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济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济仁
李济仁
原文名 Yammie Nam
出生 歙县
国籍 中国
别名 李元善
职业 医生

李济仁,男,汉族,1931年1月生,歙县人,中共党员,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主任医师、终身教授[1]

首届“国医大师”、首批“全国500名老中医”、首批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首批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首批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精擅内、妇科疑难杂症,尤擅痹病、痿病、肿瘤等顽疾治

疗,有《济仁医录》等专著10余部,论文百余篇,并参编《内经》、《中医基础理论》等高等学校规划教材。

2017年7月24日,李济仁被评为德耀中华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2017年11月,被评为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

主要事迹

李济仁原名李元善,为表明志向和决心,取"仁心济世"之意而更名。他誓卫医道,诚信行医,力求用最小的成本、最短的疗程治愈病人,一直秉承舍医送药的优良传统。行医60余载,他拯疾济羸,以仁心仁术、济人济世为铭,诠释大医精诚要义。

李济仁12岁就跟随当地名医学医,成长为具有460余年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的传承人。从乡野郎中成长为一代名医,李济仁初心不改,执着于中医事业的发展,校注整理新安医著,潜心提炼新安医学诊治特色和规律,带领学生还原了668位新安医家、400余部新安医籍原貌,并厘清和阐明了新安医学对急、危、难、重病症的诊疗经验和规律。李济仁独著和主编《济仁医录》等学术专著14部,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获省部级科研奖励5项,并参编《内经》《中医基础理论》等高等学校规划教材。

15岁的王某,四肢痿弱无力,经常跌倒。经大医院诊断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长期服用激素、维生素等无效。李济仁以《内经》理论与诊治方法融会新安医学学术思想,连续调方数次,患者病情大有好转。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李济仁不仅在医术上继承"张一帖",更是将"张一帖"舍医送药的传统延续传承[3]。几十年来,他无论多么繁忙,每年都会定期返回家乡为乡亲们赠医施药。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李济仁和夫人为国内外1万余人次的患者提供了"无偿函诊服务"。

李济仁始终秉承"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自强精进[4],厚德中和"的家规家训,他的5个子女也在中医药不同领域各有建树,成为当代中医传承的典范。他还培养指导了一批研究生作为传人,形成一个博士团队[5]

获得荣誉

李济仁荣获首届国医大师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

2017年7月24日,李济仁被评为德耀中华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2017年11月,获得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评选表彰的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主要领域

动乱年代,民众深受病患之苦,遂从"天下之至变者,病也;天下之至精者,医也"之古训,立志以医道济人济世。 1943-1948年,他师从新安名医张根桂研习中医,并更名"济仁",成为新安一代名医世家"张一帖"第14代传人。

1、称号及专著

古老的徽州,秀木成阴、风景如画,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地域性医学流派新安医学便诞生于此。

2、行医特点

继承传统并开拓创新,是李济仁医术之特色。在医治外感病、急症方面,他继承"张一帖"心法,妙方独具,用药猛、择药专、剂量重,常一剂奏效;对于疑难杂症,则合参新安汪机"培元派"调补气血、固本培元思想,主张辨症与辨病相结合。由于不了解中医,很多人不信任其"偏方秘方",医生们故常不敢使用。对此,李济仁有着独到见解:"有些验方听起来的确荒诞不经。但常年使用、效果确实的验方,还是值得采纳的。"他熔经方、时方、验方于一炉而精心化裁,针对世界性顽疾系统提出 益肾填精、健脾和胃、养血舒筋等法,在痹症诊治上提出寒热辨治、气血并举、痹痿同治"三期疗法"、创立治疗冠心病的"归芎参芪麦味方"、治疗慢性乙肝的"乙肝转阴方"等效方验方,并总结出"强调服药时间,注重动静宜忌"、"推崇数方并用,主张定时分服"等精辟论见[6]。由于医名远播、疗效精到,海内外慕名求诊者纷至沓来,对此,李济仁总是予以悉心诊治。繁忙的医、教、研之余,他甚至还为4000余位患者提供"无偿函诊服务"。[7]

3、领域贡献

李济仁是"新安医学"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之一[8],理论与临床并重是其从医的另一重要特色。"新安医学需要更多的人来传承",他潜心提炼新安医家诊治之特色规律,主编《大医精要--新安医学研究》等书,其中,集新安医著之大成的鸿篇巨著《新安医籍丛刊》首次将历代新安医家著作进行校注整理。"独本不能流传……要让更多人领会新安医学的魅力",为此,他毅然捐出传本极少的新安医著《神灸经纶》,交由出版社出版。经多年努力,他带着学生们成功"还原"已尘封于历史的668位新安医家、400余部新安医籍,并厘清阐明其针对急、危、难、重病症的诊疗经验和富特色的诊疗规律。此外,李济仁还以《内经》为宗,理论与临证互作阐发,确立中医医学地理学、中医时间医学等新学术生长点,及体质学说、五体痹病、五脏痿病等研究专题,在中医理论与临床的研究上硕果累累。

