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9年7月14日) |
桓彝,(276--328),字茂倫,譙國龍亢人。
先祖桓範。父桓顥,官至郎中。彝少孤貧,安貧樂道,少與庾亮深交。惠帝時為州主簿,拜騎都尉,元帝為安東將軍。善於鑒人[1],推薦徐寧給庾亮。蘇峻之亂時,蘇峻遣將韓晃攻之,俞縱敗死,桓彝勢孤,亦力戰死。追贈廷尉,諡曰簡。桓彝有五子:桓溫、桓雲、桓豁、桓秘、桓沖。
生平
桓彝,桓顥之子、桓溫之父,東晉譙國龍亢(今屬安徽省懷遠縣)人。生於世族大家,自幼聰明好學,能文善武。年長,以州主簿入仕,拜騎都尉。晉元帝時(317年--323年),遷中書郎、尚書吏部郎。後因王敦擅政,憤而棄職。太寧二年(公元324年),晉明帝下詔討伐病危中的王敦,命為散騎常侍。
平定王敦之亂後,桓彝以功被封為萬寧縣男。時宣城境內常有變亂發生,有人舉薦桓彝出任宣城太守,治理宣城。開始時,晉明帝不允,後有人再次舉薦,遂補桓彝為宣城內史,史稱其頗有政聲,治下郡內生產發展,百姓生活安定。
咸和二年(公元327年),鎮將蘇峻以朝臣庾亮擅權專制為由,舉兵反叛,進攻南京,史稱「蘇峻之亂」。桓彝得悉,當即率領義眾欲赴南京討伐叛軍。他一面派遣朱綽前往蕪湖討伐叛軍,一面向朝廷報告軍情。坐鎮南京的庾亮先是派遣大將司馬流趕往慈湖與叛軍交戰,遭到慘敗。司馬流戰死後,又命桓彝進擊討伐。桓彝考慮到宣城城防脆弱,難以防守,於是,先退據到廣德,然後,又退據涇縣,在烏溪嶺修築工事抵抗。當時,不少州郡都懼怕叛軍勢力強大,紛紛派人向叛軍求和投降。
桓彝手下部將也勸他佯裝與叛軍議和,以避開叛軍的勢頭,保存實力,遭到他痛斥:「吾受國厚恩,義當致死焉,能忍垢蒙辱,與醜逆通問,如其不濟,此則命也。」於是,桓彝選擇了奮力抵抗,派遣將軍俞縱堅守涇城門戶石蘭。哪知,蘇峻卻派兵從東南方向包抄過來,攻破了石蘭防線,進逼涇城。桓彝死守城池,叛軍派人勸降,他堅守不從,終因勢小力孤,城被攻破。桓彝在撤退的路途中被叛軍殺害,時年五十三歲。
桓彝遇難後,宣城人紀世和收其遺骸葬於城北小鎮東門渡。
後來,蘇峻攻入南京,庾亮出走,蘇峻獨自把持朝政。沒多久,於咸和四年(公元334年)即被荊州剌史陶侃和江州刺史溫嶠組織的聯軍剿滅。後人為紀念桓彝英勇抗敵的英雄氣概,在他遇害處建起桓公墓,明朝正德年間(公元1506年--1521年)又在墓側建造了桓公祠。[2]
參考資料
- ↑ 《藝文類聚》卷六引《晉中興書》:桓彝「年在弱冠,便有知人之鑑。」
- ↑ 桓彝生平都經歷了什麼 晉朝大臣桓彝簡介. 趣歷史. 2018-11-02 [2019-02-13]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