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壽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壽彝
出生 1909年
河南開封
逝世 2000年
國籍 中國
別名 字肇倫,又名哲瑪魯丁
民族 回族
教育程度 燕京大學國學研究所
職業 歷史學家
知名作品中國通史
史學概論
中國史學史
信仰 共產主義

白壽彝(1909年-2000年),回族,河南開封人,中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光明日報》[1]白壽彝出生於一個商人家庭,在北平燕京大學國學研究所攻讀中國哲學史。

人物生平

早期經歷

  • 1909年2月19日白壽彝出生於河南省開封市,12歲入開封教會學校聖安德烈中學。
  • 1925年考入上海文治大學,不久轉學到河南中州大學文科二年級讀書,受到著名哲學家馮友蘭的直接教誨。
  • 1932年獲得燕京大學國學研究所哲學史碩士學位,旋即被聘為北平研究院歷史研究所及禹貢學會編輯。
  • 1928年,白壽彝在上海《民國日報》4月23日《覺悟》版上發表了《整理國故介紹歐化的必要和應取的方向》。這是白壽彝公開發表的第一篇論文。當時,整理國故和全盤西化的爭論很活躍。先生在文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主張中西並取。用其所長。後來在他所寫許多文章中,還不斷反映這種觀點。

[2]

燕京大學時期

白壽彝早年對民間文學、民俗學就有興趣,在歌謠集出版後,他還寫有《中國古代的龍風龜麟崇拜》和《關於處女的迷信》、《五行家底歌謠觀》、《殷周的傳說、記錄和氏族神》,《民俗學和歷史學》等文章;同年,在開封創辦《晨星》半月刊,後遷北京改月刊。這是以文藝為重點的文史方面的刊物,《河南日報》編輯部陳治策倡議創辦,並任主編。先生擔任一段時間的主編。這時,先生已寫成《先秦思想界三大師》,論述孔老墨的哲學思想和政治思想。他將其中的部分篇章在《晨星》發表。

  • 1930年初,赴雲南調查,寫了《滇南叢話》,記載了一批重要回族民間傳說故事和民俗資料。

白壽彝在30年代記錄的回族民間文學資料,大都有出處,包括講錄人、筆錄人、流傳地區以及講述人的身份等。有的雖用半文言記錄,仍然保持了一定口語習慣。至於如編輯《陝甘劫餘錄》,許多語言完全保持了西北人口述故事傳說的面貌,增強了傳說的真實性和感染力。白壽彝對本民族民間文學的高度重視並始終放在較高的地位加以肯定、運用,[3]

  • 1935年,白壽彝創辦《伊斯蘭》半月刊,《大河雜誌》和《新兒童》半月刊。先生在《伊斯蘭》半月刊第4期發表《中國回教史料之輯錄》,這是白壽彝申論回教史研究的重要性及收集史料應採取的步驟的第一篇文章。
  • 1936年,白壽彝編輯的《禹貢》半月刊"回教與回族專號"上,發表了有關同治年間陝甘寧回民起義的傳聞、傳說《陝甘動余錄》,一直是研究西北回族起義的重要史料。同年白壽彝在《禹貢》半月刊5卷11期發表《從怛羅斯戰役說到中國伊斯蘭教之最早的華文記錄》。這是白壽彝所寫回教史公開發表的[4]

