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癆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癆瘵

別 稱:肺癆

就診科室:感染科

多發群體:有與肺癆病人

長期密切接觸史而體質虛弱的人
常見病因:外因系指癆蟲傳染侵襲

內因是指由稟賦不足、酒色勞倦

病後失調、營養不足等
常見症狀:疲勞乏力、咳嗽或乾咳

咯血、潮熱、盜汗

形體明顯削瘦、食欲不振等

癆瘵是由於癆蟲侵襲肺葉而引起的一種具有傳染性的慢性虛弱疾患,或稱肺癆、屍注、轉注、勞注、勞疰、蟲疰以及急癆、勞瘵骨蒸等。以咳嗽、咯血、潮熱盜汗及胸痛、身體逐漸消瘦為主要臨床特徵,如《明醫雜著》所載:「睡中盜汗,午後發熱,哈哈咳嗽,倦怠無力,飲食少進,甚則痰涎帶血,咯吐出血,或咳血、吐血、衄血,身熱,脈沉數,肌肉消瘦,此名癆瘵。」現代醫學之肺結核病,以及肺外結核與本病表現相同的,都可稱之癆瘵。 [1]

病因病機

癆瘵的致病因素不外內外兩端,外因系指癆蟲傳染侵襲,內因是指由稟賦不足、酒色勞倦、病後失調、營養不足等所致的正氣虛弱,兩者往往互為因果,因正氣先傷,體虛不復,則癆蟲乘虛侵入,癆蟲蝕肺,肺陰不足,熱傷肺絡則見乾咳、咯血、咽燥等症。肺虛不能輸布津液,腎失資生之源,則病及於腎,腎陰不足,虛火擾動,則見骨蒸潮熱,男子夢遺失精,女子閉經,甚則真陰不足,心肝火旺,上走於肺,消灼肺陰,則見盜汗不寐,煩躁善怒,胸脅疼痛等症。肺虛又要耗奪母氣的自養,則病及於脾,脾虛氣弱,而見氣短,乏力、納少、便溏等症。總之,本病始多為陰液虧損,病在於肺,繼則陰虛火旺,肺腎同病或氣陰兩虛,肺脾同病。進而可發展為陰損及陽,陰陽俱虛,肺脾腎三髒交虧。 [2]

臨床表現

本病多發於有與肺癆病人長期密切接觸史而體質虛弱的人,以疲勞乏力咳嗽乾咳咯血潮熱盜汗形體明顯削瘦食欲不振為主要表現。後期可出現聲音嘶啞、面浮肢腫、心慌唇紫、五更泄瀉、口舌糜爛、大肉盡脫、男子遺精、女子經閉等症狀。古有五癆的描述:

肺癆

短氣,面腫不聞香臭。

肝癆

面目干黑,口苦,精神不守,恐懼,不能獨臥,目視不明。

心癆

忽喜忘,大便苦難,時或溏瀉,口中生瘡。

脾癆

舌本苦直,不能咽唾。

腎癆

背難以仰,小便黃赤,時有餘瀝,莖內痛,陰濕囊生瘡,小腹滿急。 [3]

辨證施治

癆瘵主乎陰虛,在癆蟲的侵襲下,其發展過程是由肺陰虛至陰虛火旺,再至肺脾氣陰兩虛,最後陰陽俱損,所以治療原則不外乎補虛培元和抗癆殺蟲兩端,如《醫學正傳∙勞極》所言:「一則殺其蟲以絕其根本,一則補其虛以復其真元」。根據病機可分為以下四型進行施治:

肺陰虧損

癆瘵治療
原圖鏈接

(1)證候 乾咳,咳聲短促,或咯少量黏痰,或痰中帶血絲,胸部隱痛,手足心熱,潮熱盜汗,口乾咽燥,食少乏力,舌邊紅苔少薄白或無苔,脈細數。

(2)治則 滋陰潤肺。

(3)主方 月華丸加減。

(4)方藥 沙參、麥冬、阿膠、天冬、山藥、生地、熟地、三七、百部、川貝母、黃精、白芨、百合、杏仁。 咯血較多者加仙鶴草、白茅根、藕節炭、血餘炭、雲南白藥等;潮熱不退可加銀柴胡、青蒿、胡黃連、地骨皮、功勞葉、鱉甲等;音啞加木蝴蝶、鳳凰衣、蟬蛻等。

虛火灼肺

(1)證候 嗆咳氣急,痰少質黏,時咯鮮血,或痰中帶血,骨蒸潮熱,顴紅盜汗,五心煩熱,心煩失眠,胸脅掣痛,身體日瘦,舌紅而干,苔薄黃而剝,脈細數。

(2)治則 滋陰降火。

(3)主方 百合固金湯合秦艽鱉甲散加減。

(4)方藥 百合、生地、熟地、玄參、川貝母、丹皮、桔梗、甘草、麥冬、白芍、當歸、秦艽、鱉甲、銀柴胡、青蒿、三七。 盜汗多加浮小麥、烏梅、煅牡蠣、煅龍骨等,痰黃黏稠者加黃芩、瓜蔞、桑白皮、天花粉、知母等。

氣陰兩虛

龜肉味甘,咸平,性溫,有強腎補心壯陽之功,主治癆瘵骨.
原圖鏈接

(1)證候 咳嗽無力,氣短聲低,咳痰清稀色白,偶有咯血,自汗盜汗,潮熱畏風寒,納呆便溏,顴紅面白,舌質光淡,邊有齒痕,苔薄,脈細弱而數。

(2)治則 益氣養陰。

(3)主方 參苓白朮散加減。

(4)方藥 黨參、白朮、生薏苡仁、砂仁、桔梗、山藥、扁豆、陳皮、沙參、熟地、白芍、當歸、茯苓、麥冬。

陰陽虛損

(1)證候 咳逆喘息,心慌氣短,咳痰色白有沫,或夾血絲,潮熱盜汗,聲嘶失音,面浮肢腫,形寒,唇紫,五更泄瀉,口舌生糜,大肉盡脫,男子遺精陽痿,女子經閉,苔黃而剝,舌質光少津,脈微細而數,或虛大無力。

(2)治則 滋陰補陽。

(3)主方 補天大造丸加減。

(4)[[方藥 人參、生黃芪、白朮、山藥、麥冬、生地、五味子、阿膠、當歸、枸杞子、山萸肉、龜板、鹿角膠、紫河車。 氣陰虛甚,兼內有淤血,肌膚甲錯可合用大黃蟄蟲丸。腎虛氣喘者加鐘乳石、訶子、紫石英、冬蟲夏草。 [4]

預防

癆瘵病人身死之後,多遭傳染,甚而滅門,名曰傳屍癆,預防可用艾柱每日兩腰眼各灸七壯。平時禁煙酒、慎房事、怡情志、適飲食。 [5]

參考來源

  • 劉立公. 癆瘵的古代針灸治療特點分析. 《 中國針灸 》 , 2005
  • 吳曦. 喻昌《醫門法律》論治癆瘵. 《 貴陽中醫學院學報 》 , 2009

文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