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格特鲁德·斯坦

格特鲁德·斯坦 (英语:Gertrude Stein,1874年2月3日-1946年7月27日),生于匹次堡一个富裕的德国犹太人家庭,旅居法国的美国女作家。斯坦小姐的作品独树一帜,标新立异,她致力于语言文字的创新,对语言文字进行了变革,由于受到威廉·詹姆斯柏格森毕加索等绘画立体派的人物及他们思想的影响,她淡化甚至抛弃了文字的字面意义,用文字筑成一个立体的建筑,直指人物灵魂的深处。斯坦小姐通过新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来增强语言的表意功能,将绘画与语言有机地融会在一起,让人感到似是而非,朦朦胧胧,亦真亦幻,别有一番独特感受。对20世纪西方文学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在欧美人们把她视为对20世纪西方文学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 [1]

格特鲁德·斯坦
英文名 Gertrude Stein
出生 1874年2月3日
美国匹次堡
逝世 1946年7月27日
国籍 美国
民族 犹太人
职业 美国小说家
诗人
剧作家
理论家和收藏家

目录

个人事迹

格特鲁德·斯坦因读书的时候就极其聪明。对待自己喜欢的书籍和课程她求知若渴,成绩极其出色而且富有创造性,她不喜欢的课程则死活不愿学,宁可交白卷。大学时,她跟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美国著名作家亨利·詹姆斯的兄弟)学习,有一次格特鲁德·斯坦因在威廉·詹姆斯的考卷上写下这样一段话:“詹姆斯教授:真抱歉,我今天实在是一点都不喜欢这份考卷”,而詹姆斯教授在她的考卷上给她的回复是:“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我自己也常会有类似感受。”在打分那一栏,詹姆斯竟然给了斯坦因满分!

众所周知,这个特立独行、见解独到并对自己充满自信的女人后来成为巴黎最著名文化艺术沙龙的女主人。20世纪上半叶,几乎所有巴黎的一流艺术家、诗人和作家都相继出现在斯坦因家的周末沙龙上。马蒂斯毕加索布拉克海明威菲茨杰拉德威廉·卡洛斯·威廉斯阿波利奈尔等一些列各文化界别一流大腕使斯坦因家的客厅星光熠熠、令人神往。

毕加索从第一次迈进斯坦因家的门槛就巴结着给要给斯坦因画肖像,他去她家80多次,他画了80多次,他总画不好,她总不满意。以毕加索那样的天才画家给一个人画像要画80多次,这都是匪夷所思的事情。画像或许就是个理由,是个借口,画不好也是理由,这样就可以再去再画了,在画的过程中,他和她可以近距离交流,可以互相长时间对视,可以一起探讨他们那些超现实主义或现代主义的种种想法和理念,甚至可以谈生活中的一切琐事。这样一对男女在一起,没有擦出爱情的小火花吗?[2]

个人作品

年份 作品名称
1903 《情况如此》
1909 《三个女人》
1914 《软钮扣》
1922 《毛小姐与皮女士》
1936 《什么是杰作》
1925 《美国人的成长》
1931 《如何写作》
1929 《三幕剧中四圣人》
1934 《在美国的讲座》
1936 《美国的地理历史:或人性与人类精神的关系》
1933 《艾丽斯·B托克拉斯自传》
1945 《我所见的战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