抗戰時期

  • 1937年,為《禹貢》半月刊辦了兩個回教專號,其中有白壽彝所寫《宋時伊斯蘭教徒底香料貿易》一文,並有譯文多篇。代顧頡剛為天津《大公報》寫了星期論文:《回教的文化運動》、《中國交通史》出版。7月,參加西北考察團赴綏遠、寧夏、甘肅、青海,考察民族、宗教、水利。《回教的文化運動》一文,在北京、上海、寧夏等穆斯林集中地區影響甚大。《中國交通史》是白壽彝發表的第一部專着,也是中國交通史方面的第一部著作。本書有牛島俊作日文譯本。1984年,1987年、1993年先後在上海,鄭州、北京有翻印本。
  • 1939年,接受英庚款董事會資助,在雲南大學研究雲南伊斯蘭史,主持《雲南清真鐸報》和《益世報》的《邊疆》半月刊。這時,白壽彝開始了雲南回教史資料之比較系統的收集,開始了對雲南重點人物賽典赤、瞻思丁、杜文秀、馬復初等的研究。所收資料中,原始資料和傳抄資料都頗為豐富,為回族史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條件。
  • 1940年後歷任雲南大學、重慶中央大學、南京大學等校歷史系教授。其間,曾創辦《伊斯蘭》,主編《月華》、《雲南清真鐸報》等雜誌,同時深入鄉村了解回族風俗民情,探討研究回族發展歷史。
  • 1942年,白壽彝開設的課程有中國上古史、中外交通史、中國史學史。這幾門課程對白壽彝來說,都是新開的課程。他一邊學習,一邊講授,都能勝任愉快。
  • 1942年,白壽彝在重慶中央大學歷史系講學,開設春秋戰國史和伊斯蘭文化等課程。出版了《中國回教小史》和《咸同滇變見聞錄》。《中國回教小史》是白壽彝所寫公開發表的回教史的第一種本子,字數不多,但反映了中國回教發展的整個過程,也是一本有開拓性的著作。

[5]

內戰時期

  • 1946年,白壽彝在昆明五華書院演講《中國歷史體裁的演變》。《中國伊斯蘭史綱要》是在《中國回教小史》的基礎上加以提高。它不只是一本伊斯蘭教史,從書中論述的各主要內容來說,並且是一部中國回族史。全書採取教材的形式,反映白壽彝對歷史教育的重視和把歷史知識交給更多群眾的思想。本書有法文譯本。在五華書院的講演破史書體裁風俗,另立新意,是白壽彝第一次公開發表的關於史學史方面的意見。講詞見《文訊》月刊1946年新10號。
  • 1947年,白壽彝在蘇州協助顧頡剛主持文通書局編譯所編務。停刊已久的《文訊》月刊已於1946年1月復刊。文通書局編譯所有一個初步設想的出版計劃,包含世界文學名著、文學叢書、醫學叢書,少年兒童文庫。計劃因各種原因未能完全實現,但也出了一些好書。
  • 1948年,在中央大學講授中國通史。中央大學已由重慶遷回南京。同年,白壽彝編輯的《中國伊斯蘭史綱要參考資料》和校點的《天方典禮擇要解》出版。白壽彝在《月華》發表了《純真篇義證》。中央大學為中國通史開五個班的課。白壽彝最初用繆鳳林的《中國史要略》為教材,後來改用自己編寫的講稿。"義證"是《古蘭經》的一個篇名。先生對本篇經文各種漢文譯解加以評論,主張以經譯經,以經解經,不要揣測。
  • 1949年7月,白壽彝同郭沫若、范文瀾等創辦了新中國史學會,並於同年受聘於北京師範大學,任歷史系教授。新中國成立後,被聘為中國科學院專門委員,與侯外廬等籌建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二所併兼任研究員。同時創辦了《光明日報》的《歷史教學》半月刊,與劉大年等發起創辦了《歷史研究》雜誌。
  •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白壽彝到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講學,兼在地理系授課,用葉蠖生寫的初中歷史課本,課文簡要而講解詳實,教學效果很好。

[6]

建國初期

建國初期,白壽彝參加了由中國史學會主編的《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的總編輯工作,並親自編了《叢刊》等4種《回民起義》(全四冊,1952年由上海神州國光社出版),是回族史學研究工作者必不可少的[7]

