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熱帶輻合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熱帶輻合帶

熱帶輻合帶(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 ITCZ) 是南北兩半球信風氣流形成的輻合地帶,又稱為赤道輻合帶。由於輻合帶區的氣壓值比附近地區的低,也稱為赤道低壓帶或赤道槽等。它是熱帶地區主要的、持久的、具有行星尺度的大型天氣系統,其生消、強弱、移動和變化,對熱帶地區長、中、短期天氣變化影響極大。

簡介

季風輻合帶是指在北半球夏季,來自南半球的東南風越過赤道後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轉為西南風,其前沿與北半球的偏東風交匯形成的熱帶輻合帶,其特點是位置有明顯的季節變化,氣流輻合強, 常有熱帶天氣系統生成,如熱帶雲團、熱帶氣旋等。季風輻合帶主要出現在南亞到西太平洋一帶,它的構成和季風緊密相連,主要特徵是風向切變大。在北半球,季風槽型輻合帶的北側是東風或東北風,南側是西風或西南風;在南半球,其向赤道側是西風或西北風,向極地側是東風或東南風。這種輻合帶在由西風到東風的過搜區中,風速通常都比較小,所以也有人稱其為" 赤道無風帶"(Doldrums)。

評價

熱帶輻合帶是全球主要熱源區,主要有三種形成的機制:①海溫作用。熱帶輻合帶總有向暖海溫區移動的趨勢。②第二類條件(性)不穩定機制。如像颱風發生髮展的機制一樣,只要低空輻合帶南側的西南風加強,形成輻合和氣旋性渦度帶,依靠邊界層摩擦輻合和水汽潛熱的釋放,可以使大範圍對流雲系不斷自身激發發展起來。③邊界層臨界緯度機制。前兩種機制在緯向對稱即無波動作用時亦可生成,但實際狀態是熱帶輻合帶上常疊加有波動。理論證明:實際發生的波動其角頻率在某一緯度若和科里奧利參數的頻率相同,則在該緯度的邊界層內將產生很大的上升運動,形成輻合帶,這個緯度即稱臨界緯度,實際計算約在北緯10°。[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