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橋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梅橋鎮地處湖南省湘鄉市東南面,毗鄰湘潭縣汾水鄉,1995年由原橫鋪鄉、梅橋鄉、酒鋪鄉三鄉合併而成,鎮機關位於香鋪子,北距城區11公里。鎮區面積137.6平方公里,下轄48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515個村民組,共有農業人口51684人,中共黨員1611人,湘青公路橫貫其中(湘鄉————湘潭縣青山橋)已連接衡山縣、衡陽市、S61岳臨高速與G4京廣澳高速、直抵珠三角地區,到廣州僅636公里。素有湘鄉「南大門」之稱、是世界著名社會活動家、詩人蕭三的故鄉。[1]
簡介
梅橋鎮交通便利、資源豐富。人民豪放,幹部素質高,幹群關係融洽。共設有民政、司法、財政、計育、經管、水利、林業、城建環保、農技、農機、畜牧、企業勞管、文化廣播電視13個站辦。梅橋鎮共有干職工128人,文化程度大專以上的70人。團結務實、開拓進取的鎮黨委、政府領導班子平均年齡41歲,年輕有為,在狠抓經濟發展的同時,以「四五」普法教育為契機,加強公民道德教育,特別是對機關幹部的教育時刻沒有放鬆,不斷提高依法行政水平。高舉發展大旗,深入實踐「三個代表」,大力弘揚「負重奮進,艱苦創業」的精神,以產業結構調整為重點,致力於「後花園」的建設,以人為本,全面推進依法治鎮,以德治鎮,努力營造一個安定團結、健康良好的發展環境。
梅橋鎮農業生產機械化程度提高,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2005年,梅橋鎮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33.9萬千瓦,同比增長41.8%,農用運輸車輛達到527台,同比增長75.7%,農用排灌機械1.72萬千瓦,水稻聯合收割機423台,比上年增加112台,全年機耕面積34千公頃,同比增長33%。農村水利設施、道路等得到了進一步改善。農村經濟進一步發展。梅橋鎮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6059人,通過各種渠道輸出勞務6萬人次;鄉鎮企業完成總產值4.4億元,同比增長25.7%,完成增加值1.7億元,同比增長15.2%。
鄉鎮建設
梅橋鎮四大工程建設。去年梅橋鎮共投入鄉村道路建設資金1200多萬元,其中村民自籌680多萬元,進行了胡藪公路、龍湖、土橋、楊柳、茶園、坳頭、水潭、高長、江下等村級公路的硬化建設。另外投入各類水利建設資金366萬元,完成各類水利工程641處。星明村農電網改項目已經開始實施,第二批計劃網改村已經申報並得到批准,即將實施。新建通信基站2個,新增固定電話1200多門。
梅橋鎮示範村、扶貧村建設成效顯著。以星明、喜鵲為龍頭的示範村,發揮了示範和引導的作用。一方面是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在修好路的基礎上,修建了高標準水利設施。在搞好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注重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開展了一系列農民實用技術的培訓,推廣農業科技,增強農民素質。通過各種項目的實施,以獎代投,帶領群眾致富,不斷增加農民收入。扶貧村的建設呈現新的特點:一方面加強了班子的建設,樹立了團結髮展的形象,群眾擁護。二方面開展了實實在在的實事工程建設,嬴得了群眾的信任和支持。三方面是村級領導班子考慮了全村的當前和長遠發展大計,正在謀劃符合本村實際的工作藍圖。「五改」工作取得新進展。去年,我們印發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倡議書,今年我們加大了宣傳力度,目的在於引導農戶自覺參與改廁、改欄、改水、改灶、改路。其次,以示範村為龍頭帶動,有組織地開展了文明戶及庭院衛生評比活動,大力整治農村衛生環境,宣傳公共衛生知識,培養良好衛生習慣,村容村貌有了較大的改善。小城鎮建設和中心村建設如火如荼,預計全年新增商用門面近120個,「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縱深發展,新發展農家店6個,全部驗收合格。
梅橋鎮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認真落實移民政策,30個移民登記申報不錯不漏,首批發放移民後扶資金全部發放到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2008年參合率達到88.3%;勞動保障和服務部門,組織務工培訓5次,參與農民素質培訓42場次,「三大」保險任務完成100%,全年新增勞動力轉移800人;積極推進村級文化室和衛生室建設,示範村帶頭,加強了村級文化陣地建設;衛生部門加強對村級衛生室的監督和管理,實行鄉村醫師一體化管理,年內對鄉村醫師進行了4次以上的學習培訓,增強了責任感。中心學校嚴格執行一費制和「兩減一免」政策,狠抓教育教學質量,千方百計爭取資金改造學校危房,學校食品安全也得到了進一步加強;機關幹部認真學習貫徹「五五」普法精神,學法、懂法、用法,依法行政,強化服務,促進和諧;及時更新各類政務公開資料,推行首問責任制和掛牌上崗制,盡力為群眾提供方便和優質服務;農機部門積極推廣新型農機具,46戶農戶享受各類農機購置補貼19.28萬元;國土部門嚴控耕地建房審批,將基本農田保護精神落到了實處;農業科技部門大力推廣新技術、新品種,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提供技術信息支持;民政部門及時發放社會救濟資金,加強敬老院的建設和管理,使五保戶老有所依,無後顧之憂,全年共發放五保資金31萬多元,已拔付救濟款22.8萬元,其中申報審批農村低保530戶,1158人,低保金髮放達34680元/月;殘聯結合民政部門救助、低保審批等工作,訪貧問苦,解決了6名城鎮戶口殘疾人低保和300多殘疾人農村低保,多名殘疾人得到大病救助。[2]
