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生死关头 (小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生死关头 (小说)
图片来自mashreghnews

生死关头》(英语:Live and Let Die)是英国作家伊恩·弗莱明创作的第二本詹姆斯·邦德系列小说,故事以伦敦、美国和牙买加为背景,1954年4月5日经乔纳森·凯普出版社在英国首发。前作《皇家赌场》出版前,弗莱明就在牙买加的黄金眼庄园完成本作,书中大部分背景源自他在美国的经历和对牙买加的了解。

小说围绕邦德追捕“老大”展开,此人不但是巫毒教和美国犯罪团伙头目,还是苏联反情报组织“间谍之死”特工,对第一世界威胁很大。邦德调查期间得到老大手下女算命师索丽泰尔和中央情报局特工费利克斯·雷特帮助,发现老大把十七世纪金币走私到美国为苏联间谍活动融资。弗莱明动笔前与夫人沿二战期间走过的路线在美国和牙买加实地考察,小说主题包括冷战中东西方集团的斗争,英美关系,种族关系,以及《皇家赌场》就开始探讨的善恶对抗等。

与《皇家赌场》类似,小说在英国上市后非常热销并且赢得评论界普遍赞誉;但在美国同样严重滞销,评价也远不及本土。小说至今已改编成多种媒体作品,首先是1958至1959年《每日快报》的连环漫画,后又在1973年改编成同名电影,是罗杰·摩尔首次扮演邦德,也是詹姆斯·邦德系列电影的第八弹。小说中的部分元素后来纳入其他邦德片,分别是1981年的《铁金刚勇破海龙帮》和1989年的《铁金刚勇战杀人狂魔》。

内容简介

英国秘密情报局主管M派手下特工詹姆斯·邦德(代号“007”)前往纽约,调查人称“老大”的苏联反情报组织“间谍之死”(SMERSH)特工兼巫毒教首脑,秘密情报局怀疑此人通过出售十七世纪金币来为苏联在美洲的间谍作业融资。纽约哈莱姆佛罗里达州都曾出现这种金币,估计源自海盗亨利·摩根埋在牙买加的财宝。

邦德在纽约与中央情报局特工费利克斯·雷特Felix Leiter)见面,两人在“老大”位于哈莱姆的夜总会调查时被俘。老大审问邦德时叫出会算命的手下索丽泰尔(Solitaire,意为“接龙”),判断邦德是否吐实。索丽泰尔谎称邦德说的是实话,老大决定释放两人,但打断邦德的一根手指。邦德在离开的路上杀死老大多名手下,雷特基本没受伤,因为看守也像他一样喜欢爵士乐。

索丽泰尔离开老大后联系邦德,两人乘火车前往佛罗里达州圣彼德斯堡与雷特会合。两名特工在老大用来存放异国鱼类的仓库调查,索丽泰尔被老大的爪牙绑架。雷特后来独自返回仓库,但不知是因踏入陷阱还是被俘而落入鲨鱼池,虽未丧命但也被咬掉一手一脚。邦德在安全屋找到雷特,发现他胸口钉有纸条:“非和别人过不去就是这种下场。”邦德前往仓库调查,发现老大把金币藏在有毒热带鱼的鱼缸底部,把鱼缸运入美国来走私金币。邦德遭遇老大的枪手攻击,但设法令对方掉进鲨鱼池。

邦德抵达牙买加后与当地渔民库洛(Quarrel)及秘密情报局驻牙买加分部主管约翰·斯特兰威斯(John Strangways)见面。库洛带邦德在当地练习水肺潜水,邦德游过鲨鱼和梭子鱼出没海域抵达老大的岛,在游艇上安装吸附雷后再度被老大所擒。老大把邦德和索丽泰尔绑在游艇后面,计划像往常一样去喂鲨鱼,只不过投放的食物是两个活人。

就在两人要被拖到遍布珊瑚礁[1] 的浅水区时,邦德安装的吸附雷爆炸,他和索丽泰尔仅受轻伤,老大虽未被炸死,但很快就被鲨鱼和棱子鱼分食。库洛很快赶到,救出邦德和索丽泰尔。

背景

1952年1至3月,英国新闻工作者伊恩·弗莱明在牙买加黄金眼庄园Goldeneye)完成处女作《皇家赌场》,小说非常热销,出版社马上与作者订下三本新作的合同。接下来他开始为创作《生死关头》研究,并在1953年1月完成新作,此时《皇家赌场》尚未出版,四个月后,他的第二本小说上市。弗莱明曾于1943年7月与朋友伊瓦尔·布莱斯(Ivar Bryce)首度抵达牙买加,为《生死关头》研究期间,他又和夫人安(Ann)重温昔日路线,先乘飞机到纽约,再搭银陨号({Silver Meteor)火车前往佛罗里达州圣彼德斯堡,最后坐飞机至牙买加。 与妻子抵达黄金眼庄园后,弗莱明立即投入第二本邦德小说的创作。1963年5月,他在《书与书虫》(Books and Bookmen)杂志介绍写作技巧,自称“早上大概写三个钟头……晚上六到七点再写一小时。我从不修改,也从不回头检视写出来的东西……照我的办法,你一天也能写两千字”。就像《皇家赌场》一样,弗莱明也请朋友兼作家威廉·普洛默William Plomer)审核《生死关头》的手稿,普洛默对新作很满意,告诉作者“新书就像吸附雷一样紧抓读者,结局非常震撼”。1953年5月乘伊利莎白皇后号邮轮前往美国期间,弗莱明用五天时间校对小说。

弗莱明起初当算让本作比处女作更严肃,情节主体是对邪恶本质的思考,所以一度为书起名《殡仪馆的风》(The Undertaker's Wind)。书中这种“殡仪馆的风”属于比喻,意指能“清除(牙买加)一切邪恶风气的风”。

参考文献

  1. 珊瑚礁,greenpe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