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氨基糖苷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氨基糖苷类
圖片來自优酷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s)是由氨基糖氨基环醇通过氧桥连接而成的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抑制蛋白质合成、为静止期杀菌性抗生素。其以抗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假单胞菌属、结核菌属和葡萄菌属为特点,由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发挥抗菌作用时必须有氧参加,所以对厌氧菌无效。

简介

新霉素卡那霉素相比,庆大霉素 C(1963年)因不存在3位磷酸化的羟基,故对假单胞菌的活性更强。庆大霉素的抗菌谱较广,抗菌活性强,价格低廉,对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产气杆菌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某些吲哚变形杆菌、某些奈瑟菌、某些无色素雷杆菌和志贺菌等革兰阴性菌都有抗菌作用,且对革兰阳性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其耐药株)也有很强的抗菌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阴性菌及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严重感染如败血症、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胆道感染和烧伤感染等。 1970年发现的西索米星虽然抗菌活性优于庆大霉素,但毒、副作用也远大于庆大霉素,故并未得到广泛应用。后对西索米星进行结构修饰得到奈替米星(1974年),后者对部分产乙酰转移酶的菌株有活性,动物实验证实其耳、肾毒性比西索米星低。 异帕米星(1977年)是庆大霉素 B(1971年)的 1-N-HABA 衍生物,具有与阿米卡星相似的抗菌活性,但对产染色体介导的乙酰转移酶的沙雷菌作用更强,当时并未用于临床。直至10 余年后革兰阴性菌广泛产染色体介导的 6-乙酰转移酶时,异帕米星才再次在美国“多学科抗微生物药物与化疗会议”上得到介绍,不久在日本和韩国上市,后又获得某些欧洲国家的批准。异帕米星对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和沙门菌等革兰阴性杆菌以及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对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较阿米卡星略强或相似,适用于治疗对其它氨基糖苷类药物、包括对阿米卡星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和葡萄球菌所致的严重感染。 异帕米星具有显著的抗生素后效应,故给药方案被设计为一日1次 400 mg,既保证疗效又能降低毒性。异帕米星维持并加强了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优势,具有强效杀菌活性、致耐药性低以及毒、副作用小和有良好的抗生素后效应等特点,已成为新一代抗菌良药,在国、内外广泛用于各类细菌感染治疗,被认为是氨基糖苷类药物中的“王牌”。 依替米星(1997年)是我国自行开发的新药,系以庆大霉素C1a为母核、经将其二脱氧链霉胺1-N 位上的1 个氢原子用 1 个乙基取代所得。临床前及Ⅱ期临床试验显示,依替米星对多种耐药菌(包括MRSA)所致的感染均有较好的疗效,且毒、副作用小,尤其是耳、肾毒性较低,总体上与奈替米星相似。体外抗菌作用研究表明,依替米星的抗菌谱广,对多种病原菌,特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属、沙雷菌属、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属、流感嗜血杆菌和葡萄球菌属等都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对部分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等也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对部分对庆大霉素、小诺霉素和头孢唑啉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 MIC 值仍在其治疗剂量的血药浓度范围内。依替米星对产青霉素酶的部分葡萄球菌和部分低水平 MRSA 亦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依替米星克服了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传统氨基糖苷类药物治疗安全系数较低的缺点,毒、副作用小,是一个有竞争力的新抗菌药物。[1]

评价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敏感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全身感染。虽然近年来有多种cephalosporins和quinolones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但由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杆菌、大肠杆菌等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PAE较长,所以,仍然被用于治疗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严重感染,如脑膜炎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软组织、胃肠道、烧伤、创伤及骨关节感染等。 对于败血症、肺炎、脑膜炎等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单独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时可能疗效不佳,此时需联合应用其他对革兰阴性杆菌具有强大抗菌活性的抗菌药,如广谱半合成penicillins、第三代cephalosporins及quinolones等。 [2]

视频

药理学课程精讲之【第32课】氨基糖苷类

哔哩哔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