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集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时集镇江苏省新沂市下辖镇,位于市域中东部偏南,东与沭阳县相邻,距新沂市区20千米,辖域面积138.87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6月,时集镇下辖18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时集村。截至2019年末,时集镇常住人口为5.20万 。
因镇政府驻时集村,而得名时集镇。时集村是因时姓在此聚居兴集而得名。时集镇历悠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境域多属沭阳县所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域划入新设立的新安县(后名新沂市) 。时集镇西靠新扬高速、北倚连霍高速、陇海铁路、徐连客运专线。扎纸、剪纸、刺绣是时集镇的民间传统技艺 。2019年7月24日,时集镇入选2019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 。
2018年,时集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21亿元,增长13.74%;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0.74亿元;完成总部经济税收0.5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8亿元,增长20.47%。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20元,增长9.4% 。[1]
乡镇简介
时集镇位于江苏省新沂市东南6公里处,总面积127.67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总人口4.8万。这里气候宜人,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四季分明,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3.7℃),日照充足,霜期短,适合农作物生长。这里交通便捷,北依205国道和连霍高速公路,东邻京沪高速公路和新长铁路,境内有新时、颜时、王时、高时、邵时等水泥路通往周边地区。境内瓷石、金红石等矿产资源丰富,白石村探明的瓷石和金红石矿储量均超亿吨,分别为苏北第一大矿和中国第二大矿。时集镇是典型的农业大镇,素有"苏北粮仓"的美誉,年产粮食6000多万公斤。
历史
时集镇历史久远,境内各村原属沭阳县所辖,早在南北朝的北周期建德七年(约公元578年)设立沭阳县,时集与颜集、新河、阴平等乡镇同为"沭阳西乡"。明清年间,沭阳下设九乡十七里,时集地区属四乡二里的刘集镇所辖。民国17年(1928年)实行区乡制,时集为沭阳二区辖地。抗日战争期间,先后属沭阳二区、潼阳县宋山区、虞溪区。至民国34年(1945年)2月始建时集区,仍属潼阳县所辖。1949年5月划归新安县(后改新沂县)。
1956年4月,时集区撤消。1957年原时集区改为时集乡建制。1958年成立时集人民公社,取消乡建制。1983年取消公社体制恢复乡建制,改称时集乡。1999年时集撤乡建镇。2002行政区划改革以后,原踢球山乡三个村(白石村、郝湖村、山东村)先后划归时集镇管辖。时集镇共有十八个行政村,人口4.8万人。[2]
经济发展
时集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积极挖掘农业资源,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在种植业方面,利用地多优势,采取长短效益结合,重点发展蚕桑、花卉和林业生产。时集镇已拥有蚕桑面积1万亩,年养蚕3万张以上,鲜茧年产量100万公斤。林业总面积2万亩,木材年蓄积量200万方,是新沂市木材蓄积量最大的一个镇。在养殖业方面,利用粮多、草多、饲料丰富的优势,着力发展肉牛、奶牛、波尔山羊、草鸡、肉鸡等蓄禽养殖业,特别是肉牛养殖已成为时集镇一种高效、富有发展前途的养殖业。时集镇存栏肉牛1万头,奶牛2000头,波尔山羊1.2万只,鸡圈存量30万只。水产养殖也是时集镇富有特色的一个致富项目,时集镇有大小渔塘近千个,水面l万亩。水产养殖水源清洁,无污染,水产养殖大有潜力。
时集镇是农业大镇,同时剩余劳动力多,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投资的最佳选择地。工业大多以小型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时集镇私营企业已达近百家,个体工商户发展到近千家。拥有年产值达1000万元的缫丝厂1个,年产值达1000万元的大型板材加工厂1个,年产值50万元左右的小型板材加工厂13个,千头奶牛养殖厂1个,苏粤米业有限公司、时集米厂等稻米加工企业产销两旺。粮食加工、板材加工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经济发展蒸蒸日上。
