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柳敬亭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柳敬亭傳

 

 

 

柳敬亭傳》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黃宗羲為說書藝術家柳敬亭所作的一篇散文。文章的第一段概括交代柳敬亭說書技藝的精湛和在人民群眾中的深遠影響,第二段介紹柳敬亭走上說書道路的經過,以及演技提高的過程;第三段寫柳敬亭為左良玉所賞識,傾動朝野;第四段寫明亡後柳敬亭重操舊業,其說書技藝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文章的敘述既以時間先後為順序,又照顧到柳敬亭一生的行蹤。對於柳敬亭說書技藝的描寫,生動具體,繪聲繪色。全文結構謹嚴,條理井然,取材精當,有詳有略。語言簡潔精煉,文字乾淨利落。

作品原文

柳敬亭傳

余讀《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記》2,當時演史小說者數十人3。自此以來,其姓名不可得聞。乃近年共稱柳敬亭之說書。

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4,本姓曹。年十五,獷悍無賴5,犯法當死,變姓柳,之盱眙市中為人說書6,已能傾動其市人7。久之,過江8,雲間有儒生莫後光見之9,曰:「此子機變10,可使以其技鳴11。」於是謂之曰:「說書雖小技,然必句性情12,習方俗13,如優孟搖頭而歌14,而後可以得志15。」敬亭退而凝神定氣16,簡練揣摩17,期月而詣莫生18。生曰:「子之說,能使人歡咍嗢噱矣19。」又期月,生曰:「子之說,能使人慷慨涕泣矣20。」又期月,生喟然曰21:「子言未發而哀樂具乎其前22,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蓋進乎技矣23。」由是之揚,之杭24,之金陵25,名達於縉紳間26。華堂旅會27,閒亭獨坐28,爭延之使奏其技29,無不當於心稱善也30。

寧南南下31,皖帥欲結歡寧南32,致敬亭於幕府33。寧南以為相見之晚,使參機密34。軍中亦不敢以說書目敬亭35。寧南不知書36,所有文檄37,幕下儒生設意修詞38,援古證今39,極力為之,寧南皆不悅。而敬亭耳剽口熟40,從委巷活套中來者41,無不與寧南意合。嘗奉命至金陵,是時朝中皆畏寧南,聞其使人來,莫不傾動加禮42,宰執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43,稱柳將軍,敬亭亦無所不安也。其市井小人昔與敬亭爾汝者44,從道旁私語:「此故吾儕同說書者也45,今富貴若此!」

亡何國變46,寧南死。敬亭喪失其資略盡47,貧困如故時,始復上街頭理其故業48。敬亭既在軍中久,其豪猾大俠49、殺人亡命50、流離遇合51、破家失國之事,無不身親見之,且五方土音52,鄉俗好尚53,習見習聞54,每發一聲55,使人聞之,或如刀劍鐵騎56,颯然浮空57,或如風號雨泣,鳥悲獸駭58,亡國之恨頓生,檀板之聲無色59,有非莫生之言可盡者矣60。

創作背景

柳敬亭是明末清初一位頗具盛名的說書藝術家。他從十七八歲開始學藝,直到八十多歲高齡還不離開舞台,藝術生涯逾越半個多世紀。造詣深湛,名揚江南。根據黃宗羲在此傳後記中的文字,寫《柳敬亭傳》之前,吳偉業已經為柳敬亭立了傳。在吳偉業筆下,柳敬亭除了說書技藝高超外,還具有高士風格,參與軍機政務,是魯仲連一類人物。黃宗羲承認吳偉業與柳敬亭過從甚密,所寫柳傳詳盡可靠,但認為吳偉業對柳敬亭評價過高,比擬不倫,文章也寫得比較雜亂,不符合「文章體式」。因此他取吳傳而改寫之,題目一仍其舊。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是一篇經過作者改寫的人物傳記。黃宗羲根據他所掌握的資料,以及他對柳敬亭的認識,來改寫了吳偉業為柳敬亭所寫的傳記。無論是縱向考察,還是橫向比較,作者始終把筆觸對準柳敬亭說書藝術這一個焦點上;也無論柳敬亭個人經歷如何曲折複雜,生活道路如何坎坷不平,始終以說書藝術為立傳契機,以說書藝術為全傳指歸,真正突出了說書藝術家的不朽形象。

