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汾(1192-?)金代官員。本名讓,字敬之,後字長源,太原平晉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為元好問"平生三知己"之一。

生平簡介

舉進士不第,入史院書寫,因他詩名很大,受到推薦,被闢為國史館書寫。《中州集》小傳說“長源素高亢,不屑一世,乃今以鬥食故,人以府史蓄之,殊不自聊”。而那些科舉出身的編修官們,很有些人不懂史學、甚至連史家體例也弄不清楚者。當他們“刊修之際,汾在旁正襟危坐,讀太史公、左丘明一篇或數百言,音吐洪暢,旁若無人。既畢,顧四座漫為一語云: '看!'”(《金史·李汾傳》)這當然激怒了那些編修官們,雷淵李獻能尤為切齒。他們給李汾加上謾罵長官的罪名,最後李汾被迫離開了史館。

後為武仙署掌書記,李汾對被逐一事不甚在意,因他的抱負本不在此。當時蒙古大兵日益進逼,金朝形勢每況愈下。李汾上書朝廷既不受理會,乃把眼光轉向握有軍權的實力人物。當時封爵恆山公的武仙率兵駐紮豫西南的鄧州一帶,“長源往說之,署行尚書省講議官”(《中州集》李汾小傳),這就是元好問編《中州集》題“李講議汾”的由來。然而這卻是一個悲劇。李汾想為武仙參謀軍事,解救時艱,武仙卻有擁兵自重觀望形勢的思想。另外,武仙與另一支軍事力量的首領完顏思烈又有矛盾,因而很害怕李汾的言論。李汾眼光犀利、言辭銳利,在日常言談間容易揭穿武仙的意圖,於是武仙想除掉李汾。李汾發覺後,逃往泌陽。武仙派人抓住李汾予以關押。李汾死的具體情況,《金史·李汾傳》說是絕食而死;《中州集》說是被害;《歸潛志》說是被殺;《金史·哀宗本紀》載,天興元年六月丁丑日,“恆山公武仙殺士人李汾”。小有異同,尚難確辨。李汾死時,年未四十。

《搜神記》

《搜神記》為東晉初年史學家干寶編撰,全書凡二十卷,共有大小故事454個。作者在《自序》中稱,“及其著述,亦足以發明神道之不誣也。”(《搜神記·自序》)。就是想通過蒐集前人著述及傳說故事,證明鬼神確實存在。故《搜神記》所敘多為神靈怪異之事,也有不少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雜糅佛道。文章設想奇幻,極富浪漫主義色彩。鬼神信仰”在中國有悠久的傳統,它與山川祭祀、祖先祭祀並列。自商周以來,歷代帝王無不親登祭壇祭祀,而記載神鬼傳說的典籍。除《楚辭》、《淮南子》外,《搜神記》稱得上其中的集大成者。[1]

元好問與李汾作詩互誚

元好問與李汾各有詩名,互不相容。李汾好憤怒,元好問喜滑稽,兩人常互相譏誚。元好問曾作《金谷怨》一詩詠宮中事,李汾見後,即作《代金谷佳人答》一詩相拒。《元詩紀事》卷三十引《歸潛志》:“元裕之、李長源同鄉里,各有詩名,由其不相下,頗不相成。李好憤怒,元嘗云:'長源有憤擊經。'元好滑稽,李輒以詩譏罵,元無如之何。元嘗權國史院編修官,時末帝召故駙馬都尉僕散阿海女子入宮,俄以人言其罪,又蒙放出。元因賦《金谷怨》樂府。李見之,作《代金谷佳人答》一篇,以拒焉。一時士人,傳以為笑談。”[2]

李汾出關東遊,與元好問相交最深。二人身世均有特殊處,李汾是沙陀李唐皇族後裔,元好問是鮮卑元魏皇族後裔。雖然祖先功業已成陳跡,但對他們的胸襟氣度,卻不可能沒有影響。也許,處境越困厄,那種刺激越強烈。當時他們心雄萬夫,慷慨豪爽。元好問《水調歌頭·與李長源遊龍門》中“一笑青山底,未受二毛侵”,正反映了這對青年人對來日方長充滿自信。李汾的壯懷激烈、豪放慷慨,令元好問感嘆。元好問《雪後招鄰舍王贊子襄飲》詩中說“君不見并州少年作軒昂,雞鳴起舞望八荒,夜如何其夜未央。”自註雲:“并州少年謂李汾長源。”元好問詩中,或明指或意喻,多次稱李汾為李白騎鯨客,可見很讚許李汾的性情和詩風。


詩詞

【古月一篇為裕之賦】

古月天不收,敵君三萬秋。天孫弄明鏡,光湧雲閒流。憶昔放逐江南州,金陵女兒歌桌謳。草裹烏紗巾,散著紫綺裘。酒酣把玉笛,直欲捫參歷井騎鬥牛。醉中呼兒搖雙舟,吾欲乘流下石頭。起來茫茫視八極,萬里只有元丹邱。丹邱子,遊人閒,風塵何為往復還?玉華山人近招我,九日朝帝蒼梧山。

【汴梁雜詩其二首】

其一 樓外風煙接紫垣,樓頭客子動歸魂。 飄蕭蓬鬢驚秋色,狼藉麻衣涴酒痕。 天塹波光搖落日,太行山色照中原。 誰知滄海橫流意,獨倚牛車哭孝孫。 其二 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 衣冠繁會文昌府,旌戟森羅部曲侯。 美酒名謳陳廣座,凝笳咽鼓送華輈。 秦川王粲何為者,憔悴囂塵坐白頭。

【雪中過虎牢】 蕭蕭行李戛弓刀,踏雪行人過虎牢。 廣武山川哀阮籍,黃河襟帶控成皋。 身經戎馬心逾壯,天入風霜氣更豪。 橫槊賦詩男子事,征西誰為謝諸曹?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