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奇遇记 (童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木偶奇遇记》,是意大利作家科洛迪的代表作,发表于1880年。当仁慈木匠皮帕诺睡觉的时候,梦见一位蓝色的天使赋予他最心爱的木偶皮诺曹生命,于是小木偶开始了他的冒险。如果他要成为真正的男孩,他必须通过勇气、忠心以及诚实的考验。在历险中,他因贪玩而逃学,因贪心而受骗,还因此变成了驴子。最后,他掉进一只大鲸鱼的腹中,意外与皮帕诺相逢……经过这次历险,皮诺曹终于长大了,他变得诚实、勤劳、善良,成为了一个真真正正的男孩。该作品于1940年被迪斯尼公司改编为动画电影,后分别于1983年和2002年翻拍真人版[1]。
创作背景
卡洛·科洛迪(1826~1890年),19世纪意大利著名作家。原名卡洛·洛伦齐尼,1826年11月24日,出生在意大利托斯坎纳地区一个叫科洛迪的小镇的厨师家庭,他的笔名便是由这个小镇的名称而来。在教会学校毕业后,开始给地方报纸写稿,积极参加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并参加了1848年的意大利解放战争。解放后,他回到托斯卡纳,从事词典编纂和喜剧舞台监督工作,并任地方官员。
1881年7月起,科洛迪以科洛迪为笔名,在《儿童日报》上连载了一段木头被雕刻成木偶后发生的神奇故事,原题为《一个木偶的故事》。背景设在意大利的托斯卡纳地区,结尾时主人公被两个强盗吊到一棵大橡树的树枝上,“气都喘不上来……昏过去了”。科洛迪原想到此结束,停止连载。然而,尽管主人公皮诺乔因贪玩而逃学,因贪心而受骗,但毕竟是个天真无邪的可爱孩子,不过头脑比较简单,自制力比较差,这是很多孩子的通病。因此,让主人公吊死是不符合小读者心愿的。小读者们读了他的故事后,无法接受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寄往报社编辑部的信件堆积如山。
科洛迪创作《一个木偶的故事》等童话原是为了还债,得知读者如此喜爱他的这篇作品,科洛迪万分高兴。在《世界日报》社社长费尔南多·马尔蒂尼的建议下,他将故事从第16章写到36章,改变了故事的结局,使匹诺曹历经磨难后,终于从木偶变成一个“聪明伶俐、很精神的小男孩”这一今天我们熟悉的情节。书名也改为《木偶奇遇记》,还配了画家恩里科·曼德扎蒂的插图62幅。大概连科洛迪自己都没有想到,他一不小心,竟创作出了一部伟大的童书。从初版之日起,《木偶奇遇记》就成了意大利儿童喜爱的童话。如今它作为一本畅销书,为世界各地的儿童和成人传阅,还被改编为其他艺术形式。多年来,随着不断的改写和改编,《木偶奇遇记》的有趣故事已经以多种艺术形式深入世界儿童和成人们的心中。
内容
《木偶奇遇记》[2]叙述老人皮帕诺把一块能哭会笑的木头雕成木偶,并把取得生命的小木偶当成儿子。老人卖掉上衣,供儿子上学。可是小木偶一心贪玩,为了看戏不惜卖掉课本。在木偶戏班获得好心老板的五枚金币,回家路上受狐狸和猫的欺骗,金币被抢走。进了监狱......出狱后,又因贪吃他人的葡萄又被捕兽器夹住,被迫当了看家狗。他后悔极了,心想:“如果我像其他好孩子一样喜欢读书,现在我就会和爸爸住在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就不会在这里给别人当看门狗了。”夜里,他因帮助主人抓住黄鼠狼而重获自由。他一心想成为一个用功读书的好孩子,可是又经不起诱惑。在坏同学的怂恿下又逃学到海边看鲨鱼,后又被引诱到玩儿国,在疯狂的玩了五个月之后,变成一头又懒又蠢的驴。后来还是仙女搭救了他。最后,他们父子在鲨鱼腹中意外重逢,并成功的逃了出来,在海边住下,并变成一个真正的小孩子。
价值
《木偶奇遇记》创造了意大利儿童文学史上第一个成功的长篇童话形象。在科洛迪之前,意大利虽然不乏成功的儿童文学作品,但从不曾拥有广受欢迎的长篇童话及其长篇童话形象。在19世纪,意大利儿童文学作品中普遍贯穿着一种道德规范思想。强调的是训示和教育。正面儿童形象始终是儿童文学作品的主角。科洛迪则一反常态,大胆启用有缺点的孩子作为作品的主人公。用有缺点的孩子取代所谓有教养的孩子,这不啻(chì)是意大利儿童文学史上的一次革命。《木偶奇遇记》在意大利行销过至少260个版本,英文的版本则至少有115种之多。意大利人认为,《木偶奇遇记》与但丁的《神曲》及薄伽丘的《十日谈》一样,是意大利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