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榆樹 |
中文名稱:榆樹 拉丁學名:Ulmus pumila L. 分布區域:中國、朝鮮、前蘇聯、蒙古 科目:榆科 |
榆樹(學名:Ulmus pumila L.):又名春榆、白榆等,素有「榆木疙瘩」之稱,為榆科落葉喬木,幼樹樹皮平滑,灰褐色或淺灰色,大樹之皮暗灰色,不規則深縱裂,粗糙;小枝無毛或有毛,無膨大的木栓層及凸起的木栓翅;冬芽近球形或卵圓形。葉橢圓狀卵形等,葉面平滑無毛,葉背幼時有短柔毛,後變無毛或部分脈腋有簇生毛,葉柄面有短柔毛。花先葉開放,在生枝的葉腋成簇生狀。翅果稀倒卵狀圓形。花果期3-6月(東北較晚)。 分布於中國東北、華北、西北及西南各省區,朝鮮、前蘇聯、蒙古也有分布。生於海拔1000-2500米以下之山坡、山谷、川地、丘陵及沙崗等處。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達25米,胸徑1米,在干瘠之地長成灌木狀;幼樹樹皮平滑,灰褐色或淺灰色,大樹之皮暗灰色,不規則深縱裂,粗糙;小枝無毛或有毛,淡黃灰色、淡褐灰色或灰色,稀淡褐黃色或黃色,有散生皮孔,無膨大的木栓層及凸起的木栓翅;冬芽近球形或卵圓形,芽鱗背面無毛,內層芽鱗的邊緣具白色長柔毛。葉橢圓狀卵形、長卵形、橢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8厘米,寬1.2-3.5厘米,先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偏斜或近對稱,一側楔形至圓,另一側圓至半心臟形,葉面平滑無毛,葉背幼時有短柔毛,後變無毛或部分脈腋有簇生毛,邊緣具重鋸齒或單鋸齒,側脈每邊9-16條,葉柄長4-10毫米,通常僅上面有短柔毛。花先葉開放,在生枝的葉腋成簇生狀。
生長習性
生於海拔1000-2500米以下之山坡、山谷、川地、丘陵及沙崗等處。 陽性樹種,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不擇土壤,適應性很強。根系發達,抗風力、保土力強。萌芽力強耐修剪。生長快,壽命長。能耐乾冷氣候及中度鹽鹼,但不耐水濕(能耐雨季水澇)。具抗污染性,葉面滯塵能力強。 在土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之沖積土及黃土高原生長良好。可作西北荒漠、華北及淮北平原、丘陵及東北荒山、砂地及濱海鹽鹼地的造林或「四旁」綠化樹種,翅果近圓形,稀倒卵狀圓形,長1.2-2厘米,除頂端缺口柱頭面被毛外,余處無毛,果核部分位於翅果的中部,上端不接近或接近缺口,成熟前後其色與果翅相同,初淡綠色,後白黃色,宿存花被無毛,4淺裂,裂片邊緣有毛,果梗較花被為短,長1-2毫米,被(或稀無)短柔毛。花果期3-6月(東北較晚)。
繁殖方式
主要採用播種繁殖,也可用嫁接、分櫱、扦插法繁殖。播種宜隨采隨播, 千粒重7.7克,發芽率65%-85%。扦插繁殖成活率高,達85%左右,扦插苗生長快。管理粗放。
