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霓
目錄
簡介
概述
詳情介紹
簡介
英文名 最為常見的英文名為Ugni blanc,另有別名:Clairette Ronde, Trebbiano 。
原產地
Ugni blanc屬歐亞種。該品種原產意大利,廣泛種植於意大利和法國干邑地區及盧瓦爾河谷(Loire Valley)等地,為法國三個著名的用於釀製白蘭地品種之一。
種植區域
1957年從保加利亞引人中國,80年代又從德國、法國引入。現在北京、河北、山東、陝西、新疆等省(自治區)有栽培。 目前主要的種植區域集中在意大利、法國、澳大利亞、巴西、希臘。
典型香氣
植物、桂皮和丁香等。
概述
到目前為止,白玉霓(Ugni Blanc)是法國種植面積最廣的 白葡萄品種。本世紀初,其種植面積與法國 霞多麗(Chardonnay)種植面積之比為5:2,但奇怪的是,該品種很少出現在 葡萄酒酒標上。實際上,該品種與意大利尤為普遍的 特雷比奧羅(Trebbiano)是同一品種。白玉霓葡萄酒口感單薄,酸味十足,產量可觀。與西班牙種植最廣泛的白葡萄品種 阿依倫(Airen)一樣(阿依倫是釀製西班牙 白蘭地的主要原料),白玉霓在法國 干邑(Cognac)和 雅文邑(Armagnac)的白蘭地釀酒業中也占據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其中干邑產區十分依賴該品種,在該產區,白玉霓常被稱為「 聖埃美隆(St-Emilion)」。
儘管歐盟大力鼓勵拔除品質較差的葡萄藤,並且白蘭地市場也不景氣,但白玉霓在法國的種植面積依然十分可觀。20世紀80年代末到21世紀初,該品種的種植面積只下降了10,000公頃。21世紀初,其種植面積還剩90,000公頃。
在根瘤蚜蟲病爆發之前,具有較好抗白粉病(Powdery Mildew)及灰霉病(Grey Rot)能力的白福兒(Folle Blanche)是法國白蘭地的主要釀酒原料,但後來白玉霓取代了白福兒的地位。
但該品種並非原產自法國,它可能是在14世紀的時候從意大利引進的。當時,該品種極高的產量和十足的酸味使得它很快在法國南部發展起來,如今,白玉霓在法國南部的種植面積仍十分廣泛。在南羅訥和普羅旺斯產區,白玉霓常被稱為「朗德克萊雷(Clairette Ronde)」,但它與克萊雷毫無關係。2000年,該品種還是這兩個產區內種植面積最廣的白葡萄品種。此外,該品種在吉倫特(Gironde)西北部的種植面積也尤為廣泛。在這裡,與鴿籠白(Colombard)葡萄一樣,該品種也是釀製波爾多白葡萄酒(Bordeaux Blanc)的法定葡萄品種,其所占的比例可高達30%。白玉霓有時也被稱為「酸密斯卡岱(Muscadet)」,這一別名特別能說明其特點——酸味十足。
在整個南美,種植十分廣泛的特雷比奧羅也常被稱為白玉霓。21世紀初,該品種在阿根廷的種植面積為2,600公頃,在保加利亞的種植面積為2,300公頃。
詳情介紹[1]
嫩梢外觀極似「佳利釀」,底色黃綠,無附加色,有濃密絨毛。葉片較大,心臟形,五裂,上側裂刻深或較深,閉合,具卵圓形空隙,下側裂刻淺,開張,葉面光滑,葉背有濃密的蛛絲狀毛,葉緣鋸齒雙側直,葉柄窪多閉合,呈橢圓形。兩性花。果穗較大,平均重442.1g,最大的達780g,長圓錐形,無副穗或有大副穗。果粒着生緊密,平均粒重2.6g,圓形,黃綠色,皮中等厚,肉軟,出汁率70%,味酸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含酸量0.80%。由它釀成的酒,禾稈黃色,澄清透明,醇和爽口,回味綿延,酒質上等。
植株生長勢強。結果枝占芽眼總數的38.3%~50%,每一結果枝上的平均果穗數為1.5個左右,豐產。白玉霓萌芽晚,成熟晚,產量高,其低酸度和低酒精度是釀造優秀白蘭地的要點。這是因為在蒸餾的過程中,這樣可以使酒體中濃縮更多的芳香物質。
從萌芽到果實充分成熟的生長日數為138天,活動積溫為3300℃,在陝西關中地區8月下旬至9月上旬、在北京9月上旬、沙城9月中旬成熟,為中晚熟品種。抗病性較弱,易感白腐、炭疽、霜霉等病,不裂果,有日燒。棚架、籬架栽培均可,宜中、短梢修剪。
白玉霓是釀製白蘭地的良種,也是釀製乾白葡萄酒的優良品種。宜在中國北部乾旱和排水良好的地區栽培。
該品種通常用來釀造白蘭地,在干邑地區(Cognac)被稱為聖愛美容(St-Emilion)。在19世紀末期爆發的根瘤蚜危機後,因為該品種嫁接易成活,干邑地區開始流行種植白玉霓,目前該品種已占到了當地種植面積的98%。
此外,在法國南部該品種也會跟其它葡萄品種混合來釀造葡萄酒。
該品種酸度低、酒精度低,通常用來釀造頂級白蘭地,以「干邑白蘭地」聞名於世。此種葡萄在法國主要採用蒸餾發酵法,在蒸餾的過程中,可以讓酒中濃縮更多的芳香物質。此外,白玉霓也用於調配較酸的葡萄酒。