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機器人吸塵器

機器人吸塵器,又被稱自動打掃機、自動吸塵機、智能吸塵器掃地機器人[1]等,用於打掃家裡環境。其原理為自動化技術機身,搭配有集塵設施的真空吸塵裝置,由機身內置的微處理器控制路徑行走。

目錄

歷史

第一款量產自動打掃機是由瑞典品牌伊萊克斯於1997年引入,曾在英國BBC電視台的科學節目,明日世界Tomorrow's World中介紹。 英國品牌戴森公司於2001年推出名為DC06的自動打掃機,因價格過於高昂,並沒有推出市面。 美國品牌iRobot在2002推出Roomba,原本預計生產10,000至15,000部,發售後大受市場歡迎。此後,多家公司陸續推出不同型號的自動打掃機。

概述

自動打掃機的機身是以圓形為主,多設計得細小及薄,以方便能進入細小空間及傢俱底部。使用充電電池推動,以遙控器、或機身上的面板操控。設定時間預約打掃,幾乎所有型號在電源將用盡時自行返回充電器充電。

運作時以特定的路線模式行走,走動間同時開動內置的吸塵機及掃,將地方的灰塵吸除。行走時能自動偵測及避開障礙物,例如碰到牆壁時會自動轉向,防止墜落功能,以避免摔落梯間等地方。部分較早期機型缺少部分功能,現在已慢慢普及。

構造及原理

自動打掃機為一移動裝置,在移動的同時清潔地面。

移動裝置

行走推動方式大部份為二輪推動,較少使用履帶的設計。

行走路線的方式有很多,最普遍的是類似首先為IRobot採用的既定預置模式,微處理器根據預置程式用最簡單的法則走行,例如圓形行走、、隨機行走碰到障外物後稍為改變移動角度等,這設計是基於身兼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員及iRobot的首席技術長Rodney Brooks提出的理念:機器人要像昆蟲一樣,用簡單的處理基制應對問題。

有些設計有自身的導航功能,讓自動打掃機知道現在處於家中的哪一位置。

也些有採用同步定位與地圖構建,通過感測器在行走中得出四週的地圖,推算自身位置,並規劃清潔路線。使用的感測器有影象傳感器,有激光測距掃描。 2010年2月,Neato Robotics推出的XV-1就是使用此系統,以激光距離感應器作360°掃描出二維地圖,規劃出高效率的清潔路線。 Dyson的Dyson 360 Eye,還能判斷那些位置未清潔過。

偵測障礙物的感測方式有接觸式傳感、紅外線感測、超音波感測等。接觸式傳感的缺點是碰到障礙物會發出額外的噪聲。 當感測到碰到有障礙物時,微處理器會轉向改變行走向方,避開障礙物。為防止在樓梯間高處掉下,前方底部有感測器探測地面情況,能避免從高處掉下。

自動打掃機仍然會因複雜環境而被困住,這時自動打掃機會以閃燈、聲響、語音來求救。

清潔

Evolution Robotics 的Mint 自動打掃機就使用Swiffer的濕清潔布以濕抹濕拖形式清潔。 清潔地面的方法大部份以真空吸塵機及毛刷為主,有些是掃地,吸塵,拖地三合一的設計。一般會將灰塵掃至吸塵機進氣口前方,再吸塵機把灰塵吸入收集。

充電源

早期的設計沒有自動返回充電的功能,當電量不足時,須手動放回充電器充電。因科技進步出現自動回充設計,充電器上裝設有充電停泊處及作信標用的紅外線發射器,當需要充電時,自動打掃機靠著紅外信標作引導,自行返回充電。機身電池以環保鎳氫電池為主,少部分使用鋰電池

多用途設計

因應生活需求機器人吸塵器除了掃地,吸塵功能外;更加上使用毛刷或是抹布、除塵紙打掃,達到更好的居家自動打掃效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