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朱熠 | |
---|---|
國籍 | 中國 |
知名作品 |
|
朱熠(ZhuYi)(1192-1269),字明遠,名叔耀,號肅庵,溫州府平陽縣徑口杉橋(今平陽水頭三橋村)人。朱熠出身書香門第,父親朱伯魁,尚武好文。朱熠自小習武,臂力驚人,能挽二百斤的大弓,又愛好讀書,是個文武雙全的人。端平二年(1235)登第,歷官闔門舍人、橫州知州、雷州知州、右正言、殿中侍御史兼侍講、參知政事兼權知樞密院事。
人物生平
朱熠成年就離開了故鄉,以武學上捨生的身份寄居臨安。理宗端平二年,右科武舉第一,他這時四十三歲,授秉議郎,遷闔門舍人(掌朝會議禮的武職宦,宋代可參與政事),差知沅州(今湖南阮陵縣治、橫州(今廣西橫縣),復為闔門舍人,後來又到雷州(今廣東海康縣)等地做過幾年地方官。任職期間,辦事公正廉明。不久調京,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裡,他替某嬪妃的弟弟寫了一份婚啟書,內有句雲: "舍妹夫人十年陪風輦,霓裳猶粲朝霞,水流紅葉之無心,琴續朱弦而有托。瓊台不怕雪,甫歌采鸞之詩,玉杵曾壽霜,辱聘雲英之詠。"
人物仕途
文辭雅典華麗,深得理宗皇帝賞識,從而青雲直上。先持旨授帶御器械,兼幹辦皇城司,差知興國軍(今湖北陽新縣),繼遷度支郎官。拜監察御史,兼崇政殿說書。寶佑元年至四年,擢右正言,遷殿中侍御史兼侍講,左諫議大夫。寶佑六年,丁大全拜右丞相兼樞密使,朱熠升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事(按:樞密院為宋代最高軍事機關,與中將分掌軍政大權,其長官為樞密使或知樞密院事,副長宮為樞密副使或同知樞密院事。)數月進同知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特授中大、開慶元年,拜參知政事,時元兵渡江攻鄂州(今湖北武昌),破廣西、湖南,丁大全以隱瞞軍情被罷相,朱熠仍舊職,兼權知樞密院事,景定元年,左丞相吳潛被賈似道驅逐下放,皇帝下詔與權參政戴慶燈輪日判事,大政共議,名聲大振。不久。賈似道入相,朱熠拜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又兼東官賓客。那年秋天,皇太子度宗趙禥受冊禮成,進爵一秩,明年上《經武要略》、《孝宗、光宗實錄》,再進二秩,他為官三十年,都是一帆風順,一度集軍政大權於一身,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宋代平陽武科在朝廷中最大的官。但自度宗登基以後,賈似道獨攬大權,排除異己,一些人趁機挾嫌報復,連章交劾,把朱熠排斥出京師,先後知建寧府、平江府,最後一任是慶元府兼沿海制置使。咸淳四年,終於在監察御使胡用虎,常懋、中書舍人馬廷鸞等相繼彈劾下,落職送處州居住,不久又被迫還鄉,次年死在老家,享年七十二歲。
人物相關
朱熠做了一輩子的官,歷經寧、理、度宗三朝,但當時宋室偏安隅,幾個皇帝都沒有多大作為。朝相史彌遠、丁大全弄權,兵將不振,邊防虛弱,加上連年災害,人民陷於水深火熱。寶佑初年,朱熠擔任右正言,揭發了邊防軍,勾結官吏。盜竊庫財經商牟利的違法行為,要求嚴予懲辦。他眼看國用日益不足,前線饋餉缺乏,又上疏說,真宗仁宗時,全國只有一萬多官員,現在卻增到二萬四千餘人,"境土蹙而賦斂繁",提出"欲寬民力,"必汰冗員",獲得一些朝臣的支持,亦為理宗所讚許,但沒有果敢實施。寶佑五年,沿海地區出現壟斷鹽源的官商,對國家與人發危害極大,他再上了"請措置浮鹽"的奏疏,說,"貪墨無恥之士大夫,知朝廷住買浮鹽,壟斷而籠其利,累累灶戶,籍銖兩之鹽,以延旦夕之命,今商賈不得私販,朝廷又不與收買,則是絕其衣食之源矣。"他認為政府應採取高於正鹽(公鹽)的價格,收購浮鹽(私鹽),使鹽民樂於把浮鹽賣給國家。"所得鹽息經輸朝廷,一則可以絕戎爭利之風,二則可以續鍋戶烹煎之利。"這些主張切中時弊,可惜沒有堅決執行。
人物評價
朱熠立朝剛正不阿,不避權貴,不謀私利,不營私結黨,在擔任監察御史時,一些名士如中書舍人馬廷鸞(後為右丞相)、資政殿大學士徐清瘦,端明殿大學士馬天驥、翰林學士尤育(累官至禮部尚書正少卿姚希得、秘書中呂中、都受到他的彈劾,他得罪了許多人,因而有人攻擊他是個人狂人。
朱熠晚年,眼見政事日非,危機四伏,又羞與專橫跋扈的賈似道一伙人為伍,曾三次乞歸田裡,都得不到恩許,這是大臣馬廷鸞等從中阻撓的緣故。
今其家鄉有朱熠墓,在浙江平陽縣水頭鎮北岙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