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济尔哈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济尔哈朗(1599年-1655年6月11日),和硕庄亲王爱新觉罗·舒尔哈齐第六子;母为舒尔哈齐五娶福晋乌喇纳喇氏布干贝勒之女;努尔哈赤之侄。济尔哈朗受封为和硕郑亲王,是清朝“铁帽子王”之一。

生平简介

济尔哈朗自小就生活在努尔哈赤的宫中,由努尔哈赤加以抚养,所以他与努尔哈赤的儿子们关系很好,尤其是与皇太极的关系更是非同一般,从13岁起,他就跟随努尔哈赤南征北战,因战功封为贝勒。是努尔哈赤时期共柄国政的八大和硕贝勒之一,也是皇太极时代四大亲王之一。

明朝作战

初封和硕贝勒。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率兵攻蒙古巴林部、扎鲁特部。1627年他会同贝勒阿敏岳讬阿济格攻打朝鲜。后金兵攻入平壤城,朝鲜国王李倧请求议和。阿敏主张不予理睬,岳讬认为不可以这样。他也认为不宜再深入,军队应驻扎在平山城,以等待和议达成。果如所议,和议达成之后,后金兵班师回朝。同年,他又随皇太极征明,他们从广宁城出发,围攻锦州。他与莽古尔泰,偏师截击塔山明朝的运粮军队。之后又移师宁远,与明朝总兵满桂的军队相遇。两军激战,他受了伤,只是稍稍包扎了一下伤口,接著又投入了战斗,终于打败了满桂的大军。

1629年,他与德格类、岳讬、阿济格攻打明朝的锦州、宁远,烧毁了明朝存藏的物资粮食,为皇太极大举攻明创造了条件。随后,皇太极亲统大军,命他与岳讬攻打大安口。他统兵毁掉大安口的水门,乘夜进击,击退了明朝马兰营的援兵。次日,发现明军在山上建有两个营寨。他先攻拔这两个营寨,然后追歼马兰营的逃兵。这天,从辰时直到巳时,济尔哈朗连打了5仗,招降了马兰营、马兰口、大安口3处的明军。之后,他又领兵攻石门寨,击溃了明朝的援兵,石门寨的官民出城投降。旋即,他到遵化与皇太极的大军会合,然后进逼北京。他与阿巴泰攻打通州,烧毁了明军的船只,攻克了张家湾。   

胸怀大略,善于运筹

1630年,后金兵攻克永平之后,他奉命与萨哈廉统兵1万人驻守。在这期间,他检查仓库、检阅士兵、设置官吏,又招降了明朝道员白养粹、废员孟乔芳杨文魁。还派出使者传信,招降永平所属的州县。于是,滦州同知张文秀、迁安知县朱云台、副将王维城、参将马光远、守备李继全、千户钱奇志先后来降。面对纷繁复杂的局势,他总是那么胸怀大略,同时又善于运筹。

行事慎重,留守盛京

1631年,皇太极下诏让诸贝勒大臣直言时政。济尔哈朗上奏说:“过去,出现了很多冤狱,主要是官员造成的。现在应选择贤良,谨慎处理司法事务。”皇太极初设六部,就任命他来掌管刑部。1633年夏,皇太极征求诸贝勒大臣的意见,对攻打明朝、朝鲜、察哈尔三者,究竟应该先攻打谁。他上奏说:“对朝鲜,姑且与之互市,不必往征。明朝是我们的敌国,应攻取近京的几个城,长久驻扎,伺机进攻。另屯兵在山海关以东、锦州以西,不断袭扰而使他们不得休息。再分兵一半,在山海关前安营,一半绕到关后,内外夹攻,明朝势必左右为难。”一个时期,后金正是这样做的。皇太极见他一向行事慎重,在御驾亲征时总是让济尔哈朗留守盛京。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封他为和硕郑亲王。

开国元勋,辅帝亲政

1642年,济尔哈朗仍然围攻锦州。祖大寿派人前来请求投降、盟誓。他传话给祖大寿说:“我军围困此城,旦夕可取。怎么会与你盟誓,想要投降就投降,并非我勉强你。”祖大寿无奈之下,遂率众官前来军营投降。接下来,他又移军攻克了塔山,杏山城守军不久也开门出降。皇太极命他毁掉塔山、松山、杏山3城,然后班师凯旋。 1643年,年幼的顺治继位,他与多尔衮共同辅政。次年,多尔衮率兵入山海关,击退了李自成的农民军。9月,他护送顺治迁都北京。顺治旋封他为信义辅政叔王,赏赐给他黄金千两,白银万两,绸缎千匹。