經濟發展
梅橋鎮遇上了40年難遇的特大旱情,梅橋鎮人民負重奮進,堤內損失堤外補,奪取了糧食生產豐收,多方設法增加收入。2007年冬還興起了冬種油菜、畜草等農作物的高潮。全年累計完成農業增加值14374萬元,生豬出欄11.42萬頭,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010元。
加強了農民素質和科技的培訓。今年梅橋鎮組織了多次農民應用技術培訓,大力推廣了科學種田,科學施肥,果木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知識等,為農業增收提供了科學的保障。大力推廣優質水稻等農產品品種的種植,科學技術轉化為第一生產力,人民群眾嘗到了甜頭。強化農村財務管理,促進經濟增長。經管部門積極推行村帳鎮代管工作和電算化工作,規範了村級財務,促進了村級幹部隊伍的穩定。同時,大力加強了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建設,在原來養豬協會、花卉苗木基地、高長楊梅基地、蔬菜協會等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基礎上,重點規範了龍湖蔬菜協會。2007龍湖蔬菜協會被評為湘潭市級示範協會。協會組織的帶頭人,以實力和技術說話,互通有無,促進了農村經濟朝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
梅橋鎮加大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在鞏固和培植好喜鵲花卉苗木基地,高長楊梅基地的基礎上,新發展了特色農產品基地1個(星明村養殖業基地)。全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達7.76萬畝,其中優質稻種植面積達3.7萬畝,占總數的48%,高檔優質稻種植1907畝。通過多種辦法引導,促進村民自發調整產業結構,壯大農村經濟發展規模。強化對農民農村實用技術、務工職業技能的培訓,大力推廣先進的實用技術,引導農民學文化、學科技,提高自身素質,增強致富本領。通過農業技術培訓,發放技術資料,利用96318科技服務平台,送科技到村,新技術難題,積極推廣新技術新成果。動物防疫部門加大了生豬品改力度,積極發展規模養殖,規模養殖戶30多戶。國土部門嚴格保護耕地,珍惜每寸土地,嚴禁耕地拋荒現象的發生。
梅橋鎮森林總蓄積量達32.34萬方,林業部門與相關單位簽訂了森林防火責任狀,進行了森林防火的宣傳工作,成立了應急分隊,準備了各種防火工具,保證了全年梅橋鎮未出現大火災。林業站在完善退耕還林工作的基礎上,加強了對亂砍濫伐的整治和打擊力度,全年共查處了多起違法事件,有效地發展了林業生產,保護了森林資源。財政收入穩步增長,招商引資全新突破財政部門加強稅收征管,嚴格控制非生產性支出,積極培植財源稅源,實現了收支基本平衡,確保了各項事業順利開展。去年鎮黨委政府把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進一步充實了工作力量,出台一系列優惠政策和獎勵措施,不斷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給項目建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社會事業
梅橋鎮梅橋中學梯形教室內愛心涌動,梅橋鎮2008年度關工委扶貧助學金髮放儀式在此舉行。彭家偉、張見榮等21名小學生和龍歡、周映青等23個中學生分別從梅橋鎮關工委負責人手中接過200元和300元不等的愛心助學金。發放儀式上,梅橋鎮負責人希望廣大受資助的學生一定要努力學習,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長大後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懷着感恩的心,回報社會。受助學生表示一定好好學習,不辜負社會對他們的希望。
梅橋鎮計劃生育齊抓共管,安全司法綜治成效顯著充實計生隊伍,完善工作機制,嚴格考核辦法,堅持「一票否決」和「村為主」,加強部門配合和計劃生育綜合治理,有效地扭轉梅橋鎮計生秩序。梅橋鎮始終把安全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加大了宣傳力度,健全了辦事機構,落實了經費,調整充實了安全消防領導小組成員,並制訂了安全事故應急救工作方案,與48個村,19家企業簽訂了安全生產責任狀,以公安、安監、綜治辦為主,對梅橋鎮的加油站、液化氣站、煙花鞭炮、森林防火、水庫保安、交通運輸、農網線路、學校危房進行了為期三天的詳細檢查,排查了主要隱患,重大節假日實行領導值班制度,確保了全年無重大安全事故發生。司法綜治部門認真貫徹上級有關會議精神,層層簽訂責任狀,實現責任追究制度,增強了責任感。其次是開展了一系列以「打黑除惡」為重點的專項整治行動,加大了打擊力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