  • 1952年他與郭沫若等一起參加了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的籌建工作,擔任研究員。
  • 1952年,為適應調整院校後課程改革的需要,白壽彝組織青年教師成立中國史教學小組,集體編寫教材,分頭到各系講課,解決了六個系的歷史教學的共同任務,也幫助了本系青年教師的成長。同年,出版了《回民起義》。全書共4冊,雲南和西北各2冊。雲南部分是對《咸同滇變見聞錄》的充實。西北部分是重新搜輯的。
  • 195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前夕,他主持編寫了《回回民族的歷史和現狀》,是新中國成立以後第一部全面介紹回族歷史和情況的著作。
  • 1960年,白壽彝發表了《關於回族史的幾個問題》。本文談了回族史上的四個問題和回族史工作問題。在談到回族來源時,白壽彝認為回族來源有多種不同的國外族源,但形成民族是在中國境內。這還是新的說法,而比較符合歷史實際。同年,白壽彝還發表了《馬端臨的史學思想》。
  • 1961年,高教部文科教材會議決定把編寫高等學校中國史學史教本的任務交給北京師範大學和上海華東師大,由白壽彝和吳澤承擔。先生開始考慮編寫中國史學史的計劃,並開始編印專門刊物《史學史資料》。《史學史資料》原為內部刊物,後改為《史學史研究》公開發表。

文革時期

1971年起,在毛主席和周總理的關懷下,開始主持《二十四史》的點校工作。

自1975年起,白教授約請全國數百位史學界、考古界、科技界的專家和學者,風風雨雨,辛勤耕耘,歷時二十三個春秋,於1998年底全部完成《中國通史》的編撰工作。這部大通史共12卷22冊,約1200萬字,上起遠古時代,下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它不僅規模宏大,而且在歷史理論、史書體裁、編撰內容上都有創新。

改革開放後

  • 1979年,白壽彝曾經說過,他70歲以後才開始作學問。實際上,先生積累數十年來學術耕耘,自70歲以後成果纍纍,不斷開拓新的領域。同年,先生在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倡導了歷史課程體系的改革。
  • 1980年,創建了北京師範大學史學研究所,出版了《中國通史綱要》(主編)。《中國通史綱要》一書,有一些新的看法。本書的體裁也有新的形式。印數達80萬冊,有英、日、西班牙、法、德文譯本。

整個八十年代白壽彝發表了大量關於歷史的著作。

  • 1999年,歷經二十年的大型《中國通史》全部出齊,北京師範大學為先生舉行隆重學術討論會,江澤民等中央領導人寫信祝賀。
  • 2000年3月21日23時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主要成就

作品

白壽彝一生著述頗豐,他編著的《中國通史綱要》、《史學概論》、《中國史學史》、《中國交通史》、《回族 人物誌》等在學術界產生很大影響。1999年,由他總主編的《中國通史》12卷22冊全部出版,江澤民親筆致信祝賀,對《中國通史》給予高度評價,認為《中國通史》的出版,[9]

