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灵山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位于信阳市罗山县境内,是我国著名的佛教胜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山上共有七寺三庵,包括灵山寺、金顶寺、中佛寺、白佛寺白云寺龙牙寺险石寺圆通庵福全庵延寿庵。灵山佛教文化的源远流长,是一座颇为奇特的寺院,院内既有僧又有尼,全国独一无二。唐代建宁公主曾在灵山寺出家为尼,这一制度也是我国佛教界的一大奇观。唐、明两朝封其为国庙,宋、明两朝皇帝曾多次亲临灵山。

简介

灵山,最早叫八山,源于八座主要山峰。其最高峰叫霸山,海拔827.7米,古人误以为此峰为县境最高峰之故。因“八”、“霸”音近,后八山被混称为霸山。此山“每有云气覆顶必雨,验之信然”,其中一次高峰叫小灵山,自然与山名吻合,“灵”“霸”二字又同一“雨”头,故霸山之名渐被灵山取代。[1] 灵山,位于罗山县城西南面44公里处,与避暑胜地鸡公山遥遥相望。千年古刹灵山寺始建于北魏,距今有1500余年历史。灵山旧名为霸山,因为其“每有云气覆顶必雨,验之信然”,改称灵山。信阳灵山寺初由唐明皇李隆基之女修建(713年)皇姑故后,圣上前往降香,封为“国庙”。相传唐朝有一县令弃官出家,长途跋涉,到印度学习佛法,学成后返回灵山寺传经讲法。灵山山体面积40平方公里,主峰金顶海拔27.7米,为罗山县第二高峰。灵册山势奇伟,古刹掩藏,松竹繁茂,花草竟芳,山泉潺潺,鸟鸣婉转,云雾缭绕之外,更添了几分朦胧,几分神秘,几分新奇。

地理位置

罗山灵山寺位于河南省罗山县城涩港以南45公里处,西南分别与信阳鸡公山管理区、湖北省大悟县交界,东连鸡笼山,西邻鸡公山、南湾湖。

自然气候

灵山属北温带暖湿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年平均气温15℃左右,1月份平均气温1.7℃,7月份平均气温27℃。年均降雨量1149.7毫米,年均无霜期227天,年均日照2120小时,平均地温17.6℃,相对湿度71%,冬天严寒,夏无酷暑。

旅游景区

灵山集“泰山之雄、庐山之幽、华山之险、黄山之秀”于一体,山中奇石陡崖,别有洞天。灵山共有6大景区,108个景点。六大景区:灵山寺景区、逍遥洞景区、金顶景区、龙凤祥林景区、龙牙寺景区、九里落雁湖景区,景区总面积61.5平方公里。董寨鸟类自然保护区和九里落雁湖坐落在这里,是一处保存完好的生态旅游区。 灵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罗山县西南部境内,含六大景区:灵山寺景区、逍遥洞景区、金顶景区、龙凤祥林景区、龙牙寺景区、九里落雁湖景区,景区总面积61.5平方公里,西距京广铁路和107国道40公里,东至京九铁路50公里、开武公路28公里,北到信叶高速20公里、312国道30公里、南信(阳)叶(集)路10公里,南有旅游公路与鸡公山相连,京珠高速公路从灵山脚下通过并在涩港留有一出口,景区南边的2.5公里处另一出口也即将开放,罗山、伍家坡、鸡公山、大悟、信阳常有公交车来此。 自然景观遍布山林。奇石陡崖、千姿百态、相应成趣;幽谷密林长流水,瀑潭高悬天地惊,青天繁星风无尘;落雁九里渊鱼深,唉乃一声山水绿。据不完全统计,灵山共有大小瀑布36条,大小山洞72个,有名的奇石怪壁108处。其中,智慧姑娘像西方希腊神话中的雅典女神;险石造形神秘,体积巨大,惊险骇人,为天下第一奇石;“骆驼”仰首向天,巨大逼真,生动有趣;逍遥洞是洞连洞、洞叠洞神奇奥妙;仙人洞地处险峻,洞顶造型奇特,世所罕见;银洞飞瀑,集壮观、神秘、奇特、险峻为一体,堪称天下一绝九里落雁湖群山环抱,湖岸曲折有致,湖光山色相映生辉,灵蝴阴云,飘飘逸逸,仙气荡荡产八山神笔峰为天公造字,字分阴阳,笔划规整,结构神妙,令人不可思议……人山谷昕潺潺流水,登山顶者乱云飞渡,整个灵山仿若一个神奇的世界。

旅游指南

门票

全票50元。 免票政策:儿童身高1.2以下免票;70岁以上持身份证免费;现役军人持军官证免票,残疾人免票。 优惠政策:1.2—1.4米之间购儿童票25元;老人票60—69岁持身份证购老人票25元;在校大学生凭学生证半价25元。

开放时间

夏季8:00—17:30,冬季8:00—17:00

路线

信阳汽车站——东双河——灵山镇——灵山风景区 罗山汽车站——周党镇——灵山镇——灵山风景区 罗山汽车站——潘新镇——灵山镇——灵山风景区(最近线路) 另:京珠高速在灵山镇设有一出口,同时在灵山5公里处设有另一出口。