按理說,說書藝術家的音容笑貌是最生動,也最引人注目的。但文章一開始沒有一言一語着眼於刻畫柳敬亭的音容笑貌,而是把柳敬亭放在宋明以來演史小說盛行不衰的廣闊背景上,作宏觀的考察。作者指出,兩宋時說歷史演義和小說者,見之於《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著錄的就有數十人。此後數百年間,卻寥寥無聞,「乃近年共稱柳敬亭之說書」。以考信的筆法,確切的事實,突出了柳敬亭在古代說書藝術史上的地位和貢獻。

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裡,一個地位低微的說書藝人要走向社會已屬不易,更何況是得到公眾的肯定而名噪一時了。黃宗羲對柳敬亭的坎坷經歷和曲折奮鬥,只是一筆帶過,說他年十五,就犯法當死,因而變姓柳,到盱眙市中為人說書,「已能傾動其市人」。語調平實,不事渲染。而吳傳則說:「久之,渡江,休大柳下,生攀條泫然。已撫其樹,顧同行數十人曰:『噫!吾今氏柳矣。』這就把柳敬亭的改姓傳奇化了。也許,吳所寫的傳中有關這類描寫,在黃宗羲看來,正是所謂「有失輕重」之處。其實,不過是黃、吳寫傳的主導思想不同罷了:一則重平實,一則重描寫而已。

柳敬亭從家鄉泰州流浪到盱眙市中,為人說書,已能使聽眾動容,說明他在說書技藝方面有着極好的稟賦。但在柳敬亭的成才道路上,儒生莫後光的指點,似乎有着更為關鍵的作用。莫後光關於「說書雖小技」一番話看似平常,含義則極其豐富。「句性情,習方俗」,可以說已經是說書藝術的高標準要求了,而「如優孟搖頭而歌」,則更是說書藝術的典範。柳敬亭虛心接受名師教誨,為了追求說書藝術的更高境界,開始了艱苦的探索和攀登。「凝神定氣,簡練揣摩」八個字,正是他悉心研求說書藝術,刻苦磨練說書技巧的真實寫照。接着,黃宗羲又用對話的形式,把柳敬亭這種刻苦鑽研精神分作三個階段,三種境界,加以具體的描述。「期月」,「能使人歡咍嗢噱矣」,這是第一個階段;「又期月」,「能使人慷慨涕泣矣」,這是第二個階段;「又期月」,「子言未發而哀樂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這是第三個階段。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既寫出莫後光循循善誘的有方教導,又寫出了柳敬亭銳意奮進的精神和藝術上精益求精、不斷攀登的態度。連莫後光也不得不讚嘆說:「進乎技矣。」自此之後,柳敬亭在揚州、杭州、南京等地獻藝,無不得心應手,遊刃有餘,以至於「名達於縉紳間」。市井內外,朝野上下,無不為他說書藝術所達到的神化境界折服傾倒。

關於柳敬亭「參寧南軍事」,吳偉業連舉六七件事,着重說明柳敬亭「平視卿相」的「俠骨」和他善於排難解紛的高士行為,而黃宗羲則重點記載兩件事:一寫那些幕府儒生「設意修詞,援古證今」,煞費苦心所擬就的文檄,都使左良玉「不悅」;而柳敬亭「耳剽口熟,從委巷活套中來」的言辭,卻無不與左良玉「意合」。即使是寫柳敬亭的軍事才幹,也仍然不離開說書藝人的當行本色。二寫柳敬亭奉命至金陵,朝廷官吏從上到下,無不「使之南面上坐,稱柳將軍」。對於這種異乎尋常的禮遇和令人羨慕的顯赫地位,柳敬亭仍然抱着一種冷眼旁觀的態度,處之泰然,毫不心動。這裡,既反映出一個歷經坎坷的說書藝人是怎樣的玩世不恭,也透露出他敝屣功名利祿的態度。妙在文章處處要使人忘卻柳敬亭是個說書藝人,正面描述如「軍中亦不敢以說書目敬亭」,側面烘托如同行們的道旁私語:「此故吾儕同說書者也,今富貴若此!」而客觀效果則處處使人感到他依然是個說書藝人。

