一些国家的军队也装备有无人侦察机。例如,英国的"不死鸟"、俄罗斯的"图一243"、德法合作研制的"布雷维尔"、南非的"秃鹰"等无人侦察机和加拿大的CL-227无人侦察直升机。

中国战机

无侦-5型无人远程侦察机:无侦-5型(又称WZ-5)无人机是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服役的一种无人侦察机。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就曾击落过几架隶属于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的"火蜂"式无人侦察机,当时它们正在执行对中国大陆的侦察任务。至少有一架被相当完好地缴获,并被送往研究机构进行分析和仿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修复了一架"火蜂"式无人机,并成功地使它重返蓝天。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仿制"火蜂"式无人机,并将其命名为WZ-5型无人机,其出口型号命名为CH-1型("长虹"-1)。WZ-5型无人机由一架母机运载和发射,母机最初是经过特殊改进的图-4"公牛"式轰炸机,后来又改为西安飞机公司生产的运-8E型运输机。这种无人机由降落伞进行回收。无侦-5型无人机曾在1979年的中越自卫反击战中使用过,仍作为惟一的一种远程无人侦察机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服役。

据最新报导显示,一种改进型WZ-5/CH-1型无人机已经进入现役。这种新型无人侦察机据称安装有全球定位系统和惯性导航系统。这种无人机采用一台WP-11型涡轮喷气发动机,推力达8.33千牛。该机可携带光学、电视、红外摄像机等装备。

WZ-5的性能数据如下:翼展9.76米;机长8.97米;机高2.18米;空重106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1700公斤;任务装备65公斤;燃油重量62公斤;最大时速800公里(在17500米高度);航程2500公里;续航时间3小时;最大飞行高度17500米。

无侦-9/-2000:未来隐形无人侦察机,在2000年的珠海航展上,中国国家贵州航空工业集团首次展示了其远程多功能隐形无人侦察机无侦-9(也称作WZ-9或WZ-2000)。据估计,这种由扇喷发动机作动力的无人机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开始研制,而且可能已有一架原型机试飞。

在2002年的珠海航展上,贵州航空工业集团展出了一架更为精致的WZ-9/-2000型无人机模型,它揭示了更多的细节。从总体设计上看,它有许多与美国产品相似的隐形特征。大型头部突起可以容纳卫星通信天线,以便向地面控制中心实时传输图像和电子情报数据。

这种无人侦察机可以搭载各种型号的光学和热成像摄像机或侦察、监视雷达,也可作为空中平台广泛用于电子对抗、空中预警等。它还可能搭载武器用于对地攻击,就像美国空军在阿富汗反恐战争中所做的那样。虽然,这种无人机还无法与美军的"全球鹰"式无人机相比,且不具备战略意义,但如果在战争中大量使用可发挥相当侦察卫星的作用,并可执行电子战/电子对抗任务。

发展趋势

无人侦察机的作战任务由战术向战役、战略范围扩展,并有逐步取代有人侦察机的势头。21世纪美国已将长航时无人机列为发展重点,除将充当"过渡型"角色的中空长航时无人机"捕食者"大量投产装备部队形成作战能力外,还在积极研制改进型"捕食者"B,更换大功率祸桨发动机,提高航速(370-426km/h),增大升限(12000m)与载荷(308kg),进一步扩展"捕食者"的侦察能力与作战生存能力。

垂直起降无人机(VTUAV)将取代固定翼无人机。现有固定翼无人机在舰上起降程序复杂,目标定位精度不高,事故率高,难以完成作战要求。而垂直起降无人机具有起降条件要求低,能从海上平台和陆上复杂地形、地物条件下起降,适合舰载和城市、山区条件下作战使用。

微型无人侦察机进展迅速,无人机装备将向低级别延伸。为了满足未来特种作战和城市作战的需要,无人侦察机微型化的步伐进展迅速。例如,在2005年后,采用"纳米"技术的"掌上无人机"将装备美军特种部队使用,无人机的装备级别将向营以下的班、组、单兵延伸。这种无人机用雷达或红外传感器很难探测,飞行起来非常安静,使人们无法感觉到它的存在。

无人侦察机的任务设备向全天候、高分辨、远距离、小型化、模块化、低造价方向发展。21世纪的无人机将使用高清晰度数字电视取代现用的标准制式电视。准实时传输的数码相机将取代胶片航空侦察相机。高分辨率、高灵敏度,不用扫描成像,甚至不用致冷的第三代前视红外仪将在无人机上普遍应用。高分辨、远距离、多模式、小型化的合成孔径雷达将在各种类型的无人机上使用,无人机的全天候侦察能力,识别伪装目标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由于技术的进步,无人侦察机任务设备的造价也将降低,为大量装备部队提供了可能。

无人侦察机的测控传输系统向远距离、安全保密、通用化、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在21世纪,利用卫星中继的超视距远程测控传输系统在长航时无人侦察机上运用更加成熟、普遍。无人侦察机测控站将实现系列化、通用化。各种型号的无人侦察机侦察信息的互通性将得到解决,届时可利用同一地面站来控制不同型号的无人机或用不同的地面站来接收同一无人机的数据。各军兵种使用的无人机获取的情报信息将融入C'ISR网,实现资源共享。

广泛采用隐身技术,进一步提高无人侦察机的隐身性能。现代战争的作战样式向"非对称"、"非接触"方向转化,故增强无人机的隐身性能成为各国军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色列正在研制一种高空长航时隐身无人机。洛·马公司目前正在为美国空军秘密研制一种黑色隐身无人机。到2013年为止无人机的隐身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继续发展长航时无人侦察机,使其成为未来的实时监视平台。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