大军凯旋

1647年,济尔哈朗因修建府第超过了规定,擅用铜狮、铜龟、铜鹤,被罢免了辅政的职务,不久又降为多罗郡王。次年,顺治又恢复了他和硕郑亲王的封爵。9月,他受命为定远大将军,率兵攻打湖广。途经山东,他镇压了曹县的义军,抓住了义军首领李化鲸、李名让、张学允。1649年,他率大军推进至湘潭,抓住了南明桂王的总督何腾蛟。他又分兵奔袭永兴、辰州、宝庆、宣庆、靖州、衡州,一直追杀到广西全州。还平定了道州、黎平府以及乌撒土司,先后攻克了60馀城。大军凯旋后,论功行赏,顺治赐给他黄金200两,白银2万两。   

提出了很多治理国家的建议

1655年,他上疏给顺治,提出了很多治理国家的建议。比如皇帝应与诸王大臣讨论政务得失,谘访兵民疾苦;录微功,弃小过;凡下诏令,必讲求顺人心,垂久远;立纲纪,延国祚(沿袭国家的福气) ,发扬淳厚之风;仿效前朝的起居注,记录皇帝之言行。顺治十分高兴并一一采纳了。

追赠谥号日“献”,命配享太庙

1655月,济尔哈朗突然一病不起,顺治亲往探视,眼含泪水说道:“上天为何不让朕叔长寿呢?”他命宫廷画工给济尔哈朗画了像。 济尔哈朗死后,葬于北京西直门外白石桥,终年57岁。顺治十分悲痛,特地罢朝7天,赐葬银万两,安排守墓人10户,还专门为他立碑。康熙十年(1671),追赠谥号日“献”。乾隆十九年(1754),人祀盛京贤王祠;四十三年(1778),乾隆追念他的功勋,命配享太庙。[1]


辅帝亲政12年中,主要做了三件事

福临即位,以明年为顺治元年(1644)。他虽然君临天下,毕竟只是一个幼童,国家大事全委托给两位叔父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在此后的12年中,济尔哈朗主要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辅助多尔衮,处理朝政。福临即位时,两人同为辅政王。尽管拥有崇高的军功、威望和地位,济尔哈朗为人很是低调。因此,福临继位以后,他主动要求将自己排在多尔衮前面的名次放到多尔衮之下。他在盛京尽心辅佐幼帝,多尔衮则率领大军攻明,直捣北京。顺治元年九月,济尔哈朗护驾进入北京。福临首先加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接著封济尔哈朗为信义辅政叔王。 短短几个月间,清朝的形势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多尔衮统率的清军,一路势如破竹,他的威望也如日东昇。迁都北京后,他还率领诸王大臣主动要求在礼仪上,大幅度提高多尔衮的待遇。同时也助长了多尔衮的野心,促使他不断以合法方式加强自己的权力。 多尔衮先是称叔父摄政王,接著称皇叔父摄政王,又称皇父摄政王,大权独揽,专擅自恣,最后连皇帝的印玺也搬到自己的家中。并以济尔哈朗的王府超标为由,罢黜了他的辅政王,换上了多铎。次年,又有人揭发他在皇太极死后,曾迎合两黄旗,赞同立肃亲王豪格为君。为此,他的爵位从亲王降为郡王。次月恢复了他的亲王爵。接著,多尔衮将济尔哈朗彻底排除出权力中枢,委派他为定远大将军,率师下湖广,与南明军队作战。济尔哈朗在湖南等地整整作战一年,顺治七年(1650)正月才凯旋回师。

第二件事,定罪多尔衮,还大政于帝。顺治七年十二月,多尔衮病死,只有39岁。多尔衮年纪轻轻,已成就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在此前的7年里,济尔哈朗在多尔衮面前,唯唯诺诺,加倍小心,仍免不了受排斥受打击。多尔衮撒手尘寰,他成为朝中资历最老、地位最高的亲王。于是,他审时度势,联合诸王参劾多尔衮一党,将大权归于顺治帝。这成为他一生中最光辉的业绩。    多尔衮摄政7年,重用亲信,诛除异己,在朝中形成盘根错节的关系。济尔哈朗清算其党羽,采取了循序渐进,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      第三件事,急流勇退,保持晚节。福临亲政时只有14岁,郑亲王济尔哈朗通过清算多尔衮一系,地位尊显,一时权势集于一身,而他也没有因为迅速膨胀的权利而利欲熏心,而是选择了功成身退,辅佐顺治亲政,放弃了炙手可热的权利。所以在福临亲政后,他的称号也只是“叔和硕郑亲王”,不再主掌朝政。福临对这位伯父则非常尊敬,凡他的上疏、建议,福临都认真对待,积极采纳。