4月中旬榆錢由綠變淺黃色時適時採種,陰乾後及時播種。一般採用條播行距30厘米,覆土1厘米踩實,因發芽時正是高溫乾燥季節,最好再覆3厘米土保濕,發芽時用耙子擋平。每畝用種4公斤左右。苗高10厘米左右間苗至10-20厘米,第二年間苗至行株距60×30厘米,以後根據培養苗木的大小間苗至合適的密度。 為了提高種子品質,種子應選自15-30年生的健壯母樹。當種子變為黃白色時即可採收。過早採收,種子秕,影響發芽率;過晚採集,種子易被風颳走。種子採收後不可暴曬,而應使其自然陰乾,輕輕去掉種翅,避免損傷種子。苗圃的選擇與整地應選擇有水源、排水良好、土層較厚的沙壤土地作苗圃。 播種方法可採用畦播或壟播。播前整地要細,畝施有機肥4000-5000公斤,淺翻後灌足底水。 畝播種3-5公斤,開淺溝將種子播入,覆土0.5-1厘米,覆土過深則種子萌芽出土困難。播種後應稍加鎮壓,便於種子與土緊密結合和保墒。土壤乾旱時不可澆蒙頭大水,只可噴淋地表,以免土壤板結或沖走種子。6-10天出芽,10餘天后幼苗出土,小苗長到2-3片真葉時開始間苗,苗高5-6厘米時定苗,畝留苗3-4萬株。間苗時及時澆水,幼苗期加強中耕除草,7-8月上旬可追施複合肥10公斤。每半月一次,追施2次,也可施用新型葉面肥。8月中旬以後不可再施氨態氮肥,並要控制土壤水分,以利苗木木質化。 [1]
秋季落葉後和春季萌動前均可扦插。 整地作床:無論秋插或春插,圃地都要深翻(25厘米左右)細整,施足基肥,土壤消毒。春季扦插,圃地最好冬季灌足底水,翌春,深耕作床。 采條剪穗:秋季扦插,應隨采隨剪隨插;春季扦插,種條可以冬藏,也可隨采隨插。選出0.5厘米以上的壯條,接成15-20厘米長的插穗,其上剪口要剪平,下剪口要在靠近芽眼處剪成馬耳形,這樣有利於扦插生根。 扦插:扦插的行距30厘米,株距20厘米。隨開溝隨扦插,接穗微露地面,覆土塌實,灌透水。 前期多灌水:水分影響扦插生根成活。扦插一個月後才能生根,所以在插後到生根前,應多灌水,以保持土壤濕潤,促進生根成活。 及時抹芽:白榆萌芽力強,萌條較多,當萌條到2-3厘米左右時,選留一個健壯萌條,其餘萌條全部剪掉,以防消耗插穗的養分和水分,有利於生根成活。因萌芽出土有早晚,所以除萌條要進行多次。 鬆土除草: 鬆土除草能保持墒情,增加地溫促進生根成活,但要防止傷根、傷芽。
於3月中旬芽萌動時,在砧木2米左右的光滑處剪斷,接穗長5厘米左右,每穗保留2-3個飽滿芽,穗下端削一馬耳形,面長2.5厘米,面深不起穗粗的二分之一,在削麵背下一偏契形即成。將削好的接穗垂直插入皮層和木質部之間,隨即用塑料布帶包紮嚴緊即妥。
主要價值
供家具、車輛、農具、器具、橋樑、建築等用。樹皮內含澱粉及粘性物,磨成粉稱榆皮面。摻合麵粉中可食用,並為作醋原料;枝皮纖維堅韌,可代麻制繩索、麻袋或作人造棉與造紙原料;幼嫩翅果與麵粉混拌可蒸食,老果含油25%,可供醫藥和輕、化工業用;葉可作飼料。嫩果(俗稱「榆錢」)可食,樹皮、葉及翅果均可藥用,能安神、利小便。也是抗有毒氣體(二氧化碳及氯氣)較強的樹種 植物體含beta-固淄醇、植物醇,豆淄醇等多種淄醇類及鞣質,樹膠,脂肪油。
以果實(榆錢)、樹皮、葉、根入藥。榆錢,春季未出葉前,採摘未成熟的翅果,去雜質曬乾。樹皮,剝下樹皮曬乾,或夏秋剝下樹皮,去粗皮 曬乾或鮮用。葉,夏秋採摘,曬乾或鮮用。根皮秋季採收。 性味歸經:榆錢:微辛,平。皮、葉:甘,平。 功能主治: 榆錢:安神健脾。用於神經衰弱,失眠,食欲不振,白帶。 皮、葉:安神,利小便。用於神經衰弱,失眠,體虛浮腫。內皮:外用治骨折,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榆錢:1-3錢;皮、葉3-5錢。接骨以內皮酒調包敷患處,止血用內皮研粉撒布患處。
樹幹通直,樹形高大,綠蔭較濃,適應性強,生長快,是城市綠化、行道樹、庭蔭樹、工廠綠化、營造防護林的重要樹種。在干瘠、嚴寒之地常呈灌木狀,有用作綠籬者。又因其老莖殘根萌芽力強,可自野外掘取製作盆景。在林業上也是營造防風林、水土保持林和鹽鹼地造林的主要樹種之一。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