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白玉菇 |
中文學名:白玉菇 別稱:白雪菇 門:擔子菌門 綱:層菌綱 目:傘菌目 科:白蘑科 屬:玉蕈屬 |
白玉菇別稱白雪菇、白色蟹味菇、白色真姬菇、白玉蕈,屬於傘菌目,口蘑科、白蘑屬,是一種珍稀食用菌。菇體潔白如玉,晶瑩剔透;質地細膩,菇體脆嫩鮮滑,清甜可口,是一種倍受國內外市場青睞的上乘山珍,是食用菌中的「金枝玉葉」。有鎮痛、鎮靜、止咳化痰、通便排毒、降壓等功效。[1]
目錄
形態特徵
白玉菇的子實體叢生,每叢15 ~ 50 株不等,少散生; 菌蓋幼時半球形,白色,後漸平展;蓋面平滑,有2 ~ 3 圈斑紋,蓋緣平或微下彎,稍波狀,菌蓋直徑1. 5 ~ 2. 0 cm; 菌肉白色,質韌而脆,緻密; 菌褶白色至淺黃色,彎生,有時略直生,密,不等長,離生; 菌柄中生,圓柱形,長3 ~ 12 cm; 擔孢子無色,平滑,球形,孢子印白色。
分布範圍
白玉菇發源於歐洲、北美、西伯利亞等地,1986年引入我國,現在遼寧、河北、山東、江蘇、河南等地均有小規模栽培。
保健功效
提高機體免疫力
白玉菇的有效成分可增強T淋巴細胞功能,從而提高機體抵禦各種疾病的免疫力;
鎮痛、鎮靜
巴西某研究從白玉菇中提取到一種物質具有鎮痛、鎮靜的功效,據說其鎮痛效果可代替嗎啡;
止咳化痰
白玉菇提取液用動物實驗,發現其有明顯的鎮咳、稀化痰液的作用;
通便排毒
白玉菇中含有人體難以消化的粗纖維、半粗纖維和木質素,可保持腸內水分平衡,還可吸收餘下的膽固醇、糖分,將其排出體外,對預防便秘、腸癌、動脈硬化、糖尿病等都十分有利;
白玉菇降血壓
適用人群:所有人都可食用。
存放要求
一般在超市中購得的白玉菇可以存放2周以上,不過儘早使用為宜,而且應低溫冷藏保存。
市場潛力
鮮品價值高達30至40元,被譽為食用菌中的「金枝玉葉」,具有廣闊的栽培前景和市場潛力。
製作方法
白玉菇做湯的話可以掰開用水先浸20分鐘,然後洗乾淨,水分瀝乾備用,鍋裡面稍微的放入一點點油燒熱,加入薑片和白玉菇稍微炒一下就可以了,然後放水煮湯了,出鍋的時候在撒點蔥花滴一滴香油,可以的話最好用高湯口味會更加,這樣的話就不會苦了。
栽種技術
1、養菌管理:白玉菇菌絲生長旺盛,發菌較快,對環境要求較高。菌種定植期溫度控制在22~24℃,菌絲生長期溫度控制在20~22℃,空氣相對濕度60%,室內無垃圾死角,雜菌及時清理,每周用來蘇兒進行一次消毒。
2、菌絲後熟:白玉菇菌絲後熟的時間長短取決於室內溫度、通風、光照,為加速後熱過程,儘早出菇,後熟室內溫度控制在25~28℃,每天給予散射光,並對室內通風換氣,菌絲由純白色轉為灰色或土黃色,後熟結束。
3、搔菌標準:白玉菇菌絲後熟後及時搔菌,刮掉表面菌絲,力求表面平整。袋料栽培是將袋口自上往下捲起,料面與袋口高度3厘米,搔掉的菌渣及時倒出,袋口圓整,用噴壺在料面上輕噴淨水、保濕,送入出菇室。
4、出菇管理:白玉菇出菇室溫度控制在12~16℃,空氣濕度90~95%,每天光照6小時。經10~15天催蕾,料面上分化出密密麻麻的小米粒大的白色原基,逐漸變成針狀,當針狀菌蕾分化出深褐色球形小蓋時,進入育菇。
5、適時採收:白玉菇的育菇室溫控制在14~15℃,空氣濕度85~90%,過濕易產生黃色斑紋。每天光照10~12小時,菌柄長度4厘米、菌蓋直徑1.5~2.5厘米為一級品。菌柄長度6~8厘米、菌蓋直徑2.6~4厘米為二級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