白壽彝生平主要作品

年份 發表和出版的刊物、圖書
1928年 《民國日報》《整理國故介紹歐化的必要和應取的方向》。
1929年 出版《開封歌謠集》、《中國古代的龍風龜麟崇拜》和《關於處女的迷信》、《五行家底歌謠觀》、《殷周的傳說、記錄和氏族神》
《民俗學和歷史學》等文章;同年,創辦《晨星》半月刊,《先秦思想界三大師》、《朱熹辨偽書語》、《從政及講學中的朱熹》、
《熹對於易學的貢獻》、《周易本義考》、《儀禮經傳通解考證》、《朱熹底師承》等。《朱子語錄諸家匯編》148卷及其《序目》發表
《朱熹辨偽書語》
1935年 創辦《伊斯蘭》半月刊,《大河雜誌》和《新兒童》半月刊。發表《中國回教史料之輯錄》。
1936年 《從怛羅斯戰役說到中國伊斯蘭教之最早的華文記錄》
1937年 《宋時伊斯蘭教徒底香料貿易》、《回教的文化運動》、《中國交通史》
1938年 主編《月華》
1942年 《中國回教小史》、《咸同滇變見聞錄》
1946年 《中國伊斯蘭史綱要》、《中國歷史體裁的演變》
1948年 《中國伊斯蘭史綱要參考資料》和校點的《天方典禮擇要解》出版。《純真篇義證》
1950年 《對於大學歷史課程和歷史教學的一些實感》
1951年 《回回民族的新生》,創辦了《歷史教學》半月刊、《論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和少數民族的結合》、愛國主義與歷史教學》、 《開展歷史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論關於少數民族歷史和社會情況的宣傳與學習》、《論歷史上祖國國土問題的處理》
1952年 《回民起義》。全書共4冊,雲南和西北各2冊。
1954年 《論秦漢到明末官手工業和封建制度的關係》(王毓銓合着)
1955年 《明代的礦業的發展》
1959年 《歷史教學上的古與今》、《劉知幾的進步的史學思想》,《論青年教師進修的通與專問題》
1960年 《關於回族史的幾個問題》、《馬端臨的史學思想》
1961年 《關於歷史學習的三個問題》、《於序事中寓論斷》、《歷史學科基本訓練有關的幾個問題》、《談史學遺產》。
1962年 《學步集》
1964年 《中國史學史教本》上冊,發表了《中國史學史研究任務的商榷》
1965年 《中國穆斯林的學術傳統》
1974年 《論秦始皇》
1978年 《儒法鬥爭史的虛構》。修改了《回族歷史》
1979年 《關於史學工作的幾個問題》
1980年 《中國通史綱要》(主編)
1981年 《史記新論》、《談史學遺產答客問》4篇、《關於中國民族關係史上的幾個問題》
1982年 《六十年來中國史學的發展》、《關於史學工作在教育上的作用和史學遺產的整理》、《再談歷史文獻學》、《泉州伊斯蘭教石刻》序。
1983年 《史學概論》、《歷史教育和史學遺產》、《中國伊斯蘭史存稿》三部著作,並發表了《說六通》、《古籍整理和通史編撰》、《說"成一家之言"》、《要發揮歷史教育應有的作用》等文章。
1984年 《說成一家之言》和《中國史學史上的兩個重大問題》、《把歷史知識交給更多的人》。《中國史學史上的兩個重大問題》是一篇重要文章。
1985年 《回族人物誌》第1冊(元代),《關於史學工作的幾點意見》、《關於建設有中國民族特點的馬克思主義史學》、《在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指導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的講話》等文章。
1986年 由他主編的6卷7冊本《中國史學史》第1冊出版。、《在清史國際學術討論會上的講話》。
1987年 由他組織編寫的《中國通史綱要續編》出版。本書有英、西班牙、德文譯本。發表了《在史學史助教進修班上的講話》。
1988年 《回族人物誌》第2冊(明代)、《在史學史助教進修班座談會上的講話》、《在第三次全國回族簡史討論會(蘭州會議)上的講話》、《關於社會主義新時期的民族關係》、《在中國民族史學會上的講話》等。
1989年 12卷本《中國通史》第1卷《導論》出版、《外廬同志的學術成就》、《說"為人師表"》、《史學史工作四十年》、《多研究點中國歷史的特點,多寫點讓更多人看的文章》。
1990年 《回族人物誌》第3冊(清代)、《說豪族》、《繪畫本序》和《關於編寫新型回族史的意見》。同年,12卷本《中國通史》第2卷《遠古時代》交付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1年 《中國通史》第3卷,《上古時代·先秦時期》(上、下冊)交付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年 《中國通史》第4卷,《中古時代·秦漢時期》(上、下冊)交付上海人民出版社。同年,出版《白壽彝民族宗教論集》。
1993年 《讀點歷史有好處》、《文史英華》同年,《回族人物誌》第4冊(近代)發稿。同年,多卷本《中國通史》第5卷《中古時代·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上、下冊)交付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 《白壽彝史學論集》(上、下冊)出版。
1999年 歷經二十年的大型《中國通史》全部出齊,《中國史學史論集》
2000年 主編的《中國史學史教本》於同年10月由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個人貢獻

