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甘薯瘟病

甘薯瘟病

甘薯瘟病
原圖鏈接

甘薯瘟病在甘薯各生育期均可发病,表现不同症状。苗期染病株高20cm左右顶端1~3片叶萎蔫,后整株枯萎褐变,基部黑烂;成株期染病见于定植后,健苗栽后半个月前后显症,维管束具黄褐色条纹,病株于晴天中午萎蔫呈青枯状,发病后期各节上的须根黑烂,易脱皮,纵切基部维管束具黄褐色条纹。

甘薯瘟病-基本信息

中文名:甘薯瘟病甘薯瘟病病株别名:细菌性枯萎病、青枯病

病原中文名:青枯假单胞菌

病原拉丁学名:Pseudomonassolanacearumpv.batatae(Smith)Smith

病害类型:细菌

主要危害作物:甘薯

甘薯瘟病
原圖鏈接

主要为害部位:全株

目录

简介

甘薯的一种重要细菌病害。属国内检疫对象。病原菌为原核生物界的茄科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Smith) Smith〕。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病株萎蔫,茎和薯块维管束呈黄褐色,乳汁减少,重病株根系和薯块腐烂,病薯汁苦。病菌借薯块、薯苗、土壤和流水传播。高温高湿、排水不良有利发病。可采取种植抗病品种、选用无病种苗、实行水旱轮作2~3年等防治措施。[1]

危害症状

甘薯瘟病在甘薯各生育期均可发病,表现不同症状。苗期染病株高20cm左右顶端1~3片叶萎蔫,后整株枯萎褐变,基部黑烂;成株期染病见于定植后,健苗栽后半个月前后显症,维管束具黄褐色条纹,病株于晴天中午萎蔫呈青枯状,发病后期各节上的须根黑烂,易脱皮,纵切基部维管束具黄褐色条纹。薯块染病轻者薯蒂、尾根呈水渍状变褐,较重者薯皮现黄褐色斑,横切面生黄褐色斑块,纵切面有黄褐色条纹,严重时薯皮上现黑褐色水渍状斑块,薯肉变为黄褐色,维管束四周组织腐烂成空腔或全部烂掉。该病叶色不变黄萎垂、茎部不膨大、无纵裂。别于蔓割病。[2]

甘薯瘟病-形态特征

菌体短杆状,单细胞,两端圆,单生或双生,极生1~4根鞭毛,大小0.9~2.0×0.5~0.8(pm)。在肉汁胨蔗糖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圆形或不整形,污白色或暗色至黑褐色,稍隆起,平滑具亮光,革兰氏染色阴性。除侵染甘薯外,还可侵染马铃薯番茄茄子辣椒等。在田间发现病株时可剥开未烂表皮,用刀片把维管柬组织切成薄片置于载玻片上,滴上一滴水,1分钟后,病组织附近溢出细菌,通过镜检可进行初步鉴定。

传播途径

病原细菌可在土中存活1~3年,是主要初侵染源,病苗、病薯、病土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灌溉水、粪肥也可传病。

发生规律

本身薯种、薯苗带毒。甘薯小象甲也可携带病菌传播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生,雨水频繁的条件下繁殖得最快:山坡旱地发病轻,平地洼地发病重,黏重地水稻土,比疏松砂壤土发病重,微酸性的土壤,发病较重轻病地在灌水后病情扩展迅速。连作地、与茄科作物轮作的地块,发病重秋薯比冬薯发病重。

发病条件

生产上4~5月气温22~28℃、湿度高易发病,低洼地、酸性土壤、连作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

严格执行检疫制度

确定疫区和保护区,严格执行检疫法规。无病区要自行留种育苗,不要从病区引进种薯和种苗。病区不要把薯块、薯苗外运或出售,以防病害扩大蔓延。

对可疑薯苗,可试用薯苗浓缩浸出液接种番茄枝叶检测法:薯苗洗净并表面消毒后剪碎,加一倍量无菌水浸渍一小时,过滤后离心浓缩10分钟,针刺接种番茄叶液或大叶脉,30℃饱和湿空下培养,24小时后观察,如接种部位叶片组织水烂萎垂,说明薯苗带有甘薯瘟病原菌。

选用抗病良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有效的防治方法。据报导,抗病力较强的品种有广薯14号广薯15号,广薯16号、南京92、选一、湘农黄皮、华北48、华北40等,种植地区可以因地制宜推广应用。

培育无病种苗

在贯彻“四自一辅”的种子工作方针的同时,必须在无病地选留无病薯种和培育无病薯苗,使甘薯田尽量做到净地、净苗、净肥、净水,从各方面防止病菌传播危害。

选无病薯块的方法是,在收获时,到田间选收健株的薯块留作种用,育苗时用锋利的小刀横切薯块两端,切口如不变色是无病薯(如切口见有黄褐色斑点的都应淘汰而不能作种用),然后种薯用热草木灰烫过后种植。

苗床要远离病区,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质不太粘重的水稻田或新开荒地育苗。在剪苗种植时,要注意剔除病苗,选取无病苗栽种。

实行轮作,避免连作

病区凡有水灌溉的田地,最好限量与水稻轮作。旱地可与高粱、玉米、豆类、木薯甘蔗等轮作,但不能与马铃薯、番茄、茄子、辣椒和烟草等作物轮作。

加强栽培管理

病区应注意田间卫生,根据可能在甘薯种植前犁翻晒土10天以上,犁耕时每亩可施石灰75-100千克,以减少菌源。薯田要认真做好排灌工作,切勿积水淹灌,还要注意不使病田水流入无病田,以防止流水传播。一旦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集中烧毁,撒石灰粉或石硫合剂处理病株附近土壤。

收获时,必须把病藤、病薯等全部集中烧掉或挖坑深埋,不要随便乱丢,如用作饲料,必须煮熟,不能生喂;如作堆肥,则应堆沤腐熟后施于水田中,不能施在旱地里,以免饲料或粪肥带菌传播。注意防除小象岬、茎螟等害虫,减少传播与发病。

药剂处理

抓住消毒处理关键环节和田间发病初始期做好药剂控制。种薯及其工具可用99%高锰酸钾晶体1000倍液浸10分钟;种苗在扦插前既可采用种薯消毒办法,也可采用80%乙蒜素乳油500倍液浸苗基部10分钟,以促进伤口愈合。此外,在田间发病前或暴风雨过后即选用对口药剂喷施预防。可选用20%噻菌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或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施,连续防治2-3次。


相关视频

马铃薯病害视频

4.1马铃薯病毒病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