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青草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渡青草湖是陰鏗的代表作之一,寫作者在渡湖時所見到的青草湖春天浩渺的風光,境界闊大,遠人神思。青草湖,亦名巴丘湖,在湖南嶽陽西南,據《方輿紀要》載"青草湖北連洞庭,南接瀟湘,東納汨羅",湖南岸有青草山,故名。每逢春水泛漲,洞庭、青草二湖合二為一,煙波浩淼,橫無際涯。湖水進入長江,西通巫峽,東流入海。
渡 青 草 湖
洞庭春溜滿,平湖錦帆張。
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
穴去茅山近,江連巫峽長。
帶天澄迥碧,映日動浮光。
行舟逗遠樹,度鳥息危檣。
滔滔不可測,一葦詎能航?
作品鑑賞
詩人在開端兩句即點明渡湖季節,以"滿"字和"平"字勾勒出湖泊春水瀲灩的全景。"沅水"以下四句不僅描寫洞庭湖的水勢,更糅入了與之相關的動人傳說,使得詩的意蘊更加豐富,給人無限的想象空間。沅水是湖南西部的一條江流,入洞庭,桃源縣在其左岸。"桃花色"三字讓人聯想起陶淵明筆下"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的世外桃源;《楚辭》中《湘君》和《湘夫人》篇有"采芳洲兮杜若"、"搴汀洲兮杜若"之句。因此"杜若香"使人想起蛾皇、女英溺於湘水的傳說及屈原筆下的湘君、湘夫人;"茅山"即句曲山,是中國道教名山,在江蘇省句容縣東南。山有華陽洞,相傳漢代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在此得道成仙;而巫峽則留有巫山神女的傳說。因此此四句詩不僅寫出自然風物,更使詩歌具有了一種迷奇神幻的色彩。"帶天"四句寫洞庭湖的幽遠之景:一葉扁舟,數隻飛鳥,飛鳥越湖力怯,棲息在高高的桅杆之上,煙波浩渺的湖面,寬不可測,遙不可及,相形之下,大者愈見其大,小者愈見其小。於是詩人很自然地發出因旅途勞頓、世途艱險的感慨:"滔滔不可測,一葦詎能航?"這首詩寫景層次分明,遠近交錯,色調明快,筆墨酣暢。
作者簡介
陰鏗,南朝梁陳間詩人。字子堅,生卒年不詳。祖籍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其高祖陰襲於晉末隨南朝宋武帝劉裕南遷,定居南平(今湖北荊州),四代後生陰鏗。陰鏗約在公元540-547年(大同六年至太清元年)期間,為湘東王蕭繹法曹行參軍。侯景之亂時,他曾被叛軍擒獲,遇救逃免。陳文帝天嘉時,曾為始興王陳伯茂中錄事參軍。侯安都為征北大將軍,於宅中招集文士賦詩,陰鏗亦為座上客之一。經過徐陵的推薦,陳文帝即日召見,命作《新成安樂宮詩》,頗受讚賞。累遷招遠將軍、晉陵太守,後為員外散騎常侍,卒。陰鏗工五言詩,長於描寫山水,風格清新流麗,與何遜相近;世稱"陰何"。有集三卷,今僅存詩30多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