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汪川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汪川镇隶属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地处秦州区西南部,东与大门乡相邻,南与徽县麻沿河镇和西和县马元乡接壤,西与礼县盐官镇、宽川乡相连,北与天水镇毗邻,2018年,区域面积192.47平方千米,户籍人口40819人。

明清时,为成县上店里。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划归徽县为汪川镇。1949年后,属徽县第六区管辖。1983年,改为乡。1985年,划入秦城区。2003年12月,乡镇区划调整,苏成乡并入汪川镇。2005年1月,归属秦州区管辖。 截至2019年10月,汪川镇下辖28个行政村。

2018年,汪川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3个。[1]

概况

汪川镇位于秦州区西南部,东靠大门乡、娘娘坝镇,南邻徽县麻沿乡,西与礼县宽川乡、白关乡相连,北与天水镇毗邻。面积188.47平方千米,农村人口7956户40653人(2008年末)。辖28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汪川村,距市区72千米。地势东高两低,形成一条狭长河谷地带。最高海拔1944米,最低海拔1520米,平均海拔1650米。汪川河为西汉水支流。樊罗公路、汪苏公路贯穿全境。

沿革

镇以姓氏和自然地理实体位置得名。1955年设汪川乡,1961年改为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面积108平方千米,人口2.5万人,辖万家庄、阎家沟、上斜坡、下斜坡、杏树、柏家沟、西山堡、汪川、汪家阳坡、陈王、张那、唐集、周集、马山、刘骆、柏母、棉虎、山庄、老庄、郑家山、阎集、温家沟、刘斜、大吕、石沟里、独庄、团庄里、段河28个行政村,距市区43千米。地势东高西低,为狭长河谷地带,南北为山地。2000年,面积108平方千米,有30个行政村、134个村民小组,农村总户数5423户,农村人口27198人。

1956年设苏成乡,1961年改为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区境南部,距市区53千米。1996年,面积84平方千米,人口1万人,辖朱家山、翟家山、刘沟、成河、张家小沟、汪家河、成家沟、黄柏、温陈、柏家磨、银河、珍珠、罗家坡、苏家庄、成家庄、庄子上、郭家山、旗家沟18个行政村。地处高寒阴湿、梁峁沟壑区。[2]

经济发展

农业生产以种植小麦、玉米、洋芋、葵花、芦笋、大蒜、苹果,经济林为主, 乡镇企业有面粉厂、养殖场、砖瓦厂、家俱厂等。2005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2亿元,农业总产值435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31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50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多渠道筹集资金投入电力、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缓解经济发展的"瓶劲"制约。

2006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800多万元。17公里长的农四级江苏公路拓建工程正在修建之中,甘什公路汪川段路面油化工程正在进行。开通机耕路28公里,通村公路62公里,初步形成全镇公路网络,改善了交通条件,完成了全镇吕坡、朱山等村最后一批农网改造,汪川镇商贸一条街建设正在筹建;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抓好村容村貌整治,顺利完成了汪川、闫集、西山堡、老庄、成河等村的村容村貌整治工作,优化了人居环境。2005年以来,落实实施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的生产性项目12个,基础设施项目8个。镇上有中国邮政银行、甘肃农村合作银行、工商所、派出所、等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3]

自然资源

汪川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农业稳镇、产业富镇、科技兴镇"的发展思路,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多种模式,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引进推广芦笋、双孢菇、西班牙辣椒、法国青刀豆、大蒜等新型产业,努力培育增产、增效、增收的富民、富镇产业。2006年累计新增新型经济作物5165.8亩,为农户增收535.85万元,其中,全镇芦笋种植面积达1150亩,西班牙辣椒800亩,大蒜1500亩。建立了万庄、柏沟、闫沟等芦笋种植示范基地。积极发展名特优水果生产,水果种植面积达6500多亩,主要品种有苹果、杏、梨、李子、核桃等。发展特色养殖业。全镇规模养殖户达802户,畜禽饲养量达10.09万头(只、匹)。[4]

教育状况

文教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全镇有初中2所、高中1所,村级小学39所,在校学生9291人。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使教育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大力实施"三大工程"和"一项制度"加强医生医德教育,提高医护业务水平,加强防疫和儿童保健工程,积极开展"五苗"接种工程、实施母婴安全工程,推行产妇住院分娩制度。[4]

精神文明建设扎实开展。以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 "三德"、"三观"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持续深入。《全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教育活动扎实推进。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在全镇中小学校广泛开展。以创建文明村、文明单位、星级农户等活动和开展"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教育活动为主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深入开展,全镇人民的文明素质明显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通过组织实施扶贫攻坚工程,产业脱贫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加强宣传力度,引导农民增强"自立、自主、自强"意识,转变群众思想观念,增强脱贫致富信心。深入开展"双培双带"等活动,积极帮助示范户及贫困户找准项目发展生产。

社会稳定

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政治稳定。按照"五个好"、"六个好"目标要求,以"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全镇28个村委会有阵地,有制度。全镇党员、干部通过开展"三个代表"为主要内容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江泽民文选》等开展思想大讨论,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得到提高。通过乡镇职能转变,党员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推行镇、村干部绩效管理机制,极大地调动了镇、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深入开展社会综合治理,为打造人文汪川、实力汪川、和谐汪川营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