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柯潛(1423—1473)明狀元。字孟時,號竹岩,莆田城廂區靈川鎮柯朱村人。生於明成祖永樂二十一年,卒於憲宗成化九年,年五十一歲。
- 性高介,邃於文學。柯潛作品、所為文章,平妥整潔,詩律清婉。
- 潛著有《竹岩集》一卷,文集一卷,及補遺一卷,均收錄於《四庫全書》,其詩沖澹清婉,文亦峻整有法。[1]
人物專題
基本信息
姓名 柯潛
|
字號 字孟時,號竹岩
|
民族 漢
|
官職 翰林院修撰,右春坊、右中允、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學士掌院事
|
出生地 莆田城廂區靈川鎮柯朱村
|
出生時間 1423年
|
去世時間 1473年
|
所處時代 明朝
|
主要作品 《竹岩集》
|
人物生平
明景泰二年(1451)狀元及第,歷任翰林院修撰,右春坊、右中允、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學士掌院事。奉命主持兩京鄉試一科、禮部會試二科,任東宮講官、侍經筵等職。
柯潛父母望子成龍,將他送往城廂區東海鎮之北的坪洋山的石梯書亭拜師求學。但柯潛小時生性遲鈍,久學不開竅,塾師見其「孺子不可教也」,便要辭別學館而去。柯潛對老師情濃意切,便送先生下山。塾師心中不忍,便對柯潛言道:「我出個對子,你若能對上,我即回再教於你;倘若對不出,你就不必送了,我自己下山就是」。
斯時,塾師舉目遠望,見有一年輕村婦挑着一擔橄欖上山而來,靈機一動,便出了上題:「女子獨行誰敢攔。」柯潛不假思索地答曰:「先生欲去我實留。」先生聽言,十分欣喜。「敢攔」與「橄欖」,「實留」與「石榴」方言諧音,意存雙關。真是判若兩人,可能是他見了壺公山神,「聰明花」頓開。塾師對柯潛言道:「我回教館再教你讀書,但你必須恪守,三年之內你不能走出書亭,精心研讀書經」。 柯潛在書亭里,發奮攻書,三年間果不出書亭一步。這一年柯潛送老師回家過春節,一路沿溪而行,塾師詩興正起,出了一對子讓柯潛對:「夕夜過汀溪,足踏滿天星斗」。柯潛對曰:「新春懸古圖,手扶萬里江山」。塾師更加高興,柯潛已熟讀四書五經,滿腹經綸。
柯潛弱冠之年中了秀才,明英宗正統九年(1444)登舉人第一名。
潛廿七昭華,正是明景泰元年(1450)冬的一天,他偕同興化舉人王奎往九鯉湖,祈求仙翁指點功名。他在遊覽湖光亭時留下詩云:「踏破蒼苔路幾重?雲霞深處訪奇蹤。凌風一嘯高台上,聲落寒潭起臥龍」。是夜宿住九仙祠,他倆各自夢見仙翁在自己的左手掌心書寫了一個字,並叫他們明日徑直下山去尋找鋤地的農夫圓夢。
翌晨,他倆下山尋找農夫圓夢,來到莆田境內莒溪村,果見一農夫在鋤地。王奎搶先來到老農跟前向他說明來意。農夫聽言覺得為難,曰:「愚夫字識不多,怎能為汝等兩秀才圓夢呢?」經過他倆再三懇求,他也就答應了。王生把手伸出,農夫一看,捋着鬍鬚沉思片刻言道:「恕我直言,我看你此科功名無望」。王奎聽了頓然失色,連忙辯解道:「這是個『有』字,怎麼會解作無望呢?」農夫答道:「憑這個字的形狀來說,不就象個落第的舉子,背着包袱、雨傘掃興而歸嗎?」隨即柯潛上前亦伸出左手說:「請你觀我手上這個字,得中功名有指望否?」農夫瞧了一下,連聲道:「好啊!這是個好字,此科功名必能高中!」
斯時,王奎聽了很不服氣,插嘴說:「那是個『舞』(無)字,也就是說什麼都沒有的意思,你憑什麼斷定他會高中呢?」農夫白了王生一眼說:「你看,這個字的形狀,好像四個人抬着一頂官轎,且前方還掛着一幅喜幡,這難道不是喜登高第,榮歸故里嗎?」柯潛聽了,連忙向老伯作揖說:「謝謝老伯好讖,此科功名若能成就,定當備辦厚禮登門致謝!」
景泰二年(1451),朝廷開科取士,柯潛在禮部初戰告捷,廷試果然金榜題名,欽點為狀元及第;而王奎卻因意亂心慌,臨場泄氣,終於名落孫山。
柯潛登第後,品性高潔,為官剛正清廉,不趨炎附勢,官至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主掌院務。時鎮朔大將軍石亨與宦官曹吉祥發動政變,迎英宗復辟,居功驕傲,士大夫爭趨其門,而他獨不交往。翰林院後堂有二柏,為其手植,號為「學士柏」,又於院中構築清風亭,人稱為「柯亭」,後劉文安為院長,鑿井於其旁。「柯亭劉井」,一時傳為美談。
柯潛愛好文學,文章平妥整潔,詩尤清婉,一生著作頗豐,著有《竹岩文集》、《竹岩詩文集》18卷。明憲宗成化九年(1473),因父母相繼病故,他悲傷過度,在家與世長辭,享年50歲。
參考資料
- ↑ 阮其山著,莆陽名人傳,海峽文藝出版社,2013.01,第19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