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温哥华市中心东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温哥华市中心东端
图片来自CBC

温哥华市中心东端英语:Downtown Eastside,简称DTES)是加拿大卑诗省温哥华市历史最悠久的社区之一。市中心东端狭义上可指布勒内湾缅街喜士定街和克拉克大道所包围之地带,亦即市政府划分市内近邻社区时所定下的边界[1];广义上市中心东端则可涵盖华埠煤气镇奥频海玛公园(前日本城所在)、士达孔拿、桑顿公园和胜利广场,以及以北沿岸的轻工业地带[2]

此处于温哥华开埠时曾经是市中心所在,而喜士定街夹歌杜华街更曾经是温哥华的主要购物区,[3][4][5][6]但商业活动逐渐往西移,而二战后更陆续出现都市衰退现象。现时该区饱受毒品交易、娼妓和治安等问题困扰,[7]更有称“全加拿大最贫困的邮区”[8]。该区有Insite毒品安全注射中心处理药物过量及毒品问题。该区房舍也随处可见其他地区少见的铁窗。1980至2000年代该区也发生了多宗妇女失踪案,其后罗伯特·皮克顿被控以当中六项二级谋杀罪名成立[9][10]。如何整顿该区成为温哥华市政府以至省政府和联邦政府近年来的棘手挑战。

居民比例

据2001年人口普查所示,市中心东端的广义覆盖范围内有16,590名居民,当中有23%为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5%来自越南,2%来自香港,14%来自其他国家。[2]普查数据显示区内10%居民为加拿大原住民,但《环球邮报》的报道则指出区内原住民人口达14%。[7]每户平均有1.3名居民,而82%居民为独居者。幼童(5岁以下)和年青人(5-19岁)分别占区内人口2%和8%,只达全市平均的一半。[2]

区内有67%居民符合低收入人士的定义,远高于全市平均的27%。受区内单身户数目的影响,区内的每户入息中位数为$12,084,只及全市中位数的30%。另外,区内完全依靠政府援助度日的居民达40%(全市平均为10%)。[2]


区域

在市中心东区散步,这是温哥华市中心的历史街区。曾经简称为东区,今天的市中心东区由几个区组成:胜利广场、黑斯廷斯走廊、唐人街、斯特拉斯科纳、日本城(又名奥本海默)、北黑斯廷斯、加斯敦和温哥华港——加拿大最大和最繁忙的港口.

位于未割让的萨利甚海岸领土上,这片土地的北面是布拉德湾,南面是福溪的前潮滩,东面和西面是曾经流经今天坎贝尔沟壑的前潮汐流之间和卡拉尔/哥伦比亚街。

今天的海岸萨利甚的祖先已经使用这个地区数千年,在大叶枫树之间建立季节性村庄:K'emk'emlay'/Q'umq'umal'ay(黑斯廷斯磨坊在 Dunlevy 和Burrard Inlet)和 Luq'luq'i/Lek'lek'i(枫叶广场,Gassy Jack 在那里设立了第一间沙龙)。三个沿海萨利甚原住民——玛斯昆族、斯阔米甚和 Tsleit-Waututh——在该地区行使重叠使用权,该地区是沿海和内陆国家之间的贸易路线枢纽。当时,福溪是今天的四倍。

盖斯镇被指定为国家历史遗址,是该社区最早的商业和住宅区。它包含从仓库转变为零售、办公室、画廊和“住宅和高档”住宅的 19 世纪建筑。盖斯镇又回到了该地区最新成员的所在地——翻新的伍德沃德综合大楼和西蒙弗雷泽大学当代艺术学院。

胜利广场的遗产和特色建筑——办公室和住宅——围绕著一座纪念碑,这座纪念碑是为了在战争中战斗和牺牲的人而建的。胜利广场一直是工人和社会事业、五一劳动斗争庆祝活动和阵亡将士纪念日仪式的集结点。

一百多年来,人们聚集在黑斯廷斯和美因的角落寻找失散的朋友、了解新闻并与社区建立联系。该街区 19 世纪的新建筑为低收入居民提供住房,卡内基社区中心是他们的起居室。

日本城曾经是一个熙熙攘攘、充满活力的日裔加拿大人社区的所在地。今天,它是该市最古老的建筑、家庭和老年人以及附近后院奥本海默公园的所在地。该公园曾经是温哥华唯一可以自由发表政治观点的地方,这座公园曾是该市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举办地,并且仍然是日裔加拿大人的聚集地。

唐人街是北美最古老的唐人街之一,是一个繁荣的购物区,拥有文物建筑、住宅公寓、商店和画廊,以及一座古典中国花园。已申请被指定为国家历史遗址。

Strathcona 是该市最密集的街区之一,是一个面向家庭的社区,拥有多样化、紧凑的房屋和社会住房,以及轻工业、街角杂货店和社区花园——一个世代相传的社区,可以在这里生活、工作、购物和娱乐。

参考资料

  1. 温哥华市政府网站 市中心东端社区页面. [2010-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8). 
  2. 2.0 2.1 2.2 2.3 2005/06 Downtown Eastside Community Monitoring Report (PDF). 10th Edition. City of Vancouver. Spring 2007 [2009-03-10]. 
  3. Milltown to Metroplis, Alan Morley
  4. Early Vancouver, J.S. "Skitt" Matthews
  5. Vancouver History website. [2020-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5). 
  6. Historical Atlas of Vancouver, Peter McDonald
  7. 7.0 7.1 Patrick Brethour. Exclusive demographic picture: A comparison of key statistics in the DTES, Vancouver, B.C. and Canada. 环球邮报. February 13, 2009 [2009-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11). 
  8. Canada's poorest postal code in for an Olympic clean-up? The Globe and Mail
  9. Pickton guilty on 6 counts of second-degree murder. [2010-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31). 
  10. Pickton found guilty on six counts of second-degree murder. [2010-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