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槐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槐樹是特產於中國的古老樹種,在中國分布廣泛,具有悠久的栽培歷史。數千年來,中國人形成了槐樹崇拜的文化現象。槐樹有如此眾多的用處,與古代人的吃、穿、住、用、行、勞作、防病治病等日常生活和生產息息相關。正是在生產生活中與槐樹朝夕相處,古代人才對槐樹有了細緻的觀察,注意到它的旺盛生命力,遂視其為吉祥、祥瑞的象徵,從而產生了對槐樹崇拜的原始信仰[1]

槐樹介紹

槐樹樹形高大,最高可達30米,樹葉羽狀,成年的樹木表皮呈褐色,凹凸不平。它的花為淡黃色,花瓣接近圓形,可以食用。花期一般是8-10月份,有特殊香味。藥用價值很高,可以止血降壓。

植物形態

[2] 落葉喬木,高15~25米。羽狀複葉互生;葉軸有毛,基部膨大;小葉9~15,卵狀長圓形,長2.5~7.5厘米,寬1.5~5厘米,先端尖,基部闊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柔毛。圓錐花序頂生;萼鍾狀,有5小齒;花冠乳白色,旗瓣闊心形,有短爪,並有紫脈,翼瓣和龍骨瓣邊緣稍帶紫色;雄蕊10,分離,不等長。莢果肉質,串珠狀,長2.5~5厘米,無毛,不裂。種子1~6,腎形。花期7~9月,果期9~10月。 [3]

全國各地有栽培。夏季花蕾形成時採收,及時乾燥,除去枝、梗及雜質。花蕾卵形或橢圓形,長2~6毫米,直徑約2毫米。花萼黃綠色,下部有數條縱紋。萼的上方為黃白色未開放的花瓣。花梗細小。體輕,手捻即碎。無臭,味微苦澀。

槐樹生態習性

喜光,略耐陰,性耐寒,不耐陰濕。抗乾旱、瘠薄,喜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耐輕鹽鹼土。耐灰塵,對二氧化硫氯化氫有較強的抗性。深根性,根系發達,萌芽力強。

槐樹主要產地

原產中國北部,北自遼寧,南至廣東台灣,東自山東,西至甘肅四川雲南均有栽植。 [4]

槐樹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達20米,樹冠圓球形。樹皮灰黑色,縱裂。小枝綠色,光滑,有明顯黃褐色皮孔。奇數羽狀複葉,小葉對生,7~17枚,橢圓形或卵形,先端尖,基部圓形至廣楔形,背面有白粉及柔毛,全緣。6~8月開花,花淺黃色,圓錐花序。莢果肉質,10月果熟,熟後經久不落。

槐樹園林用途

國槐是庭院常用的特色樹種,其枝葉茂密,綠蔭如蓋,適作庭蔭樹,在中國北方多用作行道樹。配植於公園、建築四周、街坊住宅區及草坪上,也極相宜。龍爪槐則宜門前對植或列植,或孤植於亭台山石旁。也可作工礦區綠化之用。夏秋可觀花,並為優良的蜜源植物。又是防風固沙,用材及經濟林兼用的樹種,是城鄉良好的遮蔭樹和行道樹種,對二氧化硫氣等有毒氣體有較強的抗性。

槐樹管理養護

播種繁殖,埋根繁殖,枝條扦插

一般用播種法繁殖。龍爪槐為中國庭園中常用的特色樹種,傳統上多用枝接法,後改為用方塊芽接法。接穗以休眠芽為好,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自龍爪槐的去年生枝上採取休眠芽作接穗,接於槐樹的1~2年新枝上;此外亦可在7月上、中旬用當年的新生芽行芽接。

主要病害有白粉病、潰瘍病和腐爛病

槐樹的介紹與寓意

中國槐,俗稱槐樹,是我國有名的鄉土樹種。它不像垂柳那樣溫柔,也不如桃李那樣妖嬌,當桃紅柳綠占盡春光之後,槐樹才在枝頭綻出嫩葉。那嫩葉細細的,綠綠的,象是鑲嵌在枝上的翡翠。槐樹原產於我國北部,是豆科槐屬里的落葉喬木,性格「潑辣」,耐寒耐旱,南北各地,均有栽種。它樹幹端直,木質堅硬,是上等的用材。它「出身」高貴,還飽含着動人的樂章。