对于医术,李济仁孜孜以求,凡有所悟、所思、所得,均述诸笔端,数十年来聚沙成塔,共撰写《济仁医录》、《痿病通论》等专著12部,参编《内经》、《中医基础理论》等首批卫生部高等学校规划教材,并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项,对新安医家学术思想与诊疗经验的传承与创新起到重要示范作用。

面对荣誉,李济仁却一贯淡然:"学生们的成绩就是我辛苦的最好回报[9]。……家族制是古代社会文化意识,在现代多元教育形式高度发达的今天,注重的是文化传承和多元化传承方式。 '张一帖'是民族文化瑰宝,我想把它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人了解它、利用它。 "

养身之道

国医大师李济仁,很多芜湖人对他肯定非常熟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第14代传人,悬壶六十余载。

尽管现在已是90岁高龄,但他依然坚持每周四早上,准时出现在芜湖市弋矶山医院,为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病人坐诊问症。

李济仁今年90岁,早年间,长年的劳累和工作压力让他在50岁时就患上了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高血糖,常见慢性病接踵而至一个都没有落下......

但是现在,李济仁90岁高龄依然精神矍铄、耳聪目明、面色红润。为什么一个天命之年就疾病缠身的人,年龄越大,身体反而会愈加健康,看着比同龄人精气神更足

运动

每天起床前,李济仁都会先在床上做一套操,来唤醒自己的大脑和身体。

饮食

除了运动,李老在饮食上也比较注意。《黄帝内经》中有一句话:司岁备物,意思就是说,要遵循大自然的生长规律采备食物,才能得天地之精气。而冬季万物收藏,植物的精华聚于地下的根茎,“冬天吃根”是民间流传已久的养生习俗。今年的年夜饭,女儿李艳就给父亲准备了一道葛粉鸡蛋饼。

制作葛粉鸡蛋饼,要先将冷水加入葛根粉中,把葛根粉充分搅开,和水完全融合在一起。然后打入两个鸡蛋,再次搅拌。等到搅拌成面糊时,加入葱花、少许盐,就可以开始煎制了。将油倒入锅中,油加热后,将搅拌好的面糊倒入锅中央,在蛋饼未成型前,以缓慢的速度慢慢的转动锅底,形成圆形。基本定型后,将蛋饼翻面继续煎制。等到两面都煎制成金黄色,就可以盛出锅了。

李济仁患有三高症多年,血糖一直控制得很好,葛根是秋、冬采挖的植物根茎,有着止渴降脂的功效,李济仁患糖尿病多年,平日里经常吃这道菜降脂降糖。

喝“三降”保健茶

配方:黄芪10-15克、黄精10克、西洋参3-5克、枸杞子6-10克。

第一味:黄芪,治好糖尿病。第二味:黄精,又补气又补血。第三味:西洋参(冬天用人参)第四味:枸杞子,补血。

李济仁教授特别指导:高血脂严重的话,加葛根15克或10克都行,葛根粉要少吃,泽泻8克到10克。有的血压高的话,可以加一点生杜仲、菊花。血压高红参就少吃。

“三降”保健茶吃法:早上,将上面的药材放入保温杯内,倒入开水,闷10分钟左右就可以喝了。喝没水后可以不断添加热水,喝上一整天,晚上再把泡过的药材吃下去。就这样,李济仁教授一坚持就是将近45年,他觉得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好[10]

《焦点访谈》专访

中国有句古话,叫“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悬壶济世可以说是古老的中医文化的一种传承,一种传统。中医博大精深,为促进保障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发挥了巨大作用。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摄制组到弋矶山医院中医科进行为期一周的专题采访,“国医大师”李济仁、中医科主任李艳接受采访。专访节目于6月11日晚19点40分在央视新闻频道与央视一套《焦点访谈》栏目播出。李济仁是2009年国家首批评选出的30位国医大师之一,也是有400多年传承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的传承人。

每周

四上午,是李济仁在芜湖弋矶山医院坐诊的时间。老人今年已经85岁了,虽然身体状况没有前两年那么好,可还坚持来医院为病人看病。

李济仁原名李元善,1931年生于安徽歙县。在李济仁青少年时期,长兄不幸夭折,自己又身患疟疾,再看到家乡父老在战乱中深受病患之苦,读了几年私塾的他萌生了学习医术,济世救人的想法。

