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信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普信閣位於韓國首爾鍾路區的一座古建築,位於市中心的鐘路十字路口,是朝鮮王朝時期京城漢城的鐘樓,過去被長期稱為「鍾閣」,東西5間,南北4間,為雙層單檐歇山頂建築[1] 。閣內有銅質大鐘。1990年,普信閣被指定為首爾特別市紀念物第10號。
中文名: 普信閣
朝鮮語: 보신각
1895年: 改稱「普信閣」
占地面積: 2906.8平方米
歷史
朝鮮王朝定都漢城以後,決定沿高麗制度在都城修建鐘樓以報時,於是在1396年(朝鮮太祖五年)在漢城仁寺洞青雲橋建鍾閣。1413年(朝鮮太宗十三年)搬到雲從街。1440年(朝鮮世宗二十二年)擴大了鍾閣的建築規模。鍾閣在每日「罷漏」時分即凌晨4時開始敲鐘33次,象徵觀世音菩薩為普度眾生焚身33日,此時漢城四大門(崇禮門、興仁之門、肅靖門、敦義門)和四小門(惠化門、昭德門、光熙門、彰義門)打開;「人定」時分即晚上10時開始敲鐘28次,象徵天上的28星宿,此時漢城四大門和四小門關閉。1895年(朝鮮高宗三十二年)三月十五日,將「普信閣」的匾額懸掛在閣樓上,鍾閣從此改名普信閣,並延續至今。
那時的普信閣還是正面3間、側面2間的單層建築。
鍾閣建成後遭3次燒毀,8次重建。1592年「壬辰倭亂」時遭全毀,1869年鍾路發生火災,普信閣再次被燒毀。1950年朝鮮戰爭期間,普信閣又一次被毀。1953年12月,韓國在原址重建普信閣,1979年進行擴建,並修築台階和圍欄。
普信閣是首爾著名旅遊景點,交通條件非常便利,乘坐首爾地鐵1號線鍾閣站出口即可抵達,附近有宗廟、景福宮、雲峴宮、塔谷公園等諸多景點,集群程度高,地域組合好。普信閣在除周一外每日從上午11時20分起至下午1時整會進行「千年之聲普信閣塔鍾儀式」,以及每逢12月31日固定在普信閣舉行迎新敲響塔鍾祈福活動,前來共襄盛事的民眾往往都是數以萬計,當日普信閣外圍交通也會進行管制禁止車輛通行。
普信閣鍾
普信閣內有銅鐘,被指定為韓國國寶第2號。鑄造於1468年(朝鮮世祖十三年,成化四年),高3.18米,口徑2.28米,重19.66噸,頂置雙頭龍紐,鐘身已經裂開,不能使用。此鍾最早為圓覺寺鐘,而原來鍾閣的鐘則鑄造於1395年(朝鮮太祖四年),上有名臣權近的撰文。壬辰倭亂時鐘閣被毀,原鐘亦被毀壞埋沒。在戰後圓覺寺鐘先被移到南大門(崇禮門)作報時之鐘,1619年(光海君十一年)重建鍾閣以後移到鍾閣,1895年鍾閣改稱普信閣,此鍾也隨之稱為普信閣鍾。1909年普信閣鐘停止報時,1945年光復以後重新開始報時。1980年鐘身側出現龜裂,1985年又因發出破聲致使不能敲鐘。1985年市民們集資鑄鐘,舊鐘於1985年8月2日暫擱置在舊中央博物館的後院,1986年5月12日被永久保存於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新鍾閣。置於普信閣的新鑄造的鐘是新羅時代聖德大王神鐘的複製品,高3.78米、寬2.23米,重量達20噸,鐘上雕刻的花紋把民族的傳統風格與現代的美感融為一體。普信閣鍾是朝鮮王朝初期的珍貴文物。
敲鐘傳統
古時計時
普信閣鍾是朝鮮時代(1392年~1910年)計時的工具,東大門(興仁之門)和南大門(崇禮門)是以鐘聲為開關門的信號,而普信閣就是敲鐘告知時間的鐘樓,當時的民眾就以鐘聲作為一天生活的計時標準。
啟動總統就職典禮
根據韓國憲法規定,新任總統從2月25日零時開始正式接任。按照韓國傳統,在位於首爾中心的普信閣敲響33下鐘聲,宣告新任總統任期開始。
2013年2月25日零時,朴槿惠就職典禮以在普信閣敲鐘活動開始,之後將參拜顯忠院、出席在國會議事堂舉行的就職儀式、還會到光化門廣場和世宗文化會館出席活動,晚間在青瓦台迎賓館與外賓舉行晚宴。 敲鐘儀式意味着朴槿惠正式接過第18任總統的權力棒。
新年敲鐘
延續此傳統,普信閣從1953年開始,便會在每年12月31日的午夜特別敲鐘33次,也成為韓國首爾最具代表的迎新年活動。以普信閣為中心,在敲鐘活動展開前幾小時,會舉行各項主題活動,邀請人氣歌手接續表演外,凌晨12點時,市民代表和上萬民眾將共同敲鐘33次,施放煙火爆竹將氣氛推向高峰。
歷史價值
普信閣作為首爾中心地帶標誌性建築物,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歷史上(尤其是近代史)上多次事件,都在普信閣發生。比如豎立斥和碑、獨立協會運動、啟蒙期愛國志士的演說、群眾反對日韓合併的遊行和集會、三一運動等重大歷史事件都在普信閣發生。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時,漢城(今首爾)市民曾聚集普信閣敲鐘慶祝解放。
視頻
韓國首爾普信閣敲鐘33下辭舊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