时集是典型的农业大镇,素有"苏北粮仓"、"鱼米之乡"的美誉,年产粮食6000多万公斤,主要农产品有绿色稻米、花生、花卉、七彩山芋、蚕茧、生猪、肉牛、奶牛、波尔山羊、焦鲁牌鸡蛋等,其中粮油产品被认定为江苏无公害农产品,"苏粤"和"亚奥"大米畅销国内市场。时集镇拥有蚕桑面积4000亩,年产茧50万公斤;成片林木总面积3万亩,木材蓄积量达20万方,是新沂木材蓄积量最大的一个镇。镇党委、政府一手抓全民创业,创建民营工业园;一手抓小城镇建设,走"以工拓城,以贸聚人"之路。现拥有规模以上企业3个,11家企业落户民营工业园,板材生产、建材生产、粮食加工和新兴服务业成为时集镇民营经济的主导产业。同时,大力实施"东扩南延西连北改中丰满"的城镇发展战略,构建"三纵四横"的城镇框架,打造商贸重镇。
行政区划
位于江苏省徐州新沂市东南部,距市区12千米。2008年末,面积134.3平方千米,人口49825人,辖时集、大周、陈墩、西洪、陈刘、敬元、蒋沟、温墩、白科、新庄、万沟、蒋刘、明甫、凤云、山东、马场、白石、郝湖18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时集。地势平坦,黑马河贯穿南北,新时、颜时、王时、邵时等公路过境,北有205国道、连霍高速公路和陇海铁路,东有京沪高速公路和新长铁路,北距京沪、连霍高速公路入口处5千米。
沿革
1945年建时集区,1956年分属耀南、王庄二区,1957年建时集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面积96平方千米,人口3.7万人,辖时集、大周、陈墩、西洪、赵庄、盛湖、陈刘、敬元、蒋沟、温墩、欢墩、万沟、白科、新庄、蒋刘、明甫、晏圩、凤云18个行政村。2000年,将原踢球山乡的老宅村、山东村、小魏村和踢球山农牧场并入时集镇,面积115.87平方千米,人口4.28万人,辖21个行政村、1个场圃。2007年12月,将北沟镇的白石、郝湖2个行政村划归时集镇管辖;调整后,时集镇面积127.67平方千米,人口4.83万人,辖18个行政村。
原踢球山乡位于江苏省徐州新沂市东南部,距市区15千米。205国道、洛连公路、新长铁路过境。1959年由时集、北沟、高流3个公社析置宋山公社,后改称踢球山公社,1961年改踢球山林场,1964年恢复公社,1983年改踢球山乡。1996年,面积70平方千米,人口2万人,辖石涧、大陈、小毛、小何、老范、官王、白石、小徐、郝湖、山东、老宅、小魏12个行政村。2000年,撤销踢球山乡,以二七干渠为界:将二七干渠以北的石涧村、大陈村、小毛村、老范村、小何村、官王村、白石村、小徐村、郝村和踢球山林场并入北沟镇;将二七干渠以南的老宅村、山东村、小魏村和踢球山农牧场并入时集镇。[3]
特产资源
中国储藏量第一的时集矿产--金红石金红石名称rutile来自拉丁语rutilus,意思是红色的,化学成分为TiO2,就是较纯的二氧化钛,一般含二氧化钛在95%以上,晶体属四方晶系的氧化物矿物,是提炼钛的重要矿物原料,但在地壳中储量较少。它具有耐高温、耐低温、耐腐蚀、高强度、小比重等优异性能,被广泛用于军工航空、航天、航海、潜艇、机械、化工、海水淡化等方面。金红石本身是高档电焊条必须的原料之一,也是生产金红石型钛白粉的最佳原料。
世界著名产地有挪威、瑞典、俄罗斯伊尔门山、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和昆士兰、美国的弗吉尼亚等。中国江苏、辽宁、山东、河南、湖北、安徽等省也有产出。金红石属于中国供应严重短缺的矿种之一,年生产量仅有三四千吨,被有关部门列为中国严重依赖国外资源的14种战略储备矿种之一。中国国内高档金红石型钛白粉几乎完全依赖进口,价格昂贵。2000年以来,有关专家在时集镇的小焦村境内发现一个特大型金红石矿,探明储藏量超过1亿吨,储藏量中国第一。有关专家认为,这一特大矿床的发现,一举扭转了中国金红石短缺状况,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城镇建设
人民路(北街)是时集镇早先形成的主街,东西全长470米,西宽东窄,西街口宽55米,东街口宽37米,紧挨新时路东侧。街中间有一条东西大沟,是大周水库的泄洪渠道的尾段,该渠南北宽6米,常年敞口朝天,渠两侧砌有石板挡土墙,由于年久失修,部分渠段挡土墙已出现坍塌、淤积,加之街道两边的经营户、住家户把垃圾全部抛撒在渠中,严重影响大周的水库行洪期间的泄洪安全畅通,又给街道带来脏、乱问题,每到夏天,垃圾发酵,臭气熏天,蝇虫满天飞,严重影响镇容镇貌。人民路(北街)整治改造工程,东临黑马河西至时新路,规模宏大,全长465米,整个改造工程分为,东、中、西三个组团,每个组团约5000平方米,整个规划建成总面积约15000平方米,该工程建筑风格以楚汉风格为主,全景演绎楚汉文化。人民路整治改造工程得到市委、市政府及市规划局、环保局、水利局、国土局等行政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整个改造工程采取招商建设,总投资约三千万元,拟于二零零八年底建成,届时,人民路的脏、乱、差现象及蛛网状管线,油黑、简陋的蓬护,臭气熏天的泄洪渠将得到综合治理,时集镇城建品位将得到全面提升,镇区的经济载体功能将得到进一步的发挥。[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