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杨柳青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杨柳青镇,位于天津市西青区,依傍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北方历史名镇,也是中国四大名镇之一。2005年中央电视台首届"中国魅力名镇"评选中,杨柳青镇荣获"中国魅力文化传承名镇"称号。2009年,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9年被评为中国文化百强镇[1]

历史

杨柳青镇,初名“流口”,后更名“柳口”。金贞祐二年(1214)置“柳口镇”,元末明初更今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之前,杨柳青镇先后隶属章武、平舒、鲁城、武清、静海、天津等县市。

建国后,先后隶属河北省、河北省天津专区、静海县、天津市南开区、天津市西郊区、天津市西青区。

名称由来

“有柳说”:初名“流口”。因遍栽莳柳,杨柳密布,又名“柳口”。后逐渐更名为“杨柳青”。

“名人留说”:元代至正三年(1343年),偈奚斯所作《杨柳青谣》,其中有“杨柳青青河水黄,河流两岸苇篱长”之句,故得名“杨柳青”。

“御赐钦定说”:传乾隆下江南之时,沿南运河行至此地,见两岸杨柳繁茂,遂问刘墉为何地,刘墉随口答为“杨柳青”,乾隆亦颔首称曰:“杨柳青!”被陪行的地方官传扬开去,更名“杨柳青镇”。

历史文化

杨柳青镇历史沉积久远,文化底蕴深厚。明清时期,是运河漕运重要枢纽,成为中国北方商贸流通和文化交流集散地,商业繁荣,被誉为北国小江南、沽上小扬州。杨柳青镇历史文化遗存众多,现存有明万历四年(1576年)所建,国内保存最完好明代楼阁式建筑文昌阁。杨柳青人赶大营第一人安文忠建于130年前的安家大院等名闻遐迩。

杨柳青镇在注重保护有形历史文化同时,通过挖掘、整理、弘扬、发展历史文化,使众多的非物质性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复兴发展。连续两年春节期间(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六),都举办了有民俗文化旅游节,演出花会、鼓舞、戏曲、民间音乐、堂会等20多道节目。连续七年举办夏季文化大舞台,每节历时一个月,节目多表现传统文化,增加古镇历史文化内涵。

民间艺术

杨柳青镇有丰富民间艺术,起于宋代、兴于明代、盛于清代乾隆年间杨柳青木版年画,曾出现“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兴旺景象,被推崇为中国木版年画之首,深刻影响了国内近百种年画,过年贴年画由此成为北方地区习俗。杨柳青剪纸风筝砖雕石刻和民间花会也灿然观,是中国民间艺术瑰宝。

杨柳青镇的民俗文化气息十分浓郁。小镇旧有戏楼、牌坊、文昌阁,称为杨柳青三宗宝。清代有津门著名的崇文书院及古寺院40余座,现尚存普亮宝塔、报恩寺、白檀寺遗址等。位于镇中1875年建成的有华北第一民宅之称石家大院以其规模宏大、建筑华美而驰名华北[2]。这些文化遗址与古朴的清代街衢、四合宅院、古运河风光共同构成了杨柳青淳美的风俗画卷。

视频

杨柳青镇 相关视频

【聚小镇】古玩之城— 杨柳青镇
古镇杨柳青宣传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