樞府瓷
樞府瓷又稱卵白釉——釉呈失透狀,色白微青,好似鵝卵色澤,故名,元代景德鎮窯始燒,元代軍事機關樞密院在景德鎮訂燒的卵白釉瓷,在印花花卉間印有對稱的「樞府」二字款,卵白釉瓷延燒到明初。[1]
卵白釉是在宋代景德鎮青白釉的基礎上發展而成,其色白微青,呈失透狀,頗似鴨蛋殼色,故稱之為「卵白釉」,卵白釉深受元代朝廷的喜愛,常命景德鎮窯燒制供官府使用,「有命則供,否則止」,傳世品以元代最高軍事機構「樞密院」定燒的卵白釉瓷為多見,樞密院定燒瓷在盤、碗器的紋飾中印有「樞」、「府」二字,故卵白釉又稱之為「樞府」釉。
元人尚白,樞府釉瓷器大量生產與元人尚白的習俗有密切關係,以蒙古貴族為主的封建政權,和其他時代漢人政權一樣,整個社會有層層階梯,樞府釉也分為不同的等級。
第一,等級最高、質量最精美的樞府釉瓷器,以皇帝為首的宮廷御用器,表現宮廷藝術的氣質。如裝飾有龍鳳紋樣,尤其五爪龍紋、戧金龍紋、有福壽、萬壽、福祿、太禧等銘款的作品。從工藝特點來看端莊敦厚,典雅大方,胎體潔白緻密,釉層較厚,溫潤如玉,作工精巧,一絲不苟。[2]
第二,特定的官府衙門專用器,生產得最多的是樞府釉瓷器,在器物內里趁坯體濕潤時,用印模壓印出纏枝花卉,在花卉中出現「樞府」二字,花紋主要是植物類纏枝花卉。
第三,貴族及社會上層使用的樞府瓷。那些飾三爪、四爪龍紋的器物應該是宮廷、親王、貴族類顯赫類人物使用的。還有「王」、「玉」、「德」、「國用」、「江夏」等特殊銘款的器物。這上面的字一定是很有身份的人家,可能是某些貴族通過一定途徑去訂貨而要求將這些字印上去的。還有一些沒有任何銘款,但工藝水平相當高,花紋相當瑰麗的作品也應屬於這個等級。
第四、普遍商品用瓷。樞府釉瓷既然是生活用具,是手工業產品,作坊一建立就要不間斷地生產。前三種需求量必然有限,而且封建官府掠奪性很強,經常是訂燒,或到作坊中挑選都是不給錢,或象徵性的給一點錢,這就使得作坊根本就不能維持正常生產運作。要良好運作必然要使產品投放市場,收回資金供作坊開支。事實上民間流傳的樞府瓷器數量相當大,城市文化遺址如大都遺址的發掘就出土不少。還有墓葬、窖藏、航海線上船舶停靠的港口遺址。
元代「樞府」瓷製作規整,品質優良,多有印花裝飾,紋飾題材以雲龍和纏枝花卉紋為常見,因「樞府」釉屬乳濁釉,故紋飾不太清晰。「樞府」瓷與民用的卵白釉瓷相比,顯得尤為精緻,修足規整,足底無釉,底心有乳釘狀凸起,胎體厚薄適中,是至今所知元代官用之器的名品。
目錄
參考文獻
- ↑ 為什麼說「樞府釉」是元代最著名的瓷器品種?搜狗問問
- ↑ 元代樞府瓷基本知識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