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朝秦暮楚

近義詞朝三暮四三心二意見異思遷

反義詞始終不渝始終如一

出 處 :《雞肋集

體 裁成語

屬 於 :貶義詞

zhāo qín mù chǔ

朝秦暮楚是一個中國的漢語成語。拼音是zhāo qín mù chǔ,意思是戰國時期,秦楚兩個諸侯大國相互對立,經常作戰。有的諸侯小國為了保證自身的利益與安全,時而傾向秦,時而傾向楚,比喻反覆無常。出自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晁補之雞肋集·北渚亭賦》。

目錄

原文

《雞肋集·北渚亭賦》:「托生理於四方,固朝秦而暮楚。」[1]

譯文

《雞肋集·北渚亭賦》:「為了在四面危機的環境中求得生存,只能時而傾向秦國,時而傾向楚國!」

典故

史書上記載的「朝秦暮楚」的典故是在豫陝交界的荊紫關——「沿着丹江上行大約5公里,就到了一個名叫月亮灣的地方。在這個豫陝交界的地方,有一個兩山對峙的關口。關口外,是八百里秦川;關口內,是開闊的中原。咆哮的丹江與狹窄的古道在這裡共同構築起一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隘口。這個隘口,就是荊紫關的那個「關」了。荊紫關即由此得名。

一道險關要隘橫亘於此,自古以來發生過多少戰爭,只有這青山綠水說得清。 

公元前475年,中國進入了戰國時代。從這一年開始,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全國為止,共有254載的歲月。

戰國時期,諸侯國之間你爭我斗,到處爆發戰爭。比較大的諸侯國有七個,即秦、魏、韓、趙、楚、燕、齊,它們有「戰國七雄」之稱。在這七個國家當中,以秦國楚國的勢力最為強大。

史書記載,發生在荊紫關早期較有影響的戰爭,應該是秦楚之間的「丹陽之戰」。戰國時,秦國和楚國交戰頻繁。當時荊紫關是秦國與楚國的交界地,其中一部分屬於秦國,一部分屬楚國丹陽縣管轄。公元前312年,秦國和楚國之間爆發了「丹陽之戰」,秦國憑藉占據荊紫關險要地勢的優勢,一舉擊敗楚國。

秦國獲勝後,荊紫關全部歸入秦國版圖。之後,秦楚兩國重新修好,秦國又把此地劃給了楚國。有個成語叫「朝秦暮楚」,現代漢語詞典里的解釋是:一時傾向秦國,一時又依附楚國,比喻人反覆無常。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典故的出處就在荊紫關

視頻

朝秦暮楚

參考資料

  1. 朝秦暮楚,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