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金丝小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沧州金丝小枣 |
中 文 名 :沧州金丝小枣 产 地:河北沧州 别 名:西河红枣 品质特点:皮薄、肉厚、核小、色红 地理标志: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批准文号:国家质检总局2004年第101号公告 批准时间:2004年08月04日 |
沧州是我国栽培金丝小枣历史最早、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好的生产基地,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被国家林业局、中国经济林协会评为“中国金丝小枣之乡”[1]。沧州金丝小枣因其成熟枣果掰开能拉出缕缕金丝而得名。又因沧州独特的气候条件、特殊的土壤类型和先进的管理而形成独特的品质,倍受中外食用者青睐。2004年08月0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沧州金丝小枣”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历史渊源
演化研究成果认为,原生种枣是由酸枣演化而来,酸枣古代称棘,棘性喜温,耐瘠薄,抗盐碱。《诗经》中有“园有棘,其实之食”和“八月剥枣”之句。《广志》(公元前3世纪)中记载:“有弱枝枣甚美,禁之不令人取,置树苑中。”可见,沧州先民“选取好味者留栽之”,经过一代代筛选,培育出味道鲜美、果肉丰满的定型枣树。南北朝时贾思勰《齐民要术》(公元6世纪)有:“乐化枣,出青州,丰脂细核,多膏,肥美为天下第一,相传乐毅破齐时,从燕来齐所植也。”(春秋战国时沧州属燕国)。《三国.魏志》有:“冀州户口最大,又有桑枣之饶,国家征求之府。”(三国时沧州属冀州),这说明当时沧州已广植枣树,枣已成为重要的产业和国家赋税的主要来源。沧州是金丝小枣的原产地,申请保护的地域范围内现存许多古枣树,在沧县杜生镇王会头村至今尚存一株1300多年的老枣树——“枣树王”,此树树高7.5米,冠幅6.5米,干周2.5米。目前这株千年枣树仍枝繁叶茂,果实累累,年产枣30余公斤。所有这些都记述了沧州悠久的栽培历史并向外地传播的史实[2]。
明、清代是沧州金丝小枣发展较快的时期,《河间府志》记载:“明洪武27年(1394年),命工部行文书教天下百姓务要多种桑枣,每一百里二百株……每户初年二百株,次年四百株,三年六百株,栽后过数造册回奏,违者全家发配云南金齿充军”。史料记载,清乾隆五十年(1785)栽枣树200公顷,6.7万株;光绪十一年(1885)栽枣树667公顷,23.1万株。民国时期,沧州金丝小枣生产继续得到发展,但发展速度较慢,1947年解放时,沧州市共有金丝小枣树2780公顷,产量1.27万吨。
营养价值
沧州金丝小枣原图链接来自 51特产网 的图片
沧州金丝小枣原图链接来自 妈妈网 的图片
沧州金丝小枣色泽鲜红、皮薄、肉厚、核小、味道甘美清香,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沧州金丝小枣鲜枣每百克果肉中含糖24克、维生素C600毫克、维生素P3385毫克、脂肪0.2克、蛋白质1.2克、粗纤维1.6克、钙41毫克、磷23毫克、铁0.5毫克。
沧州金丝小枣干枣含总糖73.48%、蛋白质2.48%、总酸0.42%、铁10.9毫克/千克、钙175毫克/千克、镁251毫克/千克、锌1.4毫克/千克、磷0.023%、钾3600毫克/千克、维生素C26毫克/100克。另富含极具保健功能的环磷酸腺苷和环磷酸鸟苷(已提取成功并试用于临床)。
药用价值
沧州金丝小枣被视为良好的滋补品,具有益心润肺、合脾健胃,益气生津、补血养颜之功能。《本草纲目》载:“枣味甘性温,……甘能补中,温能益气”。《本经》称:“枣能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益少气,少津,和百药”。临床上适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气虚不足,贫血萎黄、肺虚咳嗽、失眠、倦怠乏力、高血压、肝炎等症[3]。
发展
如今河北省沧州市全市金丝小枣面积达到10.4万公顷,产量25万吨。初步形成了以新老枣区为基地,以沧州崔尔庄红枣批发市场为龙头,以沛然、枣香村等加工企业为骨干,辐射全市1000多家加工企业、摊点的金丝小枣产业化格局。沧州金丝小枣及其产品多次在国内外展销会上获奖,2004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将沧县的4000公顷沧州金丝小枣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列为第四批全国农业标准化I级示范项目。
荣誉
2004年08月0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沧州金丝小枣"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沧州金丝小枣原产地域范围以河北省沧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对沧州金丝小枣实施原产地域保护的请示》(沧县政请字[2003] 6号)提出的地域范围为准,为沧县的黄递铺乡、高川乡、崔尔庄镇、杜生镇、杜林乡、大官厅乡、大褚村乡、纸房头乡,泊头市的齐桥镇,献县的淮镇、高官乡,河间市的景和镇等12个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