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湖南高望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湖南高望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原圖鏈接 圖片來源於呢圖網]

中文名: 湖南高望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位置: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

氣候條件: 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類型

景點級別: 國家級

占地面積: 17169.8 公頃

成立時間: 1993年

保護類型: 森林生態系統

湖南高望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湖南西北部,地理坐標:東經109°58′23″—110°14′38″,北緯28°36′32″—28°45′39″,總面積17169.8公頃。

湖南高望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於1993年,2003年晉升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11年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境內的生物及其生態系統,屬於森林生態系統保護區。[1]

目錄

歷史沿革

1993年8月古丈縣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高望界自然保護區。

2003年經湖南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2011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湖南高望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湖南西北部,地理坐標:東經109°58′23″—110°14′38″,北緯28°36′32″—28°45′39″。

氣候

高望界自然保護區地處中亞熱帶,四季分明,氣候溫暖濕潤,屬於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類型。

土壤

土壤垂直帶譜分布明顯,海拔460m以下為黃紅壤,海拔460-1146m為山地黃壤。土壤肥沃,呈酸性,pH多在5-6之間,適宜多種植物生長。

水文

高望界自然保護區是沅水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林地區,保護區北面為酉水,西面為古陽河,區內山高谷深,溪流縱橫,呈掌狀分布,貫穿全區,總長度100km,具有徑流量大,冬不結冰,水質優良等特點,是當地居民生產、生活主要水源。

區域範圍

2013年,湖南高望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7169.8公頃,分為三個區。

核心區:核心區位於高望界自然保護區的中心地帶,從鯉魚池-涼風埡-沙魚溪-池坳-吳家坪-王狗戀窩-稠木埡至虎草埡範圍內部分,主要包括高望界國有林場及高望界鄉的麻溪村觀音山村吳家坪村葫蘆坪村石門寨村的一部分林地面積。這裡保存着原生性森林植被和完整的季風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是鍾萼木、紅豆杉、楠木、雲豹、金錢豹、白頸長尾雉、穿山甲等珍稀動植物集中分布的區域,區內無不良因素干擾和影響。面積7497.5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43.7%。

緩衝區:緩衝區位於核心區的外圍,範圍為核心區向外廷近1km的帶狀區域。面積5624.3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32.8%。

實驗區:實驗區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自然保護區西北部的臨近酉水的會溪坪村、江洋溪村。另一部分為古高公路沿線及南面的高望界林場,總面積4048.0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23.5%

截至2013年,湖南高望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地帶性植被為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植被類型多樣,根據高望界科學考察報告,高望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現有維管束植物204科846屬1883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銀杏、紅豆杉、南方紅豆杉、鍾萼木4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黃杉等33種,另外蘭科植物36種,湖南省重點保護植物有羅漢松等25種。

動物

截至2013年,湖南高望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脊椎動物有279種,隸屬29目,87科。其中魚類有4目10科32種,兩棲動物有22種,隸屬2目7科,爬行動物有45種,隸屬2目10科,鳥類有137種,隸屬14目41科,哺乳動物有43種,隸屬7目19科。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雲豹林麝白頸長尾雉3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白鷳、紅腹錦雞、勺雞、穿山甲等28種。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野生動物有164種,國際貿易公約保護動物37種,中國珍稀瀕危動物《紅皮書》中涉及的物種21種,湖南地方重點保護物種162種。另外,還有中日保護的候鳥38種、中澳保護的候鳥8種。

真菌

截至2013年,湖南高望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初步確定有大型真菌7目16科38屬61種,其中有16種為湖南新記錄。

湖南高望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景點有頂堂攬勝、金龍溪、大溪、黑洞溪、葛竹溪、麻溪等二十餘處。

旅遊線路

徒步路線

線路1:高望界——大溪——風雨橋——鯊魚溪碼頭坐船猛洞河,全程徒步12公里,2.5小時行船

線路2:高望界——黑洞溪碼頭坐船到猛洞河,全程徒步10公里,2.5小時行船

線路3:高望界——小溪——風雨橋——鯊魚溪坐船到猛洞河,全程12公里,2.5小時行船

騎行路線

高望界——茶頭灣——魚兒溪坐船到猛洞河,全程13公里,2.5小時行船

頂堂瞭望

站在頂堂處瞭望高望界,看到的是一盆放大了的山水叢林盆景,連綿不斷,挨挨擠擠,莽莽蒼蒼;一溝溝、一壟壟,如濤似浪,一峰險過一峰,一嶺綿長一嶺,滿眼碧綠,盪氣迴腸,墨綠中呈現出雲海日出之奇觀更是難得一見。

湖南高望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成立於2012年,截至2014年保護區管理局有工作人8人,機構人員編制「三定」待研究。根據呈報《湖南高望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方案》,高望界管理局內設辦公室、計劃財務科、資源保護科、科研宣教科、社會事務管理科、林業公安科、防火辦等7個職能機構,機構規格為副科級。

保護措施

加強防火知識宣傳教育

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高望界國有林場、羅依溪、岩頭寨、高峰、高望界等鄉鎮共出動森林防火宣傳車95台次,製作木版宣傳牌23塊,鐵牌標語107塊,石板標牌24條,紙張標語10000餘份,懸掛橫幅25條,發放《湖南高望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法規宣傳手冊》等宣傳資料6000餘份。

加大力度監管火源

嚴格野外用火審批制度,規範生產、施工用火,辦理野外生產用火許可證5份,且現場監督。一線護林員每月平均野外清山巡護22天,清除非法進山人員46人次,發現火災隱患13處,並全部整治到位,簽訂監護責任書38份。

健全裝備建設

制定出台科學撲火預案,組建半專業化撲火隊1支50人,組織森林撲火隊開展防火演練1次。完成森林防火標準化物資籌備庫建設,今年初新添置了一大批撲火裝備,從硬件上保障和提升了林火預防和撲救能力,組織對撲火知識和自救常識培訓2場120人次。同時,定期對撲火器具進行維修和維護。

完善督辦監察機制

重點防火期,管理局、國有林場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深入基層指導防火工作47次,羅依溪岩頭寨高峰高望界等鄉鎮駐村領導交叉深入到防火責任區督查防火工作18次,全面了解和掌握森林防火工作情況。高火險天氣,森林防火指揮部抽調工作人員3批26次,深入到各防火責任協助工作。

加強預警監測

加強了重點地段、重點林區、重點村寨監管,增強了巡邏人數和巡邏頻率,對往年火警頻發的高危地段均設立了警示牌。重點對痴、呆、傻人員、某些老年農民以及中小學生的等產生火警的特殊人群加強監管,加強野外火源監管。森林防火指揮部24小時值班的火警電話,撲火隊員和機關幹部手機24小時不關機,遇火警隨時報告,確保把火警消滅在萌芽狀態。

保護價值

湖南高望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動植物資源特別豐富,植物類型與植物群落多樣,有植物221科、976屬、2440種,國家一、二級保護植物有9種,有珍稀野生動物35種,是天然的「動植物基因庫」,是湘西自治州繼小溪之後的第二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