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淮扬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淮扬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称: 淮扬

所属地区: 江苏,苏北地区,苏中地区

地理位置: 江苏省淮河一带至扬子江一带

淮扬,地名,广义的淮扬地区包括淮河扬子江的下游地区,包括淮安、泰州、镇江、盐城、高邮、扬州市区等地,该地区位于长江南北,紧挨京杭大运河。从地理上看是连接南北西东的重要交通枢纽,在饮食、方言风俗等方面较为接近。

[1]

历史故名

狭义的淮扬:汉为临淮、广陵二郡;唐、宋为楚、扬二州;元代为淮安、扬州二路;明清为淮安、扬州二府;今天的淮安、扬州二市,两地历史上长期处于同一行政区划中。

淮扬菜

淮扬菜与鲁菜川菜粤菜并称为中国四大菜系,淮扬菜,始于春秋,兴于隋唐,盛于明清,素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美誉。许多标志性事件的宴会都是淮扬菜唱主角: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首次盛宴、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大庆宴会、2002年江泽民总书记宴请美国总统乔治·布什等,都是以淮扬菜为主。

淮扬菜系以扬州菜为主体,融合了淮安、镇江、盐阜等地风味,以扬州菜系为代表,"淮扬"一词出自南宋诗人姜夔(kuí)的名作《扬州慢·淮左名都》,"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其中"淮左"意指宋时扬州属淮南东路,"竹西"则是扬州名胜竹西亭,自此扬州又称为"淮扬"。

淮扬菜系形成于明清,而尤以清时为盛。在明清以前,扬州是全国有名的大都市,都有各自的饮食文化传统。扬州菜在隋唐之际便已是驰誉神州的中国四大古典菜系之一。明清以后,淮菜和扬菜开始相互渗透、逐渐融合,并糅合南北风味于一炉,从而形成了统一的菜系。

文献记载中淮扬菜的闻名名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和扬州的文化交流发展、鼎盛过程一样,历唐、清两个时期,且也是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间达到颠峰,借势于两代皇帝的频频南巡期间屡屡逗留扬州。到乾隆年间,淮扬菜系已经成为全国四大菜系之一。

淮扬菜选料严谨、因材施艺;制作精细、风格雅丽;追求本味、清鲜平和。"醉蟹不看灯、风鸡不过灯、刀鱼不过清明、鲟鱼不过端午",这种因时而异的准则确保盘中的美食原料来自最佳状态,让人随时都能感遇美妙淮扬。

淮扬菜十分讲究刀工,刀功比较精细,尤以瓜雕享誉四方。菜品形态精致,滋味醇和;在烹饪上则善用火候,讲究火功,擅长炖、焖、煨、焐、蒸、烧、炒;原料多以水产为主,注重鲜活,口味平和,清鲜而略带甜味。著名菜肴有清炖蟹粉狮子头、大煮干丝、三套鸭、水晶肴肉、松鼠鳜鱼、梁溪脆鳝、平桥豆腐、软兜长鱼、文楼汤包等。其菜品细致精美,格调高雅。

淮扬剧

作为戏剧大省的江苏,剧种众多,在众多的江苏地方剧种中淮剧和扬剧,由于历史渊源、地理区域、艺术个性、唱腔唱辞相近,历史上又相互借鉴相互融合,承载和体现了淮扬地域的地方特色,具有厚实的文化底蕴,被称为淮扬剧。

淮剧,在所有的江苏地方剧种中,是演出区域最大、观众面最广的剧种,在江苏省的十三个省辖市中,就有盐城、淮安、泰州、扬州及镇江、苏锡常的部分地区都属于淮剧的演出范围,省外扩及安徽东部、上海、浙江北部等地区,总人口达到2500万左右。

淮剧起源于清代中叶的江苏盐城、阜宁一带,至今已有二百余年的发展史,它从孕育之初,便在古老的徽剧以至后来的京剧的直接影响和熏陶下,步入戏曲艺术规范的轨道,严格按照戏曲艺术的内在规律逐步成长发展壮大起来,以至形成一个具有独特艺术个性的地方剧种,它不但具有南北派娓婉、高亢的唱腔特色,且有东西路飘逸、厚重的表演风格,千古积淀的江淮文化底蕴和纯朴浓郁的时代生活气息交汇融贯在它的整个艺术发展的进程之中,不但能够在艺术舞台上精湛地传承展示了历史文化精髓,同时又生动地演绎出多彩多姿的现代生活。代表作有《渔滨河边》、《刘桂英是朵大红花》、《蓝桥会》、《女审》、《难咽的苦果》、《鸡毛蒜皮》、《青豆红豆》、《路魂》、《十品村官》、《太阳花》等。

扬剧是发源于江苏扬州,成长于上海的戏曲剧种。它以古老的"花鼓戏"和"香火戏"为基础,又吸收了扬州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起来,原名"淮扬文戏",30年代中期称为"淮扬戏",新中国成立后,改称扬剧,主要流行于苏北、江南、上海和安徽滁州部分地区。

二十世纪40年代以后,是扬剧艺术日臻发展与走向成熟的时期,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艺人们进一步向京剧学习了武打技巧,身段动作、服装头饰、脸谱化装,还借鉴了越剧、淮剧及话剧等表演手段,丰富了艺术表现力。其次,形成了各行当艺术流派,还有,艺人们还在原有曲调的基础上,对音乐唱腔进行改革和创新,形成曲牌体与板腔体相结合的音乐体系。代表剧作有《香罗带》、《玉晴蜓》、《喜娟》、《修匾记》、《上金山》、《八姐打店》、《偷诗》等。

淮扬方言

《江苏省志·方言志》中所说的淮扬方言,大致包括江苏省扬州市、淮安市、镇江市、盐城市及滁州市部分地区,相当于江苏省内除了南京方言之外的洪巢片地区。其语音特点有:

1、不分平翘舌音,其中扬州片、淮安片都读平舌音,海州片都读翘舌音;

2、除盐城市区、建湖及滨阜小片外,均不分n、l;

3、中古假摄麻韵开口三等字,如爹、借、些等,在大部分地区,韵母为iI,与蟹摄见组二等字不同(如街、蟹等);

4、除极少数个别地点外,淮扬方言没有儿化音;

5、中古止摄端组合口字(如退、对),在海州片、淮安片读为开口呼,扬州片仍读合口呼;

6、中古咸、山摄字三分,如关≠官、简≠剪等,与《中原音韵》寒山、桓欢、先天三韵的分法相同;部分县区的咸、山摄开口二等字(如间、减等)转入宕、江摄,韵母变为iang;

7、入声韵与阳声韵相配,与《广韵》的原则相同。

按语音及词汇特点,内部又可分为扬州片、淮安片、海州片三个小片。

分布地域:

江苏省:扬州市区、江都区、宝应县、仪征市、高邮市;镇江市区、扬中市西部;金坛市西部;盐城市区、建湖县、射阳县、阜宁县、滨海县、响水县;淮安市区、涟水县、洪泽县、盱眙县、金湖县;宿迁市的泗洪县沿洪泽湖的区域;连云港的灌南县南部;

安徽省:滁州市(天长等地)。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