特产

罗山县旅游产品有优质信阳毛尖、信阳板栗、名贵中药材(如:桔梗、杜仲等)、优质山野菜(如:香菇、黑木耳、山菌薹、黄花菜、珍珠菜等)。

悠久历史

北宋·仁宗年间,有灵然禅师上奏圣上,国母信仰佛教,批该寺三年公粮(每年两万七千两银子)重新进行修建(实为仁宗到是山东省泰安市华丰镇灵山乡的灵山寺,想重修的也是华丰镇的,后来因为许多灵山寺重名,修成了本寺,以下同。),宋元祐二年(1087年)复修,明朝人张仲简有碑记。元朝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又重建,至正八年(1349年)由陈大用任主持。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往该寺降香,敕封住僧为金碧禅师,改名“圣寿禅寺”,并亲题匾额。同时还赐给这座寺院“半副弯驾”、金瓜、钺斧等仪杖,寺脊上装有龙头凤尾,称为“皇庙”。宣宗宣德七年(1432年),增建佛殿及钟鼓楼台。孝宗弘治七年(1494年)塑造白石佛像三尊、罗汉一堂,至武宗正德二年冬(1507年)落成。清圣祖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果英和尚留学印度归国带有梵石释迦牟尼造像及十八罗汉造像等,并对该寺再次重修。嘉庆后,历代为断修缮。民国年间,兵灾匪祸,修少毁多,已是断碑残刹,冷落萧条。 三月灵山古庙会:灵山庙会源于唐,盛于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为豫南最古老和最具生命力的庙会。灵山庙会历时一个月(农历2月28日至3月28日),规格高,内容丰富,特色突出,集“登山朝圣、旅游观光、民俗风情、民间艺术”于一体。唐明皇之女建宁公主出家灵山寺,大兴佛教,扩建庙宇,开灵山庙会之初;宋苏轼游历灵山并目睹了灵山庙会盛况,他豪情泼墨,赞不绝口,“灵山会未散,八部犹兴辉”。朱元璋三次农历三月初一上灵山,第三次上灵山时封灵山为“皇山”,灵山寺为“国庙”,是为灵山庙会鼎盛之时。庙会期间,灵山寺香火更加繁盛,朝拜者更是摩肩接踵,豫土楚风尽情演绎。现如今,罗山县人民政府和信阳市旅游局联合打造“灵山庙会”这一金字牌,致灵山庙会的规格更高,规模更宏大,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特色更鲜明,集登山朝圣、旅游观光、民俗风情展示、经贸和文化交流等于一体,会期长达月余,高峰期逛庙会者逾三万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获得巨大丰收。 灵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旧时有大小寺院13所,现存2所,其中灵山寺已有两千年历史,为佛教传入中国最早所建寺院之一。唐玄宗时曾被封为国庙;明太祖朱元璋曾到此降香,封当时的主持陈大用为金碧禅师,并亲笔为大寺题写“圣寿禅寺”匾额。现有大殿7层,僧民30余人。农历三月初一庙会,进山朝拜旅游者络绎不绝。 险要的地理位置,奇特的自然风光酿造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古时,因其山东南的九里关与今信阳境内的平靖关、武胜关合称冥或嘟塞,为天下九塞之一,北进中原商人楚,唯此三关可通,其东面山脚下就是著名的楚豫古道,故而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在此占山为王,落草为寇者有之;避兵匪,躲宫害者有之。 灵山秀丽的山色,奇异的景观,又产生了丰富的与之相关的风物文化,几乎景景有传说,石石有典故。这些传说和典故与景观相映生辉,将本来就秀丽、神奇的自然景观装点得更加秀丽和神奇。灵山还有一大特点,就是远近风传它有求必应,非常灵验,虽无科学道理,但信者甚众,有求必应的传闻颇多,有的求财求运者竟不惜跋涉数千里之遥。 据有关资料记载,灵山寺僧属临济正宗支派。这座寺院由金鼎(又名少华山)、大寺、中、南、北、马放沟等六部分组成,原有殿宇一百六十多间。朝拜、降香鼎盛之年可达三十多万人。灵山寺建筑布局结构严整,六座大殿依山势呈梯形由低到高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现有六间前大殿、三间祖师殿、五间大佛殿、三间法堂、五间祭仙宫、五间五星殿、共计三十间。六座大殿分别供有各种仙佛造像:欢乐殿供关公,祖师殿供达摩,大佛殿供释迦,法堂供罗汉,祭仙宫供上、下八仙,五星殿供玉皇大帝和魁星。显示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特点。 灵山寺在印度和东南亚国家中颇有声望。1962年,印度总理尼赫鲁访华期间,曾提出往该寺瞻仰,因当时交通不便,末能成行。“文革”期间,各种佛像砸毁贻尽,金鼎殿宇全部拆毁,唯“圣寿禅寺”四字保存至今。现在的寺门匾额为原全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亲笔所写。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