正因為柳敬亭有處變而不驚的人生態度,所以,一旦明亡,左良玉病死,他喪失其資略盡」,也能「復上街頭理其故業」而安之若素。作者尤其強調的是軍中的生活經歷,舉凡「豪猾大俠、殺人亡命、流離遇合、破家失國之事,無不身親見之」。一切包括國家興亡,朝代更迭在內的風雲際會,都極大地豐富了他的生活閱歷。如果說這一切是他攀登說書藝術高峰的思想基礎和生活基礎,那麼「五方土音,鄉俗好尚,習見習聞」,則又進一步增強了他的表演藝術手段。而「亡國之恨頓生,檀板之聲無色」,則是對柳敬亭說書的思想和藝術所作的高度讚譽,也是柳敬亭能夠贏得生前身後名的最根本原因。而從文章寫作來看,這兩句正是全篇的點睛之筆,傾注了作者對忠臣義士無限仰慕的思想感情。

由於柳敬亭的精湛技藝,明清筆記中為他立傳的,還有周容《雜憶七傳·柳敬亭》。至於記載他的人品、技藝的那就更多了,較著名的有張岱《陶庵夢憶·柳敬亭說書》、錢謙益《牧齋有學集·書柳敬亭冊子》、余懷《板橋雜記·軼事》、夏荃《退庵筆記·柳敬亭》等。在所有這些傳記材料中,黃宗羲改寫的這篇《柳敬亭傳》,取材精當,詳略得宜,主旨明確,可謂落筆不群,出手不凡,應當說是寫得最成功的一篇。

名家點評

南京曉莊學院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魏海棠:明末清初傳寫柳敬亭者不少,相比之下,黃氏對人物精神實質的把握是準確深刻的,對人物形象的塑造是立體、真實的。其一,柳之名噪天下,固然與他的藝術天賦有密切關係,但是使他的說書藝術達到動風雨、泣鬼神的藝術境界的精神實質卻是他具有坎坷、豐富的經歷,善良的人格,以及他的民族大義。黃氏以他深邃敏銳的藝術眼光和健康的美學觀,準確地把握住了這一點。其二,作者以史學家之筆突出柳在說書藝術史上的地位。在內容的結構安排上,體現了歷史和邏輯的統一。其三,作者對柳從無賴到學藝而成的描寫,對柳戎馬生涯的記述和柳政治才華的緣由的透析,以及最後濃墨重彩、酣暢淋漓地渲染柳之說書藝術的高尚境界,語言都簡潔精當,恰如其分,真實而完滿地塑造了人物形象。

作者簡介

黃宗羲(1610~1695),字太沖,號南雷,學者稱梨洲先生,浙江餘姚人。明末領導復社成員堅持反閹黨鬥爭,幾遭殘殺。清兵南下時,糾合同志,召募義兵,設「世忠營」,走四明山結寨防守,被魯王任為左副都御史。明亡後隱居著書講學,清廷屢召不就。與孫奇逢、李顒並稱「三大儒」。學問廣博,為明清之際重要思想家和史學家。所著《明儒學案》為中國第一部學術史著作。工詩文,反對明七子復古摹擬之風,強調「性情」,注重反映現實。其詩不事雕琢,直抒真情實感。著有《宋元學案》《明儒學案》《明夷待訪錄》《南雷文定》等。[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