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城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番城街道,隸屬於河南省信陽市固始縣,地處固始縣中部,東與沙河鋪鄉隔史河相望,南與秀水街道相連,西與楊集鄉毗鄰,北隔灌河與洪埠鄉相望。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2.24千米,南北最大距離7.37千米,總面積74.87平方千米。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46501人。[1]
明朝,屬中和鄉南隅里、西隅里、西曲里、北隅里和東曲里。清朝,分屬川山里、西曲里、官莊裡、東曲里。1961年,屬城郊區。1962年7月,改城郊公社。1983年,改城郊鄉。2011年8月,撤鄉分設番城街道辦事處。截至2020年6月,番城街道下轄22個社區。
2011年,番城街道財政總收入1320萬元,比上年增長11%;地方財政收入1084萬元,比上年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7156元。
中文名:番城街道
行政區類別:街道
所屬地區:河南省信陽市固始縣
地理位置:固始縣中部
面 積:74.87 km²
下轄地區:22個社區
政府駐地:鳳凰大道西段北側
電話區號:0376
郵政區碼:465200
車牌代碼:豫S
人 口:46501人(2011年)
歷史沿革
明朝,屬中和鄉南隅里、西隅里、西曲里、北隅里和東曲里。
清朝,分屬川山里、西曲里、官莊裡、東曲里。
民國初,大部屬城關區,西部屬胡族區,西北部屬楊集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大部分屬孝義鄉,西北灌河東南岸一帶屬道超鄉。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屬城關區。
1951年,分屬城關、汪棚、胡族、道超、洪埠等區。
1952年,分屬洪埠區、道超區。
1955年,分屬洪埠區、汪棚區。
1956年8月,分屬汪廟、南大橋、汪棚、陽關鋪等鄉。
1958年9月,屬鋼鐵公社(駐城關北后街東側)。
1959年9月,屬城郊(大)公社。
1961年,屬城郊區。
1962年7月,改城郊公社。
1983年,改城郊鄉。
2011年8月,撤鄉分設番城街道辦事處。
行政區劃
2011年末,番城街道轄汪廟、大棚、陳廟、六里棚、瓦房、六里廟、香樟苑、湖畔春天、仁里9個居民居委會,陳圍、淮堰、大寨、周集、學堂、東廟、關廟、仰廟、十里井9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30個居民小組、88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番城街道下轄22個社區。街道辦事處位於鳳凰大道西段北側。
人口
2011年末,番城街道轄區總人口46501人,城鎮常住人口40289人,城鎮化率86.6%,另有流動人口51631人。總人口中,男性24120人,占51.87%;女性22381人,占48.13%; 14歲以下10849人,占23.33%; 15~64歲32551人,占70%;65歲以上3101人,占6.67%。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46361人,占99.7%;有回、朝鮮、滿、彝4個少數民族。
經濟
綜述
2011年,番城街道財政總收入1320萬元,比上年增長11%;地方財政收入1084萬元,比上年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7156元。
農業
番城街道有農業耕地面積27791畝,人均0.59畝;林地面積3305畝。2011年末,農業總產值2.15億元,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20.1%;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1395.5噸,人均245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油料作物等。2011年,油料作物種植面積9000畝,產量1170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生產肉類3950噸,其中豬肉3896噸,牛肉21噸,羊肉33噸,禽蛋3463噸,畜牧業總產值903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2%。
截至2011年末,番城街道累計造林28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228萬株,活立木蓄積量5600萬立方米。漁業以淡水養殖為主,可用於水產養殖的淡水水面4.32平方千米。魚塘養殖面積320公頃,產量400噸。2011年,大型農業機械400台(輛)。
工業
2011年,番城街道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6家,職工289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0.6億元,比上年增長2%。
商業
2011年末,番城街道有商業網點2715個,職工7001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3億元,比上年增長1.9%。
金融
2011年,番城街道各類存款餘額9.1億元,比上年增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