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牛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牛油(动物性奶油 butter) ,奶油俗称牛油,意为从牛奶中提取的油脂,此指butter fat而言。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脂肪油,白色固体或半固体。含有三种脂肪酸的组成比例为:饱和脂肪酸61.8,单不饱和脂肪酸34.0,多不饱和脂肪酸4.5。粗牛脂多用作肥皂、脂肪酸、油滑脂等工业原料。新鲜的牛脂油经过精制提炼后可作糕点及食品,也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保健食品。

牛油这个词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牛乳制品,二是指从牛的脂肪组织里提炼出来的油脂。两种含义容易混淆。第一种含义:黄油,英文名为butter或butter fat。第二种含义:从牛的脂肪组织里提炼出来的油脂,英文名为beef tallow。[1]

基本资料

  • 中文名:牛油(niu you)
  • 外文名:beef tallow
  • 类    型:牛乳制品
  • 营养成份:维生素,矿物质
  • 营养价值:牛油可治各种疮疥癣等所致的白斑秃病。

营养成份

  • 从营养组成来看,牛油果并不像一种水果,因为很少有哪种水果有这么高的脂肪(15.3g/100g,与猪肉相当,而普通水果一般没有脂肪蛋白质),还同时有一定量蛋白质的。当然除了牛油果水果里还有另外一个奇葩就是榴莲,榴莲蛋白质(2.6g/100g)和脂肪(4.7g/100g)也是比较高的。
  • 从它与苹果的对比可以发现,营养上来讲它的蛋白质和钾是比较突出的优点,但同时高脂肪(高热量、高脂肪还想减肥!)是其缺点。
  • 虽然脂肪高,但是很多卖牛油果的又会说它的脂肪不同于一般的脂肪,因而大肆夸张其健康作用。因牛油果与其他水果的主要区别就在于脂肪,所以牛油果“神奇”与否主要看它的脂肪是否有其宣传的种种功效。
  • 牛油果的脂肪类型属于单不饱和脂肪为主(油酸占到了61%,橄榄油主要就是这种脂肪酸),油酸只能说算是一种比较健康的油脂,但不要对其保健作用期望值太高,更别指望它能减肥(一个中等大小的牛油果热量就是200kcal,相当于一小碗米饭的热量),尤其对于儿童来讲,它不是一种必须脂肪酸。
  • 维生素:牛油是维生素A的丰富来源,而且容易吸收。牛油同时含有其他脂溶性维生素(e,k和d)。
  • 矿物质:牛油富含微量元素,尤其是硒,这是很强的抗氧化物。牛油所含的硒比大蒜还多。牛油也含有碘,这是甲状腺所需的物质。( 维生素A也是甲状腺所需)
  • 脂肪酸:牛油含有相当可观的酪酸(butyric acid),它可作为大肠的能源。此种脂肪酸也是已知的抗癌物质。 另一种中链脂肪酸,月桂酸(lauric acid),具有抗细菌和抗霉菌的作用。牛油也含有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具防癌作用。牛油有少量但均衡比例的人体必需脂肪酸omega-3 和omega-6。
  • 醣化神经磷脂(glycosphingolipids):这是特别的脂肪酸,具有抵御肠胃感染的作用,尤其是在儿童和老年人。
  • 胆固醇:无论你对胆固醇有多么不好的印象,但胆固醇是维持肠道健康、脑部和神经发育所必需的。母乳可是富含饱和油和胆固醇的。

牛油食谱

杏仁牛油曲奇

  • 材料

牛油250克、鸡蛋2只、砂糖100克、杏仁片100克、面粉330克

  • 做法

1、牛油、糖用打蛋器打至微黄色; 2、加入鸡蛋(每次放一只,混合后再放入另一只); 3、加入已筛好的面粉,最后加入杏仁片; 4、将面团入雪柜雪硬,切片; 5、用200℃焗15分钟。

小蛋糕

  • 材料

直径6 ~ 7cm的布丁杯8个、面粉 150g 、牛油 150g 、砂糖 150g 、鸡蛋 3个

  • 做法

1、将烤箱设定在180℃预热; 2、将牛油倒入碗里用木匙搅拌,再加入砂糖和鸡蛋均匀搅拌; 3、将过筛后的面粉倒入(2)中搅拌; 4、在布丁杯中铺上纸杯,再将(3)倒入; 5、将(4)放入烤箱烤大约15分钟,把竹签插入蛋糕中再拔起,若没有沾任何东西就完成了。

牛油拌饭

牛油图片

“简单的牛油拌饭,是在热腾腾的白]米饭上面,放上一小块牛油,用米饭的热气把它蒸化,再加上一点点酱油,一点点就好。” ——《深夜食堂》 牛油拌饭,是《深夜食堂》里的一个单元,所谓的牛油拌饭,就是在热米饭里埋入一小块牛油,然后加入几滴酱油,搅拌均匀之后吃。中国也有类似做法,叫做猪油拌饭,就是把牛油换成猪油而已。大抵这是贫寒人家的吃法,米饭掺和了酱油的咸鲜和猪油牛油的油香,便容易下咽,不需要什么下饭小菜了。[2]

食疗作用

  • 牛脂含有多种饱和脂肪酸如棕榈酸和肉豆蔻酸等,只有少量不饱和脂肪酸,亦不适宜于长期食用。牛脂味甘、性温、有微毒;可治各种疮疥癣等所致的白斑秃病。可以加入面类制品中,但是不宜多食,因有诱发旧病老疮等复发之患。[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