白壽彝對中國史學研究、伊斯蘭教史、回族史以及有關學科領域的研究作出了具有開拓性質的重大貢獻。是中國第一位系統地寫出中國伊斯蘭教歷史和回族史的傑出學者。作為一名回族成員,他積極進行本民族歷史和文化的研究與弘揚工作,促進了回族民族文化事業的發展。他擔任眾多的社會職務,在這些職位上,他做好本職工作。

白壽彝在高校任教近七十年,培養了一大批科研和教學人才。他主持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工作期間所進行的歷史教學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

白壽彝對回族民間文學資料的記載和使用有着自己的風格和特點。

其一,注重於歷史價值。他在1952年編《回民起義》時將《陝甘劫餘錄》收入其中,並加按語說:"這篇記錄的內容,都是得之的傳聞,難免有口述者記憶錯和筆錄者聽錯寫錯的地方。但這總是回民自己的材料。這對回民起義史料說,是難得的。"這是對自己記錄、使用回族民間文學資料目的和意義的概括。在《回族簡史》中多處引用民間歌謠、諺語作為佐證。

其二,回族民族感情高於國家統一。白壽彝搜集記錄回族民間文學資料,總是洋溢着對本民族文化遺產的一種深沉的感情。如在《滇南叢話》中說明蔡老師祖故事的出處時說:"予得之沙竹軒阿衡。阿衡,昆明南城寺之教長,最嫻於滇中我教之故實者也。"

其三。記錄忠實於原作。

擔任職務

白壽彝曾歷任中國民盟北京市盟委常委、中國回民文化協會副主任,

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副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古籍整理規劃領導小組成員、國家教委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教育學會歷史分會會長、中國民俗學會會長、中國少數民族五套叢書編委會副主任、中國大百科全書民族編委會顧問、北京師範大學史學研究所所長、古籍研究所所長等社會職務。

自壽彝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黨的十大代表、十三大列席代表。從1956年起,他連續當選為第三、四、五、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四、五、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五屆人大民族委員會副主任、法制委員會委員,六屆人大民族委員會委員。

改革開放後,白壽彝先生先後擔任北京師範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校務委員會顧問、歷史系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學報》主編、《史學史研究》主編等職,創建了北京師範大學史學研究所和古籍研究所。

後世紀念

為了紀念白壽彝對歷史學做出的貢獻,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設立"白壽彝學術研究基金",成立"白壽彝學術研究基金會",以促進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工作更上一個新台階。

白至德與上海人民出版社因為《中國通史》的版權問題發生過糾紛。

人物評價

白壽彝的史學觀點和史學著作一直都有巨大爭議。

白壽彝在編寫本民族歷史時,將自己民族內部流傳的民間傳說置於非常高的地位,這與一個歷史學家應有的嚴謹作風相駁。特別是關於明初一些開國將領的民族歸屬問題上,白壽彝僅憑一些流傳於回族內部的民間傳說,在毫無史學證據的情形下就將相當一大部分人物劃入其編寫的《回族人物誌》,給明史學界造成了相當大的混亂。

白壽彝在涉及到歷史上的漢回衝突時對自己民族一味偏袒,特別是關於陝甘回亂上,將屠殺平民的殺人魔王塑造成反抗封建統治的階級鬥爭英雄。

強盜思維 :《中國通史》第1卷第18頁暴漏了其內心的強盜思維,白壽彝認為,漢族先民修建鄭國渠白渠,數百年辛苦培育的關中沃土理所當然要讓羌氐居住,不願意的話就是不願意這些少數民族自身的發展,就是不願意以平等的態度看待他們。因為自身的民族芥蒂而喪失了史德。[10]

參考資料

  1. 的創辦者之一。
  2. 白壽彝先生介紹. 搜狐網
  3. 這種現象在回族文化史上是少有的。
  4. 第一篇文章。
  5. 白壽彝《中國通史》. 紅色閱讀網
  6. 白壽彝. 搜狗網
  7. 一部大型工具書。
  8. 對當時史學界很有影響。
  9. 是中國史學界的一大喜事。
  10. 白壽彝. 360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