学医后的李济仁拜在新安名医张根桂门下,张根桂这一脉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的张守仁,对内科疑难重症的治疗很有办法,往往一帖见效,始称“张一帖”。历经明、清、民国,有400多年的传承历史。后来李济仁娶了张根桂女儿张舜华为妻,做了上门女婿,就此成为“张一帖”第14代传承人。前后用了60多年时间,才从一位乡野郎中成长为一代国医大师。

李艳是李济仁的二女儿,跟在李老身边学医快30年了,是李济仁临床医术的主要传承人之一。虽然已经出师多年,可每逢父亲出诊,李艳仍习惯性地陪在身边。每位病人,李艳都要先看一次,然后李济仁再看一次。

虽说是父女,可李艳在医院还是喜欢与父亲师徒相称。因为放在旧社会,她是不能学医的。根据祖训,“张一帖”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李艳能得到学习医术的机会,源于李济仁这一代做出的改变。

和祖训的保守传承不同,李济仁这一辈子都在想着如何发展中医事业。早在解放初期,他就和妻子张舜华把祖传的“张一帖”秘方捐给了国家。除了贡献秘方,李济仁还广收门徒,只要诚心学习中医,老人都会倾囊相授。

如今的李艳尽得李济仁医术真传,现在是弋矶山医院的中医科主任,也是中医痹病学国家重点学科的带头人。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父亲李济仁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国医大师李济仁医生之气血双补茶

除了李艳这个女儿,李济仁还有四个儿子。值得一提的是,大儿子张其成,四儿子李标和五儿子李梢都是博士生导师。有的在传播国学,有的在做科学研究,从事的职业都与中医有关。每个子女的就业走向,背后都有李济仁的影子。

传承临床医术的除了二女儿李艳还有三儿子李梃。和李艳在城里三甲医院做医生不同,李梃被李济仁安排在歙县定潭老家,当一名乡村医生。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李济仁获得了举家落户芜湖的机会,可“张一帖”在歙县传承了几百年,李济仁不想在老家断了传承,他把当时刚满17岁的三儿子李梃留在了定潭。

虽然心里十分不情愿,但李梃没有违抗父母之命,安心留在了定潭老家潜心研究医术。草药自己上山采,药丸自己做,时不时还打电话向父亲请教医术上的问题,很快就适应了乡村医生的生活。

如今,李梃传承下的“张一帖”,是歙县附近最有名的中医大夫之一。十里八乡的村民,都愿意找他看病。一个原因是李梃医技高,另一方面就是诊费低。不仅诊费低,药品价格也低,而这一切都是父亲李济仁的要求。

李梃对父母强行把他留在农村传承“张一帖”的怨念早已释怀了。在他看来,“张一帖”能以古老的方式在他身上传承下来,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一方面是保住传承,另一方面还要创新发展。对李济仁来说,如何能让中医得到更多人的认可是他的最大心愿。

李梢是李济仁最小的儿子,大学学的也是中医,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毕业以后。在李济仁的引导下,李梢并没有当一名中医,而是去了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的生物信息研究所。

一个传统中医去搞计算机自动化运算,如此巨大的跨界,想想就知道有多困难。最初几年的科研可以说毫无头绪,接连碰壁。而父亲李济仁的支持与鼓励,无疑给了他巨大的信心和动力。

为了支持李梢在科学路上走得更远,李济仁把自己常用的800多个有效处方汇集成册,分门别类供李梢参考。而李梢通过这800多个处方找出了核心用药成分,再通过网络化计算,用实验找出到底哪些成分对病菌有效,终于在中医理论中的寒热方向找到了突破点。

李梢先是证明了中医里寒症热症的存在,又找到了寒热菌群的区别,再通过中药成分区分治疗,这种研究的有关方法学和应用研究结果被李梢整理出来后,在多家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并获得了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2014年11月4日,美国《华尔街日报》用两个版面刊发了“实验室中的东西方交融”为题的长篇报道,突出介绍了李梢课题组在中医药网络药理学和系统生物学方向上的有关成果。当天的报纸一出,李梢就打电话告诉李济仁,那一刻他最想让父亲分享他的喜悦。

对于李济仁来说,无论是搞临床的李艳和李梃,或是搞科研的李梢、李标,以及传播中医国学的张其成,家里每个孩子都继承自己的衣钵,都在各个领域上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也许对于这个家庭来说,传承不仅仅局限于技术与品德,更是骨子里的一种坚韧与执着。

源于新安,立足国学,重视临床,走向科学。从中可以看出,李济仁在发展中医药这件事上,展现的是开放、共享的理念,目的就是把中医药发扬光大,医治更多人的病痛,传承的正是悬壶济世、医者仁心。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而要想把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运用好,更好的造福人类,还需要更多有坚守和担当的中医贤达。

视频

李济仁:六十载诠释大医精诚要义

李济仁:六十载诠释大医精诚要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