===个人贡献=== 

顺治十二年,济尔哈朗去世,身后是崛起的大清王朝。纵观济尔哈朗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他因为从小与太宗一起长大,所以在父亲反叛后得以幸免于难,而且一直深受信任和重用。太宗即位后,他更是多次担当重任,仕途也是一路通顺。但是随著多尔衮的得势他的命运又有所转变,所幸的是他并没有和多尔衮有直接冲突,最终依靠军功东山再起。顺治掌权后更是礼遇有加,官位也是越来越高,直到死后也极尽哀荣。子孙有由此繁荣昌盛,成为舒尔哈齐一支中最强盛的一支。他经历了太祖、太宗、世祖三朝,到57岁寿终正寝时,其他同辈诸王早已先他而去。济尔哈朗的晚年,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生前死后,备极荣光。在清初诸王中,他虽不是最耀眼,但至少是最幸运的一位。

史书评价

“忠冠当时,功昭后世一云” “有贞臣之节,有良将之风” “亲历战阵,躬冒矢石,决策于万众之中,制胜于千里之外” “处忧患而不惊,肩弘钜而不乱。”

                               ——《明清史料》

[2]

郑亲王世袭表

  郑亲王家族在清代的地位十分显赫,是八大铁帽子王之一。郑亲王世爵17位。   第一代郑亲王济尔哈朗,舒尔哈齐第六子。崇德元年封郑亲王,顺治十二年薨,谥号献。   第二代郑亲王济度,济尔哈朗第二子。顺治八年封简郡王,十四年袭亲王,仍号简,十七年薨,谥号纯。   第三代郑亲王德塞,济度第三子。顺治十八年袭简亲王,康熙九年薨,谥号惠。   第四代郑亲王喇布,济度第二子。康熙九年袭简亲王,二十年薨。二十一年追削王爵。   第五代郑亲王雅布,济度第五子。康熙二十二年袭简亲王,四十年薨。谥号修。   第六代郑亲王雅尔江阿,雅布第一子。康熙四十一年袭简亲王,雍正四年革爵。   第七代神保住,雅布第十四子。雍正四年袭简亲王,乾隆十三年革爵。   第八代郑亲王德沛,舒尔哈齐第八子费扬武曾孙。乾隆十三年袭简亲王,十七年薨,谥号仪。   第九代郑亲王奇通哈,济尔哈朗第四子巴尔堪之孙。乾隆十七年袭简亲王,二十八年薨,号勤。   第十代郑亲王丰纳亨,奇通哈第一子。乾隆二十八年袭简亲王,四十年薨,谥号恪。   第十一代郑亲王积哈纳,丰纳亨第二子。乾隆四十一年袭简亲王,四十三年恢复郑亲王号,五十九年薨,谥号恭。   第十二代郑亲王乌尔恭哈,积哈纳第一子。乾隆五十九年袭郑亲王,道光二十六年薨,谥号慎。   第十三代郑亲王端华,乌尔恭哈第三子。道光二十六年袭郑亲王,咸丰十一年赐自尽,降世爵为不入八分辅国公。   第十四代郑亲王承志,奇通哈第四子经纳亨之曾孙。同治三年袭郑亲王,十年以罪革爵。   第十五代郑亲王庆至,积哈纳第二子爱仁之第四子。同治十年袭郑亲王,光绪四年薨,谥号顺。   第十六代郑亲王凯泰,庆至第二子。光绪四年袭郑亲王,二十六年薨,谥号恪。   第十七代郑亲王昭煦,凯泰子。光绪二十八年袭郑亲王。


参考资料

  • 清史稿》,卷二百十五 列传二 诸王一 显祖诸子 庄亲王舒尔哈齐 六子郑献亲王济尔哈朗
  • 郑亲王济尔哈朗家族
  • 知名人士简历>济尔哈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