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祖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沈祖堯 | |
---|---|
英文名 | Joseph Jao-Yiu Sung |
出生 |
1959年10月22日 香港 |
籍貫 | 浙江寧波 |
母校 | 香港大學 |
職業 | 胃腸病學專家、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
知名於 | 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疫症爆發期間,沈祖堯積極進行抗疫工作,與另外兩名香港醫學家同被《時代週刊》列為當年的「亞洲英雄」。 |
沈祖堯(SBS,JP, Joseph Jao-Yiu Sung,1959年10月22日-),出生香港,祖籍浙江寧波,胃腸病學專家。2012 年歐亞科學院院士及2015年港科院創院院士。並於2013年獲頒世界傑出華人獎。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醫生,因2003年對抗非典型肺炎而受認識,獲《時代週刊》譽為「亞洲英雄」。2010年7月1日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201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19年1月1日擔任環境運動委員會主席。
簡歷
沈祖堯教授原籍中國寧波,小學就讀中國兒童書院,中學就讀皇仁書院,1983年畢業於香港大學,並於同年獲得香港醫學會獎。其後在威爾斯親王醫院內科學系任職。1986年獲英國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銜,並開始研究腸病學與胃腸內視鏡。研究領域包括腸胃出血、幽門螺旋菌、消化性潰瘍、肝炎,以及與消化系統相關的癌症。沈祖堯在國際期刊發表論文超過600篇,亦為超過15本期刊擔任評選委員。[1]
沈祖堯教授在1993年獲香港內科醫學院授予AJS MacFadzean講師榮銜。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疫症爆發期間,沈祖堯積極進行抗疫工作,與另外兩名香港醫學家同被《時代週刊》列為當年的「亞洲英雄」。 [2]
動態
沈教授是腸胃病研究的專家。他率領的研究隊伍證實了幽門螺旋 菌感染與胃潰瘍的關係,最先證明為期一周的抗生素療程可有效治療胃潰瘍。沈教授和他的研究團隊也率先採用內視鏡治療潰瘍出血。他們的研究,減少了動手術的需要,改變了全球 腸胃科的慣常做法。沈教授也是大腸癌篩查的研究權威,美國防癌基金會為此在二零零八年 向他頒授桂冠獎。他的科研成果十分重要,多篇論文刊載於《新英倫醫學雜誌》和《刺針》 等權威醫學期刊。[3]
2010年12月19日國際著名業餘天文學家、香港天文學會會長楊光宇,將其發現的2顆小行星贈予中大,分別以校訓「博文約禮」及校長「沈祖堯」命名。「沈祖堯星」(行星編號88879) 及「博文約禮星」(行星編號88878)由楊光宇於2001年9月25日在美國Desert Eagle天文台發現,2顆小行星均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4]
榮譽
- 香港醫院管理局傑出員工及團隊獎(1998)
- 中大校長模範教學獎(2003)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銀紫荊星章(2004)
- 長江 (消歧義)長江學者成就獎(2005)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2007,2011)
- 美國防癌基金會桂冠獎Laurel獎 (2008)
- 亞太地區胃腸科最高獎項Marshall及Warren獎 (2009)
- 德國胃腸病學協會內鏡獎 (2009)
- 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2010,2014)
- 梁何利獎 (2011)
- 中國工程院院士(2011)
-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2)
- 港科院院士(2015)
- 中國國務院國家自然科學奬二等獎 (2016)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2016)
學術職位
年份 | 機構 |
---|---|
1983年 | 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學士學位 |
1986年 | 英國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 |
1989年 | 裘槎基金研究員及加拿大Izaak Walton Killam紀念學人 |
1992年 | 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哲學博士 |
1992年 | 香港中文大學內科學系講師 |
1992年 | 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生命科學博士學位 |
1996年 | 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及腸胃及肝科主管 |
1997年 |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博士學位 |
2007年 |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 |
2008年 | 香港中文大學逸夫書院院長 |
視頻
參考來源
- ↑ 中大校長沈祖堯教授獲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為本港今屆唯一香港院士.
- ↑ 沈祖堯教授 亞洲英雄 最佳校長 秉承作育優才宗旨.
- ↑ 沈祖堯教授之簡介 (PDF).
- ↑ 中大及沈祖堯獲2小行星命名.
- ↑ 政Whats噏:沈祖堯接林超英做環運會主席. 東網. 2018-12-28 [2019-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