槐樹在當今還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可是它們的祖先卻是「豪門貴族」。在周代,它是官府里的吉樣、富貴、尊優的象徵。據《周禮·秋官·朝士》記載:「面三槐,三公位焉。」所謂「三槐」,就是朝廷門外栽植三株槐樹,象徵司徒、司馬、司空三公的品位。這是什麼官職?如果與現代相比,那就相當於「總理」、「國防部長」、「司法部長」等內閣大臣了。周朝還在朝廷左右各種九株槐樹,稱為「九棘」,以分別朝臣的官位。左九棘象徵孤、卿、大夫的品位,群士在其後;右九棘象徵公、侯、伯、子、男的品位,群吏在其後。不難想見,當時的槐樹,多麼受到官府的尊重!難怪華北地區,以往都喜歡栽種這樣的「光榮樹」。

古槐作為庭院樹和行道樹,是有道理的,它樹冠大,遮蔭好,枝條古樸典雅,串串花朵清香。遠在秦漢時期就有「自長安至諸州,皆夾道樹槐」的記載。《三輔黃圖》還這樣描述:當時長安城中的太學附近的街道旁邊,種植很多槐樹,人稱之為「槐市」。到了唐代,長安城的綠化更是引人注目了。從「綠槐十二街,渙散馳輪蹄」、「青槐夾馳道,官館何玲瓏」等唐代詩句中,可以看出古長安城內宮廷街市,槐樹已成為主要綠化樹種,車馬在林蔭大道上奔馳,禁城春色多麼秀麗!時至今日,西安還保持了古槐林立、濃蔭覆路的這種特色。你如果盛夏季節去那裡旅遊,看到那綠雲叢中,垂下一串串黃色的蝶形花朵,如鈴似玉,清香宜人,更感到整個古城沉浸在清馥香溢之中。

長安縣內苑鄉鴨池口村還有一棵古槐,蓊然矗直,高21米,胸圍5.4米,樹蔭遮地630平方米。據當地群眾說,這棵樹原在「山關廟」門前,清朝咸豐年間,附近山洪暴發,村、廟被沖毀,僅留大樹,樹齡推算,距今已1100多年了。你看這株千年古槐,雖經更朝換代,歷盡滄桑,迄今仍枝繁葉茂,欣欣向榮。

北京北海公園有棵唐槐,樹齡雖超千歲,仍翠蓊青郁,如一顆瑰麗珍珠,點綴作畫舫齋中,特別受人青睞。陝西潼關城內有一株古槐,相傳三國時,就已「長大成人」。有一次,馬超在此追殺曹操,一前一後,越來越逼近了,曹操自感大難臨頭,急欲逃命,無計可施,正在這個節骨眼上,忽見前面一棵大樹,頓生繞樹脫身之心,說時遲行時快,驍勇的馬將軍,一刀劈來,幸好被樹擋住了。後來這株古槐被曹操封為「救命樹」和「神樹」,感激它「救命」之恩。

河南陝縣觀音堂的古槐,更吸引着許多中外人士的欣賞和研究。此樹高17.5米,胸圍9.2米,軀幹雄偉,枝椏橫豎,節瘤裂口,狀如虎頭,當地人稱之為「虎頭槐」。休看它蒼老禿頂,卻依然枝葉繁茂。據說唐初名將尉遲敬德將軍率兵路過觀音堂時,目睹這棵奇異神秘的大樹,竟勒馬注目觀賞,思古懷幽,流連忘返。這兩棵古樹,都是漢代「遺物」,距今約2000年的歷史了。假若你側身漢槐,回味着那優美動人的民間傳說,能不感到這綠色的生命仿佛蒙着一層美妙神奇的色彩嗎?

芝麻官護古槐

據《唐國史補》記載:唐朝貞元年間(公元785805年),朝中有位負責財政收支的度支使給京城長安以東的渭南縣尉張造下牒文,要砍取兩京官道旁的大槐樹造車。張認為這是京城附近官道上的風景林,不宜砍伐,冒着罷官的風險,大膽地在牒文上這樣批覆:「近奉文牒,令伐官槐,若欲造車,豈無良木?恭維此樹,由來久遠。東西列植,南北成行。輝映秦中,先臨關外。不惟用資行者,抑亦曾蔭學徒。拔木塞源,雖有一時之利;深根蒂固,須存百代之規,況神堯入關,先駐此樹;玄宗幸岳,見立豐碑。山川宛然,原野未改。且邵伯所憩,尚自保全;先秦舊遊,寧宜剪伐?思人愛樹,詩有薄言;運斧操斤,情所未忍。」這位大官收到批牒後,被他充足的理由所感動,乃奏明皇帝,採納了這項意見。

小官張造,為了保護大路兩旁的大槐樹,敢與京官頂撞;京官接讀來文,認為句句有理,也能知錯就改,這種愛樹護林精神和知錯能改的高尚情操,就是現在,還是值得提倡的。


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