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海口市琼山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海口市琼山区

琼山区位于海口市南部,北部、东部与美兰区毗邻,西与龙华区接壤,南连文昌市定安县。全区总面积939.9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多人。琼山历史悠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琼台福地”之美称。约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距今3000多年)已有人类在此生息。

基本内容

中文名称:海口市琼山区

省份:海南省

所属国家:中国

占地面积:939.9平方公里

建置沿革

琼山历史悠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琼台福地”之美称。约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距今3000多年)已有人类在此生息。秦朝时琼山地属象郡边陲,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在此建谭都、玳瑁两县,属珠崖郡(郡治地琼山)。初元三年(前46年)属合浦郡朱庐县,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改为珠崖县。三国东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称朱庐县。隋朝大业六年(610年)时属颜庐、舍城两县。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颜庐为颜城县,属崖州;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析舍城县置琼山县,因县境内白石都(今新民乡)有一座山名琼山,又有琼山、白石两村,泥土石头皆白如玉且润泽,便以山名取县名,琼山县名自此始;贞观五年(631年)设琼州,州治位于今旧州镇。宋开宝四年(971年)移治府城,至清朝,琼山县都是琼州府的所在地,故府城以此得名。自明代琼州升格为府后至民国初年,琼山一直是海南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50年4月琼山县解放,县政府驻府城,1952年迁往岭脚,1955年又迁回府城,1958年12月曾并入海口市,1959年11月恢复琼山县,1994年1月撤县设市,2002年10月海口、琼山行政区划调整,2003年1月1日琼山区设立。琼山是中国首届明星市(县)、全国文化模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

自然资源概况

琼山区位于海口市南部,北部、东部与美兰区毗邻,西与龙华区接壤,南连文昌市和定安县。全区总面积939.9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多人。

琼山区地势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部和南渡江沿岸低平,有二种类型:(一)东部和东南部缓坡丘陵区,海拔30——100米,土壤除部分新老沉积物或变质岩发育而来外,其余都是玄武岩风化而形成,土层深厚,红色;(二)海、河新老沉积小平原区,海拔2.5——30米,分布在南渡江沿岸,土壤以沙壤为主。土地结构也有二种类型:红壤土、沙土、石砾土。红土区主要分布在东部、中部、南部,是商品粮基地和热带作物基地。沙土区主要分布在南渡江沿岸的冲积平原,适宜种植水稻、花生、番薯和蔬菜。全区耕地总面积2.2万公顷,其中水(旱)田1.02万公顷,旱地1.18万公顷。

琼山区水源充足,岛内最大的河流南渡江流经本区旧州、云龙、龙塘、府城等4个镇和国兴街道办事处,境内还有集雨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小河流7条,分别是三门坡镇境内的演州河、铁炉溪和三十六曲溪、甲子镇的鸭程溪、旧州镇的演丰东河、云龙镇的演丰西河、大坡镇的白石溪。全区中型水库有凤圯水库(甲子)、铁炉水库(三门坡)、云龙水库(云龙)、东湖水库(三门坡)等4座。目前,海南龙塘水源厂和儒俊水厂担负着海府地区和美兰机场、江东新区的供水功能。

琼山区属热带海洋气候,年平均气温23.8℃,年平均日照1752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724.5毫米,雨季一般集中在8——10月。

水产资源方面,全区淡水养殖可养面积近 万亩,常见淡水鱼类有30余种,以鲤鱼居多,虾、蟹、 河蚌等也很丰富。

林业资源方面,全区主要林产资源有:花梨、麻楝、苦楝、桉树、海棠、油茶、木麻黄和竹子等。

矿产资源方面。根据有关部门勘查,目前发现的矿种主要有煤、锰、玻璃砂、硅藻土等。已开采利用的有长昌的煤矿。此外,府城、龙塘等地的石矿和南渡江沿岸的河沙,是海府地区建筑材料的主要来源。

药物资源丰富。根据统计有80多种,其中药用动物主要有海马、金环蛇、银环蛇、龙衣、必甲、毛鸡等;药用植物主要有砂仁、沉香、槟椰、五加皮、防托等。

行政概况

全区辖国兴街道办事处和府城、龙塘、云龙、旧州、红旗、三门坡、甲子、大坡等八个镇,村(居)民委员会90个。辖区内有国营红明农场、国营东昌农场和省属岭脚热作场以及区属新民林场、中税农场等。至2002年末,全区总人口3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9万人,城镇人口13万人。[1]

参考文献

  1